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爸爸躺在那里,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征。 楊小悠守在爸爸身邊,是她,楊小悠,給爸爸下藥讓爸爸離開的。門外許多人要涌進來,她知道真相無法掩蓋,她只是擔心別人知道事實。
夢是如此清晰,夢中的小悠又是如此的淡定。醒來后的小悠還在詫異夢中的自己為何會如此的鎮定從容,為何對自己的行為沒有絲毫的愧疚,只是擔心別人知道事實而已,而自己卻還不努力去掩蓋真相,就這樣等著人群涌進來。
清醒后的小悠反倒為自己夢境中的行為與想法內疚。
(一)
中考完之后,爸爸建議楊小悠讀中專或者師范。在爸爸的觀念里,女孩子嘛,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最終的目的還不是為了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中專三年,等其他同學還在為高考成績擔憂的時候,不出意外的話小悠已經有了一份小學教師的鐵飯碗,從此衣食無憂。
十五歲的楊小悠雖然懵懵懂懂,但恍惚間她認定自己的求學之路不能止于中專或者師范。劍拔弩張的中考假期之后,楊小悠執意上了普通高中。
(二)
高二文理分科,爸爸建議楊小悠選擇理科。爸爸的理由很簡單,理科就業面廣,選擇多,當時社會上流傳著,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爸爸不奢望他的女兒“走遍天下無敵”,只愿能一技傍身,一生無需為衣食憂。
再說,在數學教師出身的楊爸爸眼中,文科是下等學科,是學不通數理化之人的下下之選。有他優質的遺傳基因,他的女兒怎么會學不好數理化?
(三)
他的女兒還真就學不會數理化。
高二的電磁場,左手定則,右手定則,不服氣的楊小悠買來參考書,對照著課本的知識點,苦思冥想,苦苦琢磨,用一下午的時間終于弄懂了洛倫茨定律。
可是第二天早自習再翻書的時候,恍如隔世,那些學會定律的腦細胞一夜之間就被新陳代謝掉了,楊小悠經常有做無用功的感覺。
高三,楊小悠苦苦撐著,每一次的練兵考試于楊小悠而言都是身心俱疲的折磨。在理科班煉獄般的生活中,唯一帶給她希望的是看那些理轉文的學生的成功經驗之談。
(四)
楊小悠終于如愿以償地坐在了文科復習班的教室里,這樣的幸福楊小悠又等了一年。
應屆理科高考,楊小悠幾分之差上本科線。楊爸爸失望之極,氣急敗壞之下建議楊小悠讀市級專科學校,楊小悠不從,鬼使神差又去了理科復習班。現在的楊小悠一直想不通的是,當時自己為何就沒有遵從內心的選擇,直接復讀文科,而還要在理科浪費一年的時間,消磨一年的斗志。
第一年理科復習班,結果可想而知。楊爸爸當著已經考上大學的小悠同學的面已經不能用氣急敗壞來形容的語氣指責小悠:她沒有腦力來學習,智商不夠。
從此,這句話像魔咒一樣如影隨形。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楊小悠覺得自己的腦門上就貼著“智商不夠”的金光閃閃的標簽。
奇怪的是,楊爸爸這樣的打擊,卻激起了小悠的斗志,理科復習班高考完的當天晚上,小悠就找來了高中三年的文科教材準備背水一戰。
復讀班硝煙彌漫,大家讀的氣喘吁吁,唯獨楊小悠是個例外, 能量滿滿,每天自帶雞血,自行注射。
在高考考楊小悠似乎聽到老師在給她讀答案。
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如約而至。
(五)
大學本科畢業,爸爸建議楊小悠讀教育碩士,這樣其實在中學已經有了兩年的工作經驗,有了穩穩的編制,同時研究生的學歷也到手。爸爸想不通的是,這樣一舉幾得的事情小悠為何不動心?
畢業在即,家里安排的門當戶對的相親小悠也連連爽約,楊爸爸坐在客廳的沙發上悶聲不語。
小悠收拾行囊裝好研究生的入學通知書北上報到。
(六)
研究生畢業,690萬的大中專畢業生在競爭屈指可數的就業崗位。爸爸建議小悠保險起見先回老家做村官。當時的村官只需要人回來就可以。
小悠執意留在省城準備公務員大學教師事業單位的考試。為了有尊嚴地養活自己,小悠在大學城邊租了十幾平米的出租屋邊工作,邊備考。
不久媽媽的身體突發狀況,小悠被迫中斷自己逐夢的腳步,回家床前盡孝。
恰逢小縣城的教師招考,從小背著“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長大的小悠這一次不允許自己再“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地走掉。
(七)
媽媽的身體沒有因為小悠的留下而好轉,短短幾年復發多次,輾轉于多家醫院,一次比一次嚴重,直到,直到......
