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喜歡觀察,喜歡刨根問底。
發生我身邊的幾個現象,一直不解,直到最近才理清楚緣由。
現象一:十來歲的孩子,每天只吃簡單的粥加咸菜,面條加醬油,半年下來,吃得胖呼呼的。
現象二:十五歲左右的孩子,每天只吃兩餐,全素,菜品極簡單,調料極少,每天三小時揮汗如雨的鍛煉身體,個個精神抖擻。
現象三:十五歲的孩子,每天只吃大人飯量的一半左右,兩小時的大運動量鍛煉,加上幾個小時的學習,自述不餓,粘床就睡。
第一個和第三個是我女兒,第二個是她的同學們。
做為媽媽,在孩子十來歲時,得知每天孩子就只吃點稀飯加咸菜,心疼啊,怎么也想不通。
他們還正在長身體,怎么能少得了營養呢,想當年我們十幾歲時一頓可是吃十來個饃饃,飯量超過大人。
做為一個理科出身,又喜歡抓本質的人,怎么也得找找原因吧。
起初,孩子十來歲時,雖然擔心她的身體,也不理解,但也好在信任當時她的老師,只要是食物不吃零食就好,也就傻傻地跟著。
等到孩子回到我身邊,依照當時我的想法:
人是依靠食物生存的,正當年少怎么能少得吃的呢,
于是給孩子除了垃圾食品外,其它什么好吃吃什么。
期間,了解到同樣是食物,但特產和普通食物還是有區別的,比如同樣是山藥,懷山藥吃著就是不一樣,里面含有的氣態食物也不同。
普及一下氣態食物:
人身體有兩套能量供給系統,
一個是常見的固態和液態食物,通過消化系統的消化給身體供能,而食物中能量高的,則是在一些特定地方且符合食物本身特點的地域。
比如應季的,比如一些特產之所以稱之為特產,這是古人經過上千年的經驗積累出來的。
另一個是看不見的氣態食物,通過遍布身體各部位的毛孔給身體供能量。
氣態食物豐盈的地方,通常在名山大川,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爬山時會不覺得餓的重要原因。
我在辟谷時,在關閉了第一套能量供給系統后,比較容易全面啟動第二套氣態食物供給系統。
鑒于這些原因,就找這些好東西吃了幾年(我們倆一起^_^),也加之刻意地讓她心理放松,孩子也在橫向發展。十四歲時,體重達到了130,超過我這個當媽的了。
之后,孩子出去到另外一個地方求學,半年后,回來就有了上面提到的現象三。
一次是偶然,兩次三次呢?
那一定是有我還不知道的東西,就這么一直心存疑惑著。
直到進一步了解到:專注可以提升人的智慧。
我身邊的幾個孩子,想讓他們更加專注些,其中有一個孩子,平常精神就極為渙散,為此想了好多種提升專注力的方法,收效甚微。
因為不專心的人,會把注意力放在其它地方,而這是極為消耗身體精力的。
比如經常思考或思慮過多的人,多半較瘦,也是這個原因。
這種消耗,一點也不亞于體力勞動。
反過來,專心則會給身體補充能量
因為身安意定,易與更高級別的能量同頻共振,自然得到進補。
最近接觸到一種方法,可以讓人專注于一件事,我在練習后,發現能量提升很快,且對周圍的感知加強。
有一次與朋友通話,直接能感知到他的心情,且沒有經過思考,回答了問題。
于是把方法給到這個孩子,孩子用后反饋說沒辦法再想其它事了。
有位老師說:生活中篤定的工作,內心安寧平靜 專注做事,來提升智慧。
真實不虛!
這也是為什么古時候,師傅收徒弟,要讓徒弟打架、跳水,一做就是好多年。
并不是訓練他們的意志和決心,而是通過重復這些簡單又枯燥的事,達到專心,最終提升智慧的目的。
好了,秘訣就是如此簡單,
吃得少+專注=身體健康+提升智慧
身心身心,有身有心。
大道至簡。
20211017 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