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距離除夕的鐘聲不到一天,朋友圈里依然還有朋友在風風火火的收集著各種福,有人調侃:二十年前,一幫孩子吃干脆面集卡片,總是集不齊,二十年后,一幫成年人支付寶里的福卡總是集不齊,為什么呢?
因為那幫傻孩子長大了!
是啊!那幫傻孩子長大了,卻依舊傻傻的做著童年的夢。
在童年的夢里,傻孩子還不懂得家的含義,但能卻把年過得特別的有儀式感。一年一次的新衣在鏡子前照了又照,一年一次的鞭炮玩得不想歸家,一年一次的美味佳肴令人垂涎欲滴,一年一次的團團圓圓把歡樂凝聚成了家。
年歲越長,經歷得越多越會覺著幸福快樂來得尤為可貴。我到了這個年紀,大多數幸福感都是來自小時候過年時那種吵鬧,兒時的“年”因為吵鬧而特別有味,就燃放煙花爆竹這一件事上,我就能有很多美好的回憶。
而現在的大多數小孩,除了在手機游戲里能找到無盡的快樂,可能很難再有那樣美好的回憶了。
很多人抱怨現在的年過得很沒意思,少了很多的年味。很多人說二十年前的過年才叫做過年,現在的過年最多只能叫放假。
其實,年一直沒有變,變的是我們,變的是我們的生活,變得是我們對生活,對過年的態度。
2
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在《元日》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是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除夕之夜歡樂熱鬧景象的真實寫照。
自中國發明了火藥起,煙花爆竹就一直與除夕相伴,代替了原來的火燒竹條,一千三百年來從未缺席。時至今日,它卻一點一點的在遠離我們的中國“年”。
究其背后原因,是因為在利益面前有人鋌而走險,在文明面前有人呼吁重視環保。
可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今天,我們不妨在自己心里打一個問號。
首先,不得不承認的是煙花爆竹確實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容易引發爆炸和火災事故。但發生事故的前提有兩點:第一,使用了不合法有安全隱患的煙花爆竹;第二,人為燃放時的不規范。
在全國多市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之前,由于看見過年過節煙花爆竹市場的巨大利益,很多商人鋌而走險,開起了私人作坊,私自生產具有很大安全隱患的煙花爆竹,導致過多的煙花爆竹在燃放時發生爆炸,造成事故。
而針對這一點,我國2006年頒布的《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中就有明確的規定,從煙花爆竹的生產,經營到運輸都有非常嚴格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說,只要按照國家規定的在正規合法渠道購買到的煙花爆竹,就能避免類似的事故發生。
而針對人為燃放時的安全隱患,在《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中也規定:
第三十條 禁止在下列地點燃放煙花爆竹:
(一)文物保護單位;
(二)車站、碼頭、飛機場等交通樞紐以及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
(三)易燃易爆物品生產、儲存單位;
(四)輸變電設施安全保護區內;
(五)醫療機構、幼兒園、中小學校、敬老院;
(六)山林、草原等重點防火區;
(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其他地點。
第三十一條燃放煙花爆竹,應當按照燃放說明燃放,不得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財產安全的方式燃放煙花爆竹。
第三十二條 舉辦焰火晚會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動,應當按照舉辦的時間、地點、環境、活動性質、規模以及燃放煙花爆竹的種類、規格和數量,確定危險等級,實行分級管理。分級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
當然,除了法律規定的以外,每一次燃放時自己需要謹慎小心,尤其是對小孩燃放時的看管。
所以很多人一直誤以為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國的一項禁令,實際上這并不是全國的禁令,而是地方政府發出的禁令。
事實上我國對煙花爆竹的態度很明確,在《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第七條中顯而易見:
第七條 國家鼓勵煙花爆竹生產企業采用提高安全程度和提升行業整體水平的新工藝、新配方和新技術。
也就是說,我國對煙花爆竹的態度實則是鼓勵“改”,而不是全面“禁”。
就像過去幾千年中國在亡人墓碑前點“長明燈”一樣,過去的“長明燈”用蠟燭,有火災的安全隱患,而今改用了電燈之后,就杜絕了火災的安全隱患。
3
