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看以前臨床和病人的聊天記錄,有些感動。想起那幾年同時輪轉、做課題、寫論文很辛苦,但是病人的反饋會讓我有一些成就感,會看到針灸的真實療效。更堅定了走針灸的決心。包括我自己轉專業到針灸,原因是我接受針灸治療后,看到對我癥狀的緩解的神奇效果。
后來忙碌于寫論文、上課、寫標書、管理項目,進臨床的時間慢慢的少了。再后來忙碌開始做實驗,每天不停的實驗數據蛋白熒光等待一系列的事情,回到家累到動不了。
每天腦子里都是實驗,文獻,還想每天精致的化妝去上班,不存在的,自從做了實驗,朋友說我變了一個人,從前那么精致的我哪去了。沒辦法,沒時間沒精力捯飭,就連出去玩,我也很少化妝了。見bf不能激起我化妝的欲望。從前朋友圈我都是放化妝照片,現在呢,素顏大臉照片也敢發一發。放飛自我說的就是我,我就是我,素顏的我更真實,我接受了這個事實,并不一定化妝才是最好的。
除非你的到最后實驗結果做得很好,有好的data才看得到療效,更有好奇心去探究針灸的機理。動物不會像人一樣,給你療效的反饋,整個等結果的過程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在為一個不知道的結果奮斗,在驗證一個又一個的假設而付出。這個路程相比于臨床需要更多的耐心。
我也在很多個深夜為了實驗結果不理想的時候崩潰,思考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么。繼續做基礎實驗還是回歸到臨床,成為了我問自己最多的問題。
慢慢的我不問自己了,我明白了不論做出什么決定,最重要的是把這個決定走成對的路。
做好當下生存時間的事情,同時著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畢竟為了生存,我們需要工資來持家。
有時候沒得選擇反而輕松一些,少了糾結的時間,不用耗費巨大的精力來選擇。
我相信有很多同學也有這種問題,在國內從碩士就開始臨床和基礎分開,學碩和專碩,專博和科博。從那個時候選擇了以后,就注定是兩個不同的培養方式。但有的同學選擇以后后悔,做實驗的想做臨床,做臨床的想做實驗,都覺得對方的工作學習輕松一些。
但其實并沒有好走的路,你只是看到了別人好的一面,你沒有看到他為了實驗為了病人起早貪黑的忙碌。不必一山望著另一山。
做出選擇之后,就不要抱怨或者委屈,這是自己的選擇。作為一個成年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承擔自己的人生。
即使錯了,也一定要再次深度考慮之后轉換賽道。此外,面對周圍人對你的說法,不必理會,要做的只管聽從自己的內心選擇。任何人都不如自己重要。
我出國的時候身邊幾乎沒人支持,些許幾個好朋友對我說你想走就走吧。剩下的聲音都是質疑。安逸的生活一成不變,自然少了波折。志不同道不合,不必浪費過多時間去解釋。
那時的我很倔強,我必須要走,很少的負面聲音能影響我。
當你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那就要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跳出那個圈子,去更好的地方看更美的風景。
雖然未來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可是又怎樣,但你穿越過暴風雨之后,你已經不是從前那個你了。
要相信會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