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報告:安陽殷墟宗廟遺存與殷人“盤古”起源故事的還原
研究背景
安陽殷墟遺址作為殷王時期的重要文化遺址,不僅提供了豐富的考古遺存,還反映了殷商人的宗教信仰與祖先崇拜傳統。從宗廟遺存中的禮器(特別是盤類器物)及其紋飾和銘文,可以還原殷人關于“盤古”起源的文化觀念。本文結合宗廟遺址與殷商文化的考古資料,探討“盤古”作為殷人起源故事和記錄文明的象征性表達。
一、宗廟遺存與“盤古”文化
1. 宗廟遺址中的禮器與祖先崇拜
? 盤的形制與功能:宗廟出土的盤類器物,以圓形為主,代表天地循環與宇宙觀念。這些盤不僅是祭祀禮器,也是殷商人記錄文明故事的重要載體。
? 紋飾與銘文:盤上的紋飾與銘文多與祖先崇拜、神話故事有關。例如,高辛氏帝嚳與北狄簡狄的婚配故事常被象征性地記錄在盤的紋飾中,說明殷人以此傳承祖先神話與文化記憶。
2. 盤子的文化象征
? “盤古”的寓意:在殷人的文化中,“盤古”不是單指具體的人物,而是一種記錄文明起源與宇宙演化的象征方式。
? 圓的哲學:盤的圓形象征天地的起源與秩序,寓意“開天辟地”的過程。這一觀念在殷人的宗教信仰與祭祀活動中得到具體體現。
二、殷商“盤古”起源故事的還原
1. 高辛氏與簡狄的祖先傳說
? 帝嚳與簡狄:殷人的起源故事中,高辛氏帝嚳與北狄簡狄婚配,生下子契,成為殷人的始祖。這一故事通過盤類器物上的紋飾和銘文得以傳承。
? 盤的記錄功能:盤的紋飾常以對稱圖案、鳥紋(玄鳥)和圓形線條,隱喻殷人祖先的起源故事及其宗教信仰。
2. 盤古與殷人的“開天辟地”觀念
? 殷人通過盤的形狀和裝飾,表達了他們對世界起源的理解,即“開天辟地”的過程。這一觀念與后來的“盤古開天辟地”神話存在文化上的傳承關系。
? 宗廟中的盤類禮器成為他們將宇宙觀、祖先崇拜和宗教信仰融為一體的象征性表達。
三、陶寺遺址與“盤古”文化的比較
1. 陶寺遺址中的“盤”記錄
? 陶寺遺址的圓形器物也被用來記錄文明的起源故事,與殷商文化的盤類器物功能相似。
? 這些“盤”不僅是一種物質器物,更是古人表達對宇宙與祖先崇拜的符號系統,體現了從早期文明到殷商文化的一脈相承。
2. 文化的共性與延續
? 陶寺和殷墟的盤類器物都通過圓形結構和紋飾,記錄古代的“開天辟地”故事,反映了早期中華文明對起源問題的哲學思考與象征表達。
四、婦好墓的影響與遺憾
1. 婦好墓認定的局限性
? 當前學界普遍將殷墟五號遺址認定為婦好墓,忽視了其作為宗廟遺址的重要性。這種認定限制了對殷人起源故事與宗教信仰的深入研究。
? 婦好墓的解讀使得殷人關于“盤古”起源的文化敘事被封斷,許多與宗廟相關的禮制和信仰未能得到充分還原。
2. 宗廟遺址的重要性
? 若從宗廟功能的角度出發,結合盤類器物的考古發現,可以更完整地還原殷人關于高辛氏與子契的起源故事及其宗教信仰。
五、結論與建議
1. 結論
? 殷墟宗廟遺址中的盤類器物不僅是禮器,更是殷人記錄起源故事與文明演化的重要載體。
? “盤古”文化在殷人的宇宙觀與宗教信仰中具有重要地位,通過盤類器物的形制與紋飾得以體現。
? 婦好墓的認定限制了對宗廟遺址真實功能的研究,掩蓋了殷人關于“盤古”起源故事的重要文化表達。
2. 建議
? 深入研究宗廟遺址:加強對宗廟遺址禮器的系統分析,尤其是盤類器物的紋飾與銘文解讀,以還原殷人的文化觀念與宗教信仰。
? 拓展比較研究:結合陶寺等其他遺址的類似器物,探討早期中華文明中“盤古”文化的演化與傳承。
? 重新審視婦好墓功能:從宗廟禮制角度重新審視五號遺址的文化功能,為更全面地理解殷商文化提供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