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孩子的第三種力量:節日養成、閱讀、挑戰困難、精神楷?!?/p>
形式三:通過節日學會感恩
節日可以成為教導孩子感恩的第三種力量,讓孩子感受贊美別人所帶來的愉悅,感恩別人給自己帶來的美好,他就會開始用感恩的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思念,對自然的親近,對時間的敬畏……想要孩子愛我們,首先要培養他們感受愛的能力。
想讓孩子感恩所擁有過的,就必須從學習感受開始做起。當孩子感受到人、事、物的豐富和美好,自然就會生出一份感動。而如果孩子不把這份感動說出來,不練習表達內心的感動,那么等他們長大了就不再容易開口贊美他人,贊美他所處的世界,他所喪失的不僅僅是說話的能力,更可怕的是喪失了被感動和感動他人的能力。(這正是我們許多父母、許多成年人喪失的能力)
只有父母不停地贊美,孩子才會心心相印地開始贊美。
媽媽的心開始柔軟,孩子的心才會柔軟;媽媽的眼睛開始美麗,孩子的眼睛才會美麗;媽媽說話悅耳,孩子說話才會悅耳。媽媽會感恩,孩子才會感恩。
媽媽肩上的責任真不輕啊,果然,媽媽必須要成為超人,工作、家庭、孩子……方方面面都要兼顧到,尤其是孩子教育的關鍵都在媽媽身上,對于孩子的教育,媽媽真的是任重而道遠??!
形式四:睡前故事,故事里擁有巨大的能量。
故事帶給孩子的不僅是情節,更是情節背后的喜怒哀樂和喜怒哀樂里的人生道理。聽故事更方便孩子去展開無限的想象,也為講故事和聽故事都人提供感情交流的紐帶,這條紐帶會隨著故事的增多而增強。我們不能忽略了講故事中華書局出版親子力量。
形式五:挑戰困難,困難也是機會,激發成長的創舉。
當孩子遇到困難,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去設定一個計劃、一次發明、一次嘗試,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困難是引導孩子學習的開始,不要吧學習變得與己無關似的,也不要讓學習變得枯燥和乏味。
找到一個生活的難題,再努力做出一個解決難題的發明,這能給予一個人不斷思索的動力。發明創造首先需要善于觀察,而從自己的生活中發現疑難問題更能激勵一個人去尋找方法。在發明的過程中,失敗遠遠多于成功,但每一次失敗,都能讓自己進步一點,最終走向成功。
挑戰化身為各種困難和任務來考驗孩子敢想敢為的創造精神,來測試孩子對自己、對他人的負責精神,來磨煉他們對社會、對世界的感召力和義務感。
有夢想的孩子,不僅是自己的主人,還可以是未來的創造者。要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夢想,幫助孩子樹立自己的人生理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世界的孩子”。
形式六:精神楷模——人照亮人
當孩子不開心的心里擁有了一位可以崇拜、仰慕的精神楷模時,他便有了追求的目標和行動的力量。
精神楷模(生命中的良師益友)就像老鷹,而孩子是小鳥。要讓孩子飛的更高,一定要為孩子找到那只具有飛翔高度的老鷹。如果孩子沒有老鷹的高度,就看不到世界;看不到世界,他們哪來胸懷;沒有胸懷,孩子怎么成為人才棟梁!
讓孩子通過幫助他人去認識自己的價值,這是對他的最好肯定和最大鼓勵。
一個有能力、有愿望幫助他人的孩子,自己也會變得陽光、自信,會更崇尚精神世界的理想和追求。這樣的孩子不僅會有動力學習,而且不會把自己局限在學校和書本里,他們會從社會活動中和精神楷模身上吸收到非同一般的養分,這是素質培養最好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