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三十個微信群中,我表達欲望最強,說話也最隨便的群,是“三個王家媳婦”群。其它的群,我基本都在潛水,露面時大多都是完成任務后的接龍。
顧名思義,“三個王家媳婦”群的成員,是三個女人,且嫁的老公都姓王。
另兩位的名字我記不住,因平時都以“XX媽媽”相稱。可見,是孩子把我們三個媽媽維系在了一起。當然,這只是起因,能長達八九年熱聊不斷,靠的絕不只是孩子,而是“臭味相投”。
我們仨相識于孩子上初一時。作為家委會成員之一,我們有幸多接觸了幾次,從此成為一生的朋友。
朝宇媽媽是個熱心腸,因開著記賬公司,廣交朋友,沒有她不認識的人,也沒有她幫不上忙的事。與她人人稱贊的好人緣相比,她更為自豪的是她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兒子,也就是朝宇同學。
朝宇長得瘦弱,但成績強悍,從初一到高三,基本霸占級部第一名,這也給媽媽帶來了更大的人氣,家長們經常慕名向朝宇媽媽請教教子秘方,更有家長想方設法假期把孩子送到朝宇家學習。
朝宇媽媽跟相熟的家長開玩笑說,沒辦法,基因好,我當年數學也嘎嘎滴,因為家里窮,為了省學費才上了師范,因為姊妹多需要幫襯,我才轉行開了公司。
朝宇媽媽確實是顧家的人,姊妹六個,她自己出錢給家里建了大房子,平時爹媽的吃喝用度,基本全包,姐姐的孩子上大學,她包學費,弟弟家生孩子,她出錢出力伺候弟媳婦坐月子。她說,原生家庭把她逼成了“女強人”。
孩子上高中時,我們都租房陪讀,朝宇媽媽時不時發個微信:晚上接孩子時找我昂。我不用多問,就知道她又給我帶了好吃的,今天是自己烤的蛋撻,明天是她烙的牛肉餅。我禮節性客氣一下,她就嗔怪:我說給你吃了嗎?我是給俺兒子他女同學吃的,誰讓涵(閨女名字)那么討我喜歡。
另一位是彥博媽媽,我們偶爾在群里調侃她是“胖公主”。跟我和朝宇媽媽的村姑身份不同,彥博媽媽出生于教師家庭,是個嬌嬌女,快當婆婆的人了,還經常回家撒嬌,讓老爸給她做愛吃的菜,連兒子上大學的學費,她也半真半假地跟老爸要,給少了還撅嘴抗議。
會撒嬌的媽媽,培養出了一個憨厚的兒子。彥博長得又高又壯,性格呆萌,因課堂上回答問題老是慢半拍,經常引得哄堂大笑,讓老師哭笑不得,但這不妨礙他成績出類拔萃,排名經常緊跟在朝宇后面。
別看彥博媽媽在家嬌縱,在公司可是雷厲風行的女高層,是當地知名國企的人力資源部部長。她有超強的識人認人能力,初中時,只去班里看了兩次午休,開家長會時,便能憑著座位分清是哪個學生的家長。
也就是說,短短一個學期,彥博媽媽便認識了全班的同學和他們的家長,這讓我這記性差又臉盲的人驚嘆不已。
我跟彥博媽媽的熟知,是我家閨女跟她家兒子曾經是同桌,兩家住的小區又離得近,晚飯后偶爾約著一起散步。每當我因啥擔心時,她總會說“不要緊”。“不要緊”這三個字,從她的口中說出,會給我很大的安全感,支撐我度過了好幾個難關。
跟朝宇媽媽走近,除了她自來熟的性格,還因為我幫她寫過在全校期末大會上的講話稿。她教育出學霸,卻由我寫經驗,回頭想想,我也太不自量力,但既成事實,就原諒自己當年的“年少輕狂”吧。
當年朝宇媽媽跟我倆組群時,是這么要求的:班里三個姓王的孩子,必須一二三名排起來昂。可惜,一直到初中畢業,她也未能實現心愿。
不過她現在轉移了方向,自家孩子要出國讀研讀博,就時不時在群里撮合我跟彥博媽媽成為親家,說兩個孩子怎么看怎么般配。我也在群里逗她倆,說不管跟她倆誰成為親家,我會是個合格的丈母娘,不要彩禮一起買房,還能承包看孩子,她們只負責賺錢就行。
近期,朝宇媽媽的撮合有了一定的成效,彥博媽媽知道兒子跟本校女友分手后,在家極力慫恿兒子追我家閨女,說涵是她最鐘意的兒媳人選。彥博說:我早就知道你喜歡,但別難為我了,我倆不是一路人。
回家問涵,跟彥博有無可能,涵說:一個耍孩子,結了婚恐怕連物業費水電費都不知道交。
真可惜,這對曾經關系不錯的同桌,長大后互不感冒。
兒女的緣分淺,但不影響媽媽們的情分長,我們的群會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