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許6569 小能熊365日寫作計劃第49篇文章)
蘇州的美,就是這樣霸道而任性!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有人說。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迷失了,相逢的還會再相逢。對我而言,蘇州這座城市便是心目中的這片森林,于滾滾紅塵中我們遇見,雖匆匆一瞥,但卻永存心間。從我兒時聽說她的名字,轉眼已經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的光景足夠將一顆頑石礪成細沙,隨一江春水漂流到海,隨遇而安,而二十多年的光景對于千年姑蘇,只是時光長軸上的一顆斷點,時代的烙印化作幾筆工筆,將現代的元素注入這幅古樸的畫卷,于是有了東方之門,有了金雞湖景區,有了騰飛而起的高架和川流不息的車流。
弱柳輕拂,櫻花爛漫,古橋靜默無聲,春水淙淙流過,古老與現代就這樣相得益彰,聘聘婷婷中,一個紅衣女子從橋上款款走來,這個季節,就是這樣讓人心生喜悅!(我超級崇拜的小明先生所拍,大愛的一張照片!)
永恒的城市,老去的我們。在黎明的晨曦,在夏未央的雨后,在透過香樟樹葉的溫暖陽光里,在晚風吹拂的霓虹燈下,在古老的城市和熟悉的角落,我站在北方的一個小城細細打量。我哭過、笑過、醉過、醒過,我也失去著,收獲著。時間不曾停留,歷史也不會銘記,終有一天,我會像眾多的無名者一樣泯滅在歲月的長河。然而,我依然慶幸能邂逅蘇州這座城市,愛上一座城市只需要一秒鐘的時間,仿佛前世緣分,今生注定。
邂逅一座城
初識蘇州,是兒時搜集到的圖片里的青磚黛瓦、雕梁畫棟、黝黑的海涌山和高高挺立的虎丘塔。是語文書中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若干年后的一個夏天,我終于如愿以償。我來了蘇州。和大學室友去了虎丘,游了蘇州河。我生在平原,舉目四望,皆一馬平川。來到心心念念的蘇州,激動不已。興之所至,全然忘卻了游覽的疲累。夏日的蘇州城,讓我這個從小生活在北方的人舒服四溢。夏天最美的,莫過荷花。蘇州是一個很愛荷花的城市,園林中、公園里,一到夏天荷花開滿池塘,夏日里的熱氣似乎瞬間消失殆盡。
留園涵碧山房俗稱荷花廳,是夏季觀荷的地方。廳前的水池栽種的荷花不多,卻亭亭生妙香。淡淡的清香使人心曠神怡。
滄浪亭的荷花是種在園林外,不用入園即可觀賞。這些靜靜生長在一片碧綠荷葉中的仙子,是那么的婀娜多姿。夏日的荷花很美,代表了一個季節、一種心情。
來來往往的學生,亭亭玉立的荷花,真的是別有一番情趣!
去看天平山,怪石林立、山泉淙淙。經過一線天的時候發現那里的泉水早已干涸了,無泉水可賞。徒留一絲遺憾。山上的紅楓因為沒到季節,并沒有漫山紅遍。但滿目蒼翠,依然讓我震撼。想起以前背的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秋意濃烈季節,這里一定是紅色的海洋。但我又怕自己受不了滿目的離情。關于紅楓,更多的是關乎離情。再美的楓葉,是秋風太蕭瑟也好,是樹枝不挽留也罷,終歸逃不開離去的宿命。分離是必然的,怎不教人睹物思情。山盟海誓的愛情,昨日還耳鬢廝磨,今日卻因各種原因不得不勞燕分飛,怎一個痛字了得:
風乍起,紅葉墜,秋色傾城,誰惹芭蕉碎;勞燕分飛人已去,倩影難覓,何處尋佳人。
暗銷魂,憶往昔,滿腔悔意,化作相思淚;形單影只獨自泣,千金買酒,唯醉解千愁。
想到此,反倒又有點兒慶幸自己是在夏季到來,一睹她的芳容。
每次看了都覺得有點兒害怕的一張圖片!
