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電影里,主角們的一項特異功能非常引人注意,即他們能在短時間內,把大量書上的知識吸收到自已腦子里,這樣他們就能在幾分鐘的時間,“讀”完幾十本甚至幾百本書,完成一次強大的大腦升級。
科幻電影畢竟是科學想像,和現實有一定的距離,但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中,這一功能初現端倪。說到這一功能,要先來認識一下這本書的作者大巖俊之。
大巖俊之是一位70后,他像很多剛大學畢業的青年一樣,去很多公司工作過,他在和各種公司高管接觸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現象:即“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于是他也開始嘗試一年閱讀300本以上的書,并在讀書的過程中逐漸達到了所有速讀法的極限,因此致力于開發誰都能掌握的的讀書方法。并且最終成長為一位開發讀書方法、思維導圖、和各種記憶術等能力的講師。
相對電影中幾分鐘完成大量知識吸入的科幻角色,現實生活中一年閱讀300本以上的書,多少有點讓人不可思議,作者大巖俊之在他的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中,用諸多數據給出了快速讀完一本書的答案,運用這些方法,相信你也可以做到一天閱讀一本書。
作為這本書中眾多實用性技能中的一項,我們來看一下,如何煉成這種一天閱讀一本書的能力。
一、確定讀書目的
與小說不同,商務類書籍是需要帶著目的去閱讀的。我們不妨先做個實驗:給你一分鐘時間,請閉上雙眼,想一想現在你周圍有多少藍色物體,并在心中默數一下。1分鐘后,請睜開眼睛,在閉上眼睛的狀態下,數出了多少?接下來請掃視四周,確認一下身邊究竟有多少藍色物體。就在你睜開眼睛環視周圍的時候,是不是感覺雙目所及的藍色物體一下子都飛到眼前了呢?
讀書也是這種情況,當你拿到一本書的時候,無論是因為“上面有我想了解的內容”還是因為“想提高自已的工作學習能力”,明確目的,確定自已想從這本書里得到什么,再去閱讀,這樣才能集中思維,快速找到想知道的信息。
二、只摘取自已需要的信息
閱讀商務類書籍,完全不用從頭讀到尾。前面說過,作者大巖俊之一年閱讀300以上的書,在這個過程中他積累了深厚的讀書經驗。他總結說,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占整本書的20%,這20%中最重要的僅有4%。也就是說,如果是200頁的書,其中只有8頁是最核心的。
關于這個論點,另一位作者本田直之先生在其所著的《杠桿閱讀術》一書中,也提到過,他也說一本書里的重要內容占20%,然后再從其中抽取80%后,所提煉的要點只占16%,同樣如果是200頁的書,就只有32頁是關鍵內容。
因此,在你找到更高效的速讀方式之前,可以嘗試一下這兩位作者提出的方法:不必把一本知識成長類的書一頁不落地從頭讀到尾,你只需要從里面找出最核心的20%即可,這樣你也能很快用最少的時間讀更多的書了。
三、通過序言、目錄和后記掌握概要
序言濃縮了一本書所有的要點。也許你對這個結論嗤之以鼻,但專門研究閱讀方法的大巖俊之說,序言因為承載了作者對讀者閱讀這本書的期待,不僅包含了作者的自我介紹、關于此書的想法,以及撰寫的原因,還包括對書籍主要內容和各章的總結。如果能仔細閱讀了這一部分,也能花少量的時間更快地了解一本書的大致內容。
除此之外,還有目錄部分。據作者所知,要策劃一本書的出版,不僅要撰寫“出版計劃書”,還必須撰寫一本書的“目錄草案”,編輯按照所列的“目錄草案”,和著書作者討論,才確定書的具體內容,然后在會議上決定是否出版。而著書作者完全是按照“目錄草案”所列的條目來完成全書的撰寫??梢姟澳夸洝辈糠忠彩强焖倭私庖槐緯笾聵嫵傻挠行緩?。
最后總結一下,今天主要介紹了《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中眾多實用性技巧中的一項:如何煉成一天讀一本書的能力?
一、通過確定自已想從書本里得到什么,明確讀書目的;
二、通過從書中找出最核心的20%,只摘取自已最需要的信息;
三、 序言濃縮了一本書所有的要點,目錄是每位著書作者寫作的綱要,通過序言、目錄和后記可以快速掌握一本書的概要。
讀書是需要投入時間和金錢的,沒有給自已帶來改變的讀書實在是一種浪費,希望這3個方法能給你帶來閱讀速度上的改變。
End
本期讀書:《實用性閱讀指南》
作者:大巖俊之(日)
書評作者:N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