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岡山創造了中國歷史
紅軍主力回師井岡山,迫使敵人轉入守勢。到了11月,根據地已經得到恢復,敵湘軍畢占云和贛軍張威主動率部投奔紅軍。
從9月份開始,邊界開始“厲行洗黨”,實質上是進行整黨,但著重點在于組織上的清洗與整頓,這是我黨歷史最早的一次整黨運動。
紅軍軍委抽調陳東日等一批紅軍干部深入基層,協助工作。
整黨的重點在寧岡、永新兩縣,兩縣的黨組織全部解散,重新登記,開除投敵叛變分子;對被清洗的黨員,不通知他們開會,宣布他們的問題;沒有被洗刷的,重新填表登記,逐級上報。當時整個邊界被清洗的黨員有4000多人。
“洗黨”以后,黨組織重新轉入秘密狀態,雖然黨員數量大為減少,但戰斗力反而增強了。
“八月失敗”后,黨內有些同志面對暫時的困難和挫折十分困惑,對前途感覺迷茫,把曾經在5月間出現過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問題重新提了出來。對此,毛澤東組織召開了邊界“二大”。
1928年10月4日至6日,毛澤東主持邊界特委,在步云山白云寺召開了邊界各縣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有邊界各縣黨的負責人共計100多人。大會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政治問題和邊界黨的任務》工作報告(即《決議案》的第一部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選舉產生了湘贛邊界第二屆特委會,譚震林接替楊開明擔任特委書記。根據“二大”決定,邊界特委開辦了黨團訓練班。
11月6日,根據中央來信指示重新組建了前敵委員會,簡稱“前委”,毛澤東擔任書記,這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最高領導機關。
11月15日,紅四軍黨的“六大”在寧岡新城召開,大會討論了紅軍的政治、軍事、黨務等重要問題,選舉23人組成了新一屆軍委,朱德任軍委書記。
這個時期,加強軍事根據地建設,紅四軍開始冬季整訓,興建成小井紅軍醫院,組織紅軍挑糧上山,大小五井儲備了足夠能吃三年的糧食,期間發生了“朱德扁擔”的故事。
1928年12月,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根據中央有關土地革命的精神,全面總結了井岡山根據地土地革命的經驗,制定并公布了我黨最早的土地法規《井岡山土地法》。它為我黨后來深入開展土地革命,制定更全面的土地法令奠定了基礎。
土地革命的實行,使根據地的貧苦農民分得了土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激發了農民群眾的革命熱情,大大促進了根據地的建設和發展。
在對敵武裝斗爭的同時,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主要進行了反經濟封鎖的斗爭。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動員群眾發展農業生產,組織紅軍參加農業生產,修建道路,興修水利。1928年寧岡縣獲得農業大豐收,初步解決了“吃飯大難”的問題。
為了渡過嚴重的困難和危機,根據地還采取了以下措施:1、創辦紅軍造幣廠;2、開辟紅色圩場;3、設立公賣處和公營商店;4.成立竹木委員會;5.開展群眾性熬硝鹽運動。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
毛澤東和前委實行軍隊中的民主主義,充分發揮士兵委員會的作用,官兵一致,上下平等,戰士們對艱苦生活十分樂觀。他們唱著:“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毛澤東在領導邊界軍民鞏固根據地和建設根據地的同時,還以極大精力投入理論上的創造,總結井岡山斗爭的經驗,提出了關于紅色政權的理論。這一理論形成的標志,就是毛澤東撰寫和發表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此后撰寫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則是這兩篇著作的深化和發展。
這兩篇著作,科學分析了大革命失敗后國內的政治狀況,簡要總結了湘贛邊界工農武裝割據的重要經驗,指出了邊界武裝割據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精辟論述了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條件,明確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偉大思想,提出了建立中國紅色政權的總任務和總目標。
黃其軍
? ? ? 作于2021年4月13日(古歷辛丑年三月初二)
? ? 文中照片來源于網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期同類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