天平山的腳下,有范仲淹的故居。天平山也是宋朝仁宗皇帝賜予范公的賜山。范仲淹一生浩然正氣,為民造福,兩袖清風。早在高中語文課本上學習岳陽樓記時,就銘記了他“先天下之憂而優,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如今,在他的故居再看到刻著這兩句詩的牌坊,依舊有著很大的觸動。一個封建朝代的宰相,為了貧苦百姓散盡家財,一家人貧病交困,僅借官屋暫棲,略避風雨。隔著時空的年輪,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脊梁,這樣一個有著“先天下之憂而優,后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先賢,鑄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后人至今思之、念之。
街巷
蘇州的古城區,街街巷巷格外的多。他既不同于上海弄堂的千篇一律,也不同于北京胡同的規劃整齊(不是正東正西,就是正南正北)。蘇州的街巷一如她的城市秉性,隨意,精致,淡然。總能給你意外的驚喜。
細雨綿綿中,我們走進了山塘街。山塘街相傳為唐代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所建,這是一條最具蘇州特色的古街道了。“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自閶門渡僧橋向西,沿途林林總總的古祠、古牌坊、古會館林立;河流、水巷、小橋一應俱全。吃一籠小包子,喝一碗赤豆圓子,直吃得渾身暖和和的,而后學聘聘婷婷的江南女子撐了油紙傘,在瀝瀝細雨中,在乍暖還寒的街頭,且行且走,想要做丁香一樣的姑娘。
相比于山塘街的盛名,平江路就顯得不那么為人所知了。但也平淡素雅。青磚黛瓦、小橋流水、斑駁的舊墻、鋪滿墻垣的青苔、磚縫間倔強的小草、河邊的垂柳以及在春風里張揚的柳絮,讓我瞥見了蘇州生活的真實。她帶給我一種大隱隱于市的淡然,仿佛一個古代美女,卸去所有的裝扮,側著臉對著銅鏡,梳妝著一頭秀美的頭發,而我就坐在她的身邊。
晚風拂柳,夕陽西下,人們紛紛歸家,背著大大書包的孩童,蹦蹦跳跳;蹬著自行車的中年男子晃晃悠悠;遛狗散步的老者步履蹣跚;佝僂著背的白發阿婆提著撿到的一袋飲料瓶滿意而歸。夕陽的余輝染黃了她的雙鬢,雖然佝僂但不蹣跚,雖然年老但依然矍鑠。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那是對生命的尊重。生活艱苦,卻安貧樂道。白發阿婆大抵也是如此吧!
我很想成為這個城市的一員!可以嗎?
園林
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惟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愿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上面所發的圖片,都是我到達的地方,但我拍照技術太差,拍出來的效果實在不忍直視,就用網上的圖片代替了。請大家原諒!
我可以說我很想生活在蘇州嗎!
香樟和梔子
蘇州又是個花園城市,城市的角角落落有各式各樣的小公園,林蔭道下的灌木叢、道路上的綠化隔離帶,據說一年四季開著各式各樣的花。
正值夏季,有香樟盛放,我不確定那是否屬于一種花。這次出門,細雨不斷。在雨后,走過一排香樟樹下,陽光透過樹椏,斑斕的光影映射在行人的身上;微風吹拂,那些細小白色顆粒仿佛精靈般從天而墜。淡淡清香,讓人心神蕩漾,有一種美好的感覺。同學說:“我可以留在這里嗎?”
在路上,又看到梔子,梔子應該是一種大家都不陌生的花,花微香、色白,說不上有什么特別。偏愛她的原因是因為她總出現在我人生的特定階段,我在她的花香中沖刺高考,在她的花香中大學畢業。她承載了我人生黃金十年的美好記憶,承載了我人生軌跡的兩次變遷。關于她的記憶都是青春。白衣飄飄的年代,早已泛黃的信紙,很長很長的詩句,濃烈的情感,這些都已隨風飄散。但她依舊在,安靜開放,笑的云淡風輕!
我的蘇州之旅早已經結束了,但這個城市,又總是出現在我的睡夢中。年華似水,匆匆一瞥,多少歲月,輕描淡寫。早晨,看見一輛拉滿植物的卡車呼嘯而過,風馳電掣間,看到無數梔子的枝葉隨著車子的顛簸抖動,在辦公室坐定,忽憶起曾經背過得一首詩:
半夜細雨打夢醒,一樹梔子出娉婷。何怨年少愛不羈,十年一夢嘆天明。
(我的蘇州之旅,我的江南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