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課的時候,小晨說:“我要喝水。”見我沒反應,喊了好幾次。我說:“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自己做!”
? ? ? ? 其實,當時我覺得心里有些不舒服。思考了一會,我是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尊重。
? ? ? ? 后來,我跟他說:“你知道為什么我沒有幫你倒水嗎?是因為當我聽到你那么說的時候,我覺得沒有受到尊重。我更希望聽到“媽媽,我在上課,你能幫我倒杯水嗎?”這樣的話。如果是這樣,我覺得我會愿意的。”
? ? ? ?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說:“你怎么不加稱呼?這么沒禮貌。”
? ? ? ? 我認為,“禮儀”的本質應該是在于讓人與人交往之間覺得舒服。如果我們告訴孩子他怎么做才能讓他和別人都感覺到舒服,那么他自然而然就會采用這種方式,也就不會“無禮”了。“禮”不應該只是一種形式,而是溝通的法寶。
? ? ? ? 小晨穿拖鞋時經常發出“沓沓沓”的聲音,以前我只是慣性地說:“好好走路,別讓鞋子發出那么大的聲音,很吵。”
? ? ? ? 而今天,我觀察了一下,發現他走路會發出這樣的聲音,是因為他起步時腳跟和鞋子是分開的,鞋子不斷撞擊在地上發出聲響。然后我給他示范了我是怎么走路的,告訴他那樣走路就不會發出聲音了。我有預感,要讓他改變走路的習慣,也會需要一段時間,我需要提醒自己要有耐心。
? ? ? 曾經,我對“接納”這個主題進行了深度思考。我在想:為什么學習了那么多情緒管理的技術之后,還是很難控制住自己情緒呢?
? ? ? ? 我思考出很多的答案,而現在我認為最靠譜的答案是:因為心智不成熟,雖然我的“軀體”年齡已經是三十多歲了,而我的“內在小孩”遠沒有達到應該相匹配的成熟度。控制著我去行動的常常是我的“大腦想法”,而不是我的“心智”,因為“心智”力量不足。
? ? ? ? 還記得去年二月參加影視指導師培訓班時,在老師的引導下,我“看見”了自己的內在小孩,那是個約八九歲的小女孩。然后在去年的九月,我參加沙盤分析師培訓時,再次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那時候的她,已經長大了一些,約十八歲的樣子。
? ? ? ? 我至今還記得那個場景:她披著長發,頭戴一頂帶邊的圓帽,行走在一條不大不小的路上,那條路有些曲折,卻依稀可見輪廓。一片陽光傾瀉而下,照在她身上。她背對著我,卻轉頭沖我微笑。
? ? ? 那一刻,我幾乎忍不住落淚。明明畫面很美好,可就是有種想哭的感覺。或許,那就是與“自我”聯結的幸福感,因為我找到了“她”-我自己。
? ? ? ? 我開始慢慢加深跟“她”的聯結,也因為如此,我的感知力越來越強。我覺得,這種力量并不是我后天才有的,而是我天本具備,只是以前沒有對接上“內在的自己”,從而顯化出來罷了。
? ? ? ? 那么,這個過程是怎么發生的呢?
? ? ? ? 說起來也并沒有什么高深的法門,其實就是重新把自己重新“養育”了一遍,把自己的內心小孩“撫養長大”。
? ? ? ? 怎么養自己的內在小孩?
? ? ? ? 那就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孩子,用“理智”的部分去滋養“感性”的部分,去滿足自己小時候沒有得到滿足的需要。
? ? ? ? 曾經,我是個極度自卑的人,這種自卑不是表現在唯唯諾諾,毫無主見,而是毫無意識地、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總怕讓別人不高興。
? ? ? ? 而這種自卑的根源在于:我生在“重男輕女”的偏僻村落,鄉民們認為女孩就是“賠錢貨”,認為男孩才是“傳宗接代”的根本。特別是父母常年在外,有好事的村民會這樣對我們姐妹說:“你爸媽不要你們了,他們只要你弟弟。”年幼的我沒有辦法分辨其中的玩笑成分,于是在心里埋下“我沒有價值”這樣的壞種子。于是,我越發努力,我希望通過一些行動來證明“女孩并不比男孩差”。我希望得到很多人的喜歡,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所在。
? ? ? ? 而當我重新“養育”我自己,我對自己說:“你很好,你很棒,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這件事。”
? ? ? 我開始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養小晨的同時也養育自己。比如,我會跟小晨“爭”雞腿,因為做飯的是三十多歲的媽媽,而吃飯的是不到十歲(心智年齡)的“小女孩”。我不想做某些事情時,我開始允許自己說“不”,因為這是小時候的自己所不敢的。就是這樣通過一點點地對“內在小孩”的沉浸式陪伴,“她”一點點在覺醒,一點點在長大,“她”的力量也越來越大了。
? ? ? ? 隨著內心小孩的長大,我的“能量池”也就跟著擴大了。當我的內在小孩只有八歲時,就算“充滿電”了,能量可能也只有20;而當我的內在小孩長到十八歲時,電容量就增加了好幾倍,可能變成了60,哪怕因為消耗只剩下一半,能量也比最初的“滿格電”要多,也就能更好地處理事情。
? ? ? ? 所以,修煉自身,不在于又學習到了多少知識,而是先需要關注自己的“內在小孩”,觀察ta有沒有跟著自己的“大腦”一起成長。如果長期“大腦”在發展,而“心智”卻停滯不前,就有可能會出現類似“身心分離”或“人格分裂”的情況。
? ? ? ? 晨爸前幾天帶回來的百合花已經開了好幾朵,我湊前嗅了幾下,心想:真香呀。
? ? ? ? 看,這就是“心智”的力量,它讓我們真切地去感知生活中的一切。
? ? ? ? 再重申一下,要培養自己的心智,就是要找到自己小時候沒有被滿足的需要,不僅僅要接納ta,還要滿足ta,這樣ta就會慢慢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