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蔡康永的《那些男孩教我的》這本書,寫幾篇自己身邊的男孩,他們或叛逆或溫柔,存在我的腦海里。
第一號男孩 微胖男孩
微胖男孩是我在小時候認識的,其貌不揚。那時候的平安夜,流行送蘋果,男生送女孩,受歡迎的往往收到多一點,女孩在那晚的課間一般會比以往老實,靜靜的坐座位寫寫畫畫,期待著捧著包裝精致蘋果的男孩到來。我當然也會送蘋果,樓上樓下的跑,樂在其中。
那晚課間,微胖男孩過來找我。
他遞給我一顆沒有包裝的蘋果。
我說:“男人之間也需要這個么!”。
他說:“閑著也是閑著,也知道沒人會送你”。
我說:“夠意思,不過我收到好幾個了,快吃不完了”。
他說:“那你要不要?”
我遲疑了一下,還是揣在兜里。
接著,他擁抱了我一下,熊抱的那種,念念有詞“好哥們好兄弟”之類的。之后我更傾向和他說話,找他一塊玩,多多少少和那個熱情的擁抱有關。他喜歡看書,寫些亂七八糟的,他看過余秋雨的幾乎所有書,但是跟我說余的文筆也就那個樣子。這樣的言論唬了我好多年,以至于我看了余的文章明明覺得不錯,心底還是會有“不過也就那樣”的聲音。
先入為主的觀念繼而根深蒂固,變成了一種堅定的任性。
有一天,他問我:“你長大想做什么”,我說:“還沒想好,你呢”,他說“我要開個書店”,“那很好呀,你那么愛看書,你可以多采購些愛看的書”我的話他沒回應。我覺得他跟我遇到的同齡人都不一樣,他好酷。
好長時間以后我明白了,他清楚自己的想要,所以會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