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工作還是學習,慢慢養成了一身壞脾氣,比如拖延癥。什么都趕在截止日期之前,一氣呵成,或者說萬分緊張的草草了事。
這樣的高效,其實也挺搞笑。
自以為是的偉大,最終感動的都是自己。
之前總說要利用碎片化時間,合理安排工作。從結果上分析,毫無成效的勤奮。
成天忙忙忙,沉醉在自己腳不沾地的充實狀態里,深夜才恍然發現這一天似乎沒做什么有意義的事。
大多數人都不喜歡看工具書,覺得冗長乏味。但是好的工具書,一定能讓你從中反思,并得到新想法。
剛剛拜讀完卡爾·紐波特的《深度工作》,全面并深入的分析深度工作的必要性及受眾人群,摘取大量實驗和成功案例讓讀者情景化的剖析自己。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復制。
浮淺工作(shallow work):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展開。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復制。
人要有所成就,專注(focus)是必備能力之一。而專注就是達成深度工作的必經之路。
而世間誘惑太多,新更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生活中繁雜的人際關系,看似無法推卸的會議和約會······
如果擁有清晰而渴望達成的目標,深度工作能力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羅列三種形式,如果大家想仔細了解,并幫助自己快速提升,好好看看這本書也未嘗不可。
1、禁欲主義哲學(monast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形式:切斷與外界一切的往來,完全屏蔽職業生活中的干擾和浮淺內容。
適用人群:對世界的貢獻是實在的,清晰地,可以個人化的。
2、雙峰哲學(bimodal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形式:將個人時間分成兩塊,將某一段明確的時間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時間做其他所有事情。
適用人群:只有在深度追求中有實質投入才能取得成功的人。
3、節奏哲學(rhythm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形式:設定一個啟動時間,每天在這個時間開始深度工作,成為一種長期習慣。
適用人群:現實中某些工作不允許你一連消失幾天,自顧達成雙峰哲學。
又一輪梅雨到來,武漢的空氣變得黏糊糊,太陽東升漸早,而西落愈晚。
近期大瓜可以說是忙的飛起,剛剛把一建的報名妥妥弄完,下周還有一場日語考試。加之平時工作也不算輕松,自己也有很多計劃。
高效完成既定任務,不僅僅是走向高度自律的路徑,更是不斷完善自己的必要經歷。
畢竟大瓜不過小職員一枚,根據《深度工作》所述,節奏哲學更加適用于本瓜。
“每天5點起床,7點半出門上班之前,高效完成自己當天設定的深度工作任務。”
加油,大瓜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