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寫作的你,有無數個日夜,枯坐在桌前,望著電腦屏幕頻閃的光標,不知如何落筆。
你試過參考、借鑒、復制,也寫不到讀者心中的模樣。
你試過咖啡、香煙、深夜,卻總寫不出心中完美的篇章。
相信我,你并不孤獨。據調查,世界上所有作家都有過寫作卡殼的痛苦,著名作家也常常拖更。
寫不出來、沒有靈感,是所有寫作人的痛楚。
有人說,靈感如同女神,熱情活潑,但卻生性孤傲。你想要她來,等著她來,她偏不肯來。你沒想到她會來,她偏偏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來了。
人們一度認為,靈感是上天賦予少數人的才能,凡人是無法獲得的。
著名小說作家安蘭德卻從不這樣認為,在她的《安蘭德的小說寫作課》中,真實的揭開了靈感的神秘面紗。她用三個概念:知識儲備、顯性意識、潛意識。為我們清晰解密了靈感的由來。讓那個覺得可遇不可求的靈光一現,變成了一種可習得的技能。
一、空無一物,知識儲備是基礎。
假如你開始寫故事,語言必須掌握到運用自如的程度。比如描寫日出這么一個句子,遣詞造句就必須有大量的知識儲備,而且意識需要自動運行,不需要停下來思考。
寫作,必須是你經歷過,看過,感受過的內容,你才能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如果沒有這些認知,那么再豐富的語言也寫不出你想要寫的東西。
沒有一定的儲備,不了解你要描寫、敘述的事物特點,不可能寫出來合理的作品。
簡單的說,你沒看過日出,沒讀過關于日出的文章,你的大腦就是一片空白,哪怕強行表述,也是是獨自想象,盲人摸象。
寫一篇文章,特別是陌生領域的一篇文章時,第一要務,就是積累其相關知識。
如果把寫作比喻成建造高樓大廈,那么知識則是大廈的石塊磚瓦,積累不夠,永遠蓋不成。
二、一團漿糊,沉淀潛意識是重點。
如果你以為讀書破萬卷,就真能下筆如有神,那同樣是想法天真。不然為何你讀了這么多年的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事實上,如果知識儲備只是積累信息點,不懂得如何鏈接,沉淀潛意識能量。
那就如同把知識堆在一起,看似滿當,但是絲毫沒有運用價值。
正如書中所言,真正的靈感來自潛意識的總結。
我們經常說“靈感”,也就是說,你不清楚為什么要這么寫,但寫出來就是很好。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就是潛意識總結了你設定的前提和目的。
潛意識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他是你在大量訓練和積累中,不需要思考就能立即調用信息的能力。
一般人的讀書學習不是在積累知識,頂多算記住信息。我們往往只關注知識信息的表面內容,生硬的記住信息是什么。絲毫不關心知識的前提與目的,即根本不懂這個知識適合用在哪兒,能達到什么效果。
積累知識的關鍵,是對信息的有效鏈接,充分了解知識背后的前提和目的。
沒有對知識進行前提和目的了解,積累的信息只是片面的點。根本無法連成線。你的知識自然無法成整體、成體系的輸出。
比如,你想寫日出,腦中的信息卻是一團漿糊。不知道抽取哪個詞匯、哪個語句來形容。又如何寫好日出。
只有在積累知識時,進行前提與目的分析,強化了知識鏈接,漸漸的這些鏈接內容就會沉淀為你的潛意識。等你需要的時候自動涌現,這就實現了下筆有神。
我們不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就稱之為“靈感”。其實就是潛意識總結了我們設定的前提和目的。
三、胡思亂想,明確顯意識是方向
當你有了足夠的積累,潛意識沉淀豐沛后,就要考慮激發潛意識,指引它為你合理寫作。
你的潛意識好比是計算機,你必須讓自己的顯意識成為操作計算機的人:你必須清楚自己在潛意識中儲存了什么,清楚自己在尋找什么樣的答案。如果你儲存得當,就能找到答案。
有人將我們的潛意識比作大象,好的方向,才是控制潛意識合理思考的關鍵。只有在故事中抓住主要脈絡,思考每一場景下的各部分內容,才能催動潛意識整合元素得出靈感。
安·蘭德說她在寫《阿特拉斯聳聳肩》這部長達645000字的書時,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能給出理由,但她寫這部書的時候,在顯意識層面,并不需要如此刻意。這本小說的主題以及和主題相關的所有基本層面,她都遵循她自己明確的意圖。寫作的全過程,她都清楚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每個章節、段落和句子的具體目的。
由此可見,真正的靈感,來自于以上三個要素,想喚回靈感杜絕卡殼,必須有效運用以下三步。
1.多積累,讓自己能張口說話。有目的性的閱讀,聚焦在你要寫的內容上,多搜集有關的素材,然后參考積累起來。
2.多鏈接,明白字詞的含義。這里看起來很簡單,其實不論好惡,都要給出閱讀感受的理由和解釋。多自己幾個為什么,和自己以往認識中的哪些主題可以關聯起來。
3.明主題,知道自己要說什么。你想寫什么樣的故事,傳遞什么樣的主題,從哪幾個分主題寫,先列出來。不停地圍繞這些主題進行思考,日思夜想,一天不行就想兩天,兩天不行就三天甚至更久。
三步持續推進,顯意識就會催動潛意識工作,在后臺對你的所有知識進行整理調檔,等到潛意識整理完畢,你就能得到靈感了。
靈感的尋找和等待,類似于AI的信息分析整理,重新排序的過程。在AI訓練中,專家們發現,信息庫的積累和優質的提問模型,是有效得出答案的關鍵。我們尋找靈感的過程,與之完全一致。
所以,所有的靈光乍現,都是來自無數個日夜的艱辛積累,哪有什么天才,無非是刻意練習下的辛勤結果。
下次思路枯竭時,別再傻傻的看著光標發愣,潛下心去好好閱讀相關作品,用三步把你的靈感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