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項修煉》第11天──「RIA學習力授權導師」便簽輸出第4期
一「A1,激活經驗」關于結構性沖突
? ? ? 你有一個什么愿景,曾經你努力去實現過,但收獲不大,當時你是怎么自我安慰或者化解的,看完這個拆頁,給你帶來了什么思考,如果再來一次,你會怎么做。
? ? ? 從走上工作開始,我一直渴望自己能實現考上研究生,改變自己的夢想。于是畢業后,我自考了了???,學了本科,拿了學位。但研究生考試卻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去考,甚至報名都沒有去報。
? ? ? 今天看完這個拆頁后,我想起我其實一直在努力的去學習,但當我完成本科后,我結婚了,很快就做了母親。應該是我從內心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精力,和現實生活所迫吧。在內心深處生活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想考研究生和生活的壓力形成了結構性沖突。我從此困在這個沖突中,放棄了自己的求學夢想。
? ? ? ? 在我們那個時代,如果再來過,我還是會首先傾向生活。我會自我選擇繼續屈服與生活,并且會以快樂的心境放棄夢想,而不會像原來一直對此耿耿于懷。
「I,重述知識」
1、拆頁中描述的真相和你過去理解的真相不同點在哪里。
我原來理解的真相是我看見的理解的認為的就是真相。
書中的真相是去讀懂自己為什么那么想,那么想的局限是什么?用更廣闊更開放的視角看見自己。了解自己,覺察自己。
2、應對結構性沖突有哪幾步?
? ? 我們意識不到的結構模式讓我們成了囚徒。為避免成為囚徒我們可以做好以下幾步:
1.保持心靈的開放??焖儆X察自己受困的模式。提醒自己重復受困的時刻。
2.保持清醒的覺察后,就采取讓自己解困的舉措??匆娔J街械恼嫦唷?/b>
例如,我經常和我的老公因為一句不中聽的話起沖突。惹火了我后,多年的陳芝麻爛谷子都數落出來,經常讓大家都不開心。閱讀了今天的拆頁后遇到類似的情況,我會提醒自己又受困模式了,然后就開始試著去想,不善言辭的老公的話一定不是故意傷我,他說話直,心眼不壞,平時家里幫我照應很多事。再說也應該允許別人說些自己不愛聽的話。或者可以用溝通的方式去真正了解老公內心的想法,看看是不是自己在誤解??傊_放的心態尋找真正的真相。明白困擾模式去拒絕受困在自己制造的困局中。
「A2,規劃運用」
? ? ? 假如,你在春節放假期間,見到好友,聊起TA2018年的夢想沒有實現時,你將如何運用你梳理的【I便簽】內容和TA溝通。
? ? ? 第一步:和他用例子講解結構性沖突和破解的步驟
第二步,引導他看見困擾他的真相。結構模式。通過探尋式提問了解困擾的主要原因。內心自己設定的障礙。
? ? 第三步,直面背后的真實,破解束縛自己實現愿景的困境,尋找方法向愿景前進。
今天的拆頁來自第八章 《自我超越》
拆頁十三
P154
弗里茨用了一個比喻,來形容相互矛盾的深層觀念如何在同一個系統里阻礙我們實現我們的目標。設想在你接近你的目標時,有一條橡皮帶,它象征著創造性張力,拉著你接近你所期望的方向。然后,再設想有第二條橡皮帶,綁在無能為力和不配的觀念上。在第一條橡皮帶把你拉向你的目標時,第二條橡皮帶卻在把你拉回你不能(或不配)達到你的目標的深層觀念。這種拉向目標的張力,和拉回到我們深藏的觀念的張力之間,形成一個系統。弗里茨把它叫做“結構性沖突”( structural conflict),因為它是一個相互沖突的影響力結構:相對我們的愿望目標,它在把我們拉近的同時,又在拉開。
由此,我們越是接近實現我們的愿景,第二條橡皮帶就會越使勁兒地把我們從愿景那里拉回來。我們可能會耗盡我們的能量。我們可能會懷疑,我們是否真想要那個愿景。“完成任務”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料想不到的障礙出現在我們的道路上。可能別人會令我們失望。盡管我們并不知道那個結構性沖突系統的存在,這些都依然會發生,原因是,它來自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意識不到的深層觀念一實際上,我們的無意識狀態反而增加了結構性沖突的影響力。
既然有這種無能為力或不配的觀念,結構性沖突就意味著,無論什么時候,只要我們在追求愿景,系統的影響力就會妨礙我們取得成功。但是,有時我們還是會成功;而且,我們中有許多人其實已經很擅長確定和完成目標了,至少在某些生活領域是這樣。這說明結構性沖突的影響力是可以克服的。那么,我們怎樣克服它呢?
