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變革時期。社會動蕩,戰亂頻仍,禮崩樂壞,人們的文化思想和道德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于是當時的文人之士們標新立異,我行我素,凡事不因循守舊,放蕩不羈,因此長期受壓抑的人性、人情張揚開來,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思想解放和釋放個性的運動。處于這種歷史關頭的知識分子、人士大夫們,或深陷社會政治運動的漩渦,不能自拔;或寄情于山水之中,遠避災禍;或悟言于一室之內,參理談玄。嵇康就是這樣的代表人物。
嵇康是當時著名的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他與一些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而后他因得罪鐘會,為其誣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在《世說新語》中,關于嵇康的條目有24個,其中直接與嵇康相關的有10多條。從中可以看出,《世說新語》對嵇康這個人物并沒有做詳細的描述,但是我們卻是可以透過其中簡明而又扼要的記述,并經過悉心的梳理,描畫出一個形象較為鮮明,性格較為豐滿的嵇康來。我們知道一個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是相當復雜的,它包含了很多甚至相互矛盾的側面,這些側面交織成一張曖昧難辨的人物性格圖景,因此我們對這個人物的性格分析,就不能僅僅選取其中的一面或一時的言行,來以偏概全的歸納出他的性格內涵。《世說新語》雖只有小部分描寫了嵇康與其事跡,但它的體例和寫人記事的方法,對我們較為全面地認識人物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所以從《世說新語》之中一些語句對嵇康的刻畫,可以大致刻畫出嵇康的形象,表現出嵇康的性格特征。
在《政事第三》里面,第八條記載了嵇康死后,山濤推薦其子出任秘書丞的事情:“嵇康被誅后,山公舉康子紹為秘書丞。紹咨公出處,公曰:‘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人乎?’”因嵇康不愿為司馬家族出仕,但若不出仕又怕好友山濤受到牽連,所以便寫下了歷史上有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與山巨源絕交書》既為自己的好友山濤摘脫了嫌疑,更是尖銳地痛斥了權勢。從這里可以看出,嵇康面對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