與小悠一起并肩戰斗六七年的楊爸爸累倒在了媽媽的病床前,再沒有起來。
爸爸倒下的現場還留有最后為媽媽洗腳的痕跡。
(八)
聽到醫生診斷建議的那一刻,小悠心底閃過一絲脫離控制的輕松,繼而小悠為自己這種看似無厘頭的念頭而愧疚,自責,深深的背叛感讓小悠寢食難安。
在小悠的認知里,從小到大,爸爸手里的那根風箏線一直沒有放松,不建議上高中,不建議讀文科,不建議考研究生,不建議留在城市工作,不建議持續地學習。
現在看來,媽媽的生病似乎是爸爸與媽媽潛意識里拽小悠回家的一場合謀。
其實,在楊爸爸最后的日子里,小悠能明顯地感覺到父女兩人之間的張力在上升。因為小悠的自我意識在萌生,掙脫風箏線的力量在加大,而楊爸爸在自然地衰老,加之多年照顧妻子,工作,雜事的操勞費心,疲憊不堪。
小悠想到爸爸的孤獨,爸爸的無力感,爸爸對生活失去掌控感后的無助,而此時的自己無法幫到爸爸,反而用自己自我意識的萌生為爸爸失控的天平上添加砝碼。
最后的爸爸,該是多么的孤獨。
內疚,自責,背叛,讓小悠食不下咽。
是時候求助了。
(九)
小悠不能自已地向咨詢師哭述自己自責背叛的心境,講述夢中親手送爸爸離開而沒有內疚的夢。
咨詢師:看得出來你的內疚非常深。
小悠:那為什么夢中的自己卻如此淡定,沒有絲毫的自責背叛感。
咨詢師:可以詳細講述一下你的那個夢嗎?
小悠:就是看到自己站在已經沒有生命體征的爸爸旁邊,擔心門外涌進來的人指責自己為何這么做。
咨詢師:外面有些誰呢?
小悠:親朋好友,只有弟弟的臉很清晰,其他的人看不清。
咨詢師:之前呢?
小悠:沒有之前。整個夢境只有這么一個場景。
咨詢師:爸爸代表著權威。就像你之前說,你的成長歷程,就是一次次逃脫爸爸控制的過程。在夢中,你戰勝了他,戰勝了爸爸代表著的權威,并不是你殺死了爸爸。你只是戰勝了權威,要做自己。夢中你勝利了。
小悠:為什么我自己沒有自責,而是害怕別人知道呢?
咨詢師:因為你本來就是要做自己,你已經勝利了,所以你沒有內疚自責,而戰勝權威,是你從來沒有過的,一個從來沒有到達的高度,對你而言是不安全的,所以你會有害怕的感覺。
(十)
走出咨詢室,小悠陷入了深思:你抗拒某種想法或者情緒,越是與它對抗,你就會越受他控制,之前的自己,一直在抗拒爸爸的控制,不對,其實是在抗拒爸爸愛自己的方式。
爸爸在當時當境下,已經做到了他能達到的極限,已經努力做到了最好。
爸爸在用他認為正確的方式愛著子女,而子女的自我意識在萌發,想要掙脫爸爸手中的那根風箏線,矛盾就此產生。
既然越對抗越會受控,互相之間的那種張力在增加,為何不接受呢?
自從有過親手送走爸爸的那個夢之后,小悠內疚,自責,背叛,食不下咽,心臟附近似乎有什么東西堵在那里,令小悠呼吸困難。
既然如此難受,為何不接納自己的這種情緒呢?
小悠試著微閉雙眼,深呼吸,雙手放在感覺不適的部位,與自己的內疚,自責,背叛感待在一起。慢慢的,慢慢的,幾個深呼吸之后,小悠感覺到堵在胸口的那團異物在向四周慢慢擴散開來,呼吸漸漸順暢。
接納的美妙體驗瞬間產生。
小悠試著接受楊爸爸愛自己的方式,接受自己自我意識萌生產生的成長的需求,接受自己要做自己的愿念。
這就是成長,成長是會痛的。但是,接納可以緩解成長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