「A1,激活經驗」
你有一個什么愿景,曾經你努力去實現過,但收獲不大,當時你是怎么自我安慰或者化解的,看完這個拆頁,給你帶來了什么思考,如果再來一次,你會怎么做。
拆頁十四
P157
對真相的承諾
我們可以從一個異常簡單而又深刻的策略,開始應對結構性沖突——說出真相。
人們常常會覺得,“對真相的承諾”( commitment to the truth)的策略似乎沒什么大用處?!拔业米鍪裁床拍芨纳莆业男袨楸憩F呢?”“我怎樣才能改變我深層的觀念呢?”人們經常要求得到某個處方、某種技巧,或某種摸得著的東西,用來解決結構性沖突的問題。但是,對真相的承諾,實際上遠比任何技巧都更有效力。
對真相的承諾不是指追求銘刻于世的真理,即那種絕對的最終判決或終極原因。相反,它指的是,心甘情愿地根除那些令我們限制和欺騙自己、不讓自己看到真實情況的習慣。它指的是,不斷質疑我們對真實情況為什么會如此的理解。它指的是,不斷擴大我們的意識范圍,就好像優秀運動員在賽場上,用超常的視野把握全場更大的范圍。它還指,不斷加深我們對眼下各種事件背后的結構模式的理解。特別是對自我超越修煉水平高的人來說,他們要更多地覺察到自己行為背后的結構性沖突。
因此,應對結構性沖突的首要任務是識別它們,包括其運作產生影時所引起的行為表現。當我們的那些應付性策略正在發生作用時,我們極難識別它們,因為伴隨它們而來的常常是緊張和壓力。建立內部預警信號會有所幫助。比如,我們發現我們在為自己的問題而責怪某人或某件事:“我之所以放棄是由于沒人理解我”;或者,“我這么擔心的原因是,我如果完不成任務,就會被解雇”。
比如,在我的個人經歷中,在很多年里,大項目一進行到關鍵時刻,就會有人很讓我失望。這樣的事情發生時,我仍會悶著頭努力推進,努力克服由于別人的失信或無能所帶來的困難和障礙。過了很多年我才看到,這是一個反復發生的情況,是我自己的意志力策略的特定模式,它的根源在于,我對改變別人總讓我失望的情況深感無能為力。沒有例外,最后結果是,我感到“我必須一個人都干了。
看清這個模式以后,我就開始在它再次出現時改變行動方法。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經常發火了。相反,我在發現它時,會有一種愧疚感“哦,我的模式又來了。”我更深入地檢查了我自己的行動,看到它如何成為這種結果的一部分:不是因為設立無法完成的任務指標,就是因為損害或不支持別的伙伴。進而,我開始努力學習交流技巧,即如何與當事人討論這些情況而又不造成防衛反應。第9章“心智模式”,會闡釋這些技巧。
沒有心靈的轉變,我就永遠不可能學會這些技巧,也不可能把它們應用到實踐中去。只要我還把問題看成孤立的事件,我就會認定它們是外部造成的—“他們讓我失望了?!币坏┪铱吹剑瑔栴}是由結構性原因產生的,我便會開始考慮自己能夠做什么,而不是“他們都干了什么”。
我們意識不到的結構模式讓我們成了囚徒一旦我們意識到并辨認出它們,它們就不再有那么大的禁錮力了。
「I,重述知識」
1、拆頁中描述的真相和你過去理解的真相不同點在哪里。
2、應對結構性沖突有哪幾步?
「A2,規劃運用」
假如,你在春節放假期間,見到好友,聊起TA2018年的夢想沒有實現時,你將如何運用你梳理的【I便簽】內容和TA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