其次,不少人有種“大義滅親”的姿態,站在我們這個文明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多的新鮮空氣,我們需要美麗的藍天白云和青山綠水,我們珍視健康,我們重視環保。
燃放煙花爆竹確實也會產生廢氣,這些廢氣會在短時間內嚴重污染我們身邊的空氣環境。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燃放煙花爆竹一年就過年這兩天,從隋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了今天才說它對我們的空氣環境造成了多么大的傷害,是霧霾的元兇。
這么大的黑鍋煙花爆竹確實背不起。
據統計,我國排放廢氣最多的污染源,第一來自汽車尾氣,占比高到70%,其次是工業廢氣。
而燃放煙花爆竹在春節這兩天的廢氣排放量,比起每天排放的數以萬計的汽車尾氣,每天那些工廠都在冒著的滾滾濃煙,可以說完全沒得比。
據國家煙花爆竹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的研究數據表明:一場30分鐘的焰火燃放,于下風處檢測產生的PM2.5最高值為200μg/m3,一臺排氣量為1.8T的汽車尾氣排放時,在尾氣排放處檢測產生的PM2.5最高值達到1200μg/m3,是30分鐘焰火燃放時的6倍。
另外,根據標準考察年和24小時平均的PM2.5,大型焰火燃放后24小時能迅速恢復到原環境質量標準要求。短暫性的燃放煙花爆竹產生的煙霧更是揮發消散很快,一般正常燃放在幾分鐘內濃度迅速降低,恢復原有空氣環境質量,不會形成積累,對環境影響很小。
盡管煙花爆竹集中燃放時可能使PM2.5短暫升高,但考察其全年、24小時的平均濃度就極小了。尤其與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相比,煙花爆竹產生的PM2.5更是微乎其微。
凈化環境,從我做起,為什么不廢掉每天都在排尾氣的汽車?為什么不減少一點工業用品的使用?因為這個時代離不開,即使要改也需要經歷很漫長的過程,可是,煙花爆竹卻可以這么輕而易舉的被舍棄。
我們可以每天心安理得的乘坐不斷排放廢氣的汽車,用著高污染生產出來的工業用品,卻容不下一年一次新春佳節燃放的煙花爆竹,這樣真的很有效的保護環境了嗎?答案每個人見仁見智。
但請別再用“環保”的名義來責備煙花爆竹的燃放,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家園,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方式去留住我們記憶中的年味。
如果有一天煙花爆竹經過改造后,燃放排出的不再是有污染的氣體,我想沒有人會拒絕。
而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對它有太深的誤解,以至于我們的年味正在一點一點地走失。
4
三國時期有這么一個故事:
當時蜀中大旱,全境歉收。劉備下令禁釀酒,不單釀酒者重罪,擁有釀酒器具者一律同罪。一日,簡雍與劉備同行,面前有人走過。簡雍突然言道,請主公下令將這些男女拿下治罪。
劉備大奇,問為何?簡雍言道,這些男女犯淫邪之罪。劉備更奇。簡雍笑而答道,他們身生淫具,故當以淫邪者同罪。劉備撫掌大笑,遂下令撤銷禁擁釀酒器具之令。
如今對煙花爆竹的禁令與當年的劉備禁酒如出一轍,治的是標而不是本。
水火無情,喝酒傷身,吸煙有害健康,刀具隨時可能成為生命的威脅,可是這些能禁得住嗎?
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育子孫后代如何去駕馭水火,為我所用;如何正確的看待酒精與香煙對身體、對環境的危害;如何心懷善良與仁愛,勿把刀具變為傷害他人的利器。
可是我們卻沒有人走出來教會企業如何改進煙花爆竹的制作工藝,如何教育孩子正確的燃放煙花爆竹,甚至在城市里為所有人留一塊能在除夕之夜可以燃放一次煙花爆竹的空地。
我們寧可舍去千年的民俗文化,不要了這一道年味,也不愿想一想辦法留住那昔日的美好,是進步還是在退步?
我們寧可決絕的執行這一紙禁令,而不想為燃放煙花爆竹承擔任何的后果,是果斷還是在逃避?
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是千年來中國人對天地、神靈、列祖列宗表達恭敬的一種信仰,蘊含著驅邪鬼避瘟疫,辭舊迎新的意義,同時也是中華民族過年獨有,深入骨髓的一種民俗文化。
它讓中國人的“年味”更濃,讓中國人的除夕更有儀式感。
在過去的千年里,每一個中國年都是在熱熱鬧鬧的鞭炮聲中迎來的,而今城市冰冷的鋼筋水泥下,年夜飯之后,更多的只是對黑夜和鐘聲安靜的守候,我們的年味竟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走失。
5
去年的12月,64歲的羅大佑在南京演唱會現場,再次彈唱了那首耳熟能詳的《童年》。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兒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游戲的童年......”
很多人不自覺的地在嘴里跟著哼唱,哼著哼著眼眶卻濕了。
羅大佑老了,我們也長大了。
等待著放學,喜歡收集卡片,愛做夢的那個傻孩子已為人父母,傻孩子的孩子永遠也不會知道,煙花爆竹在父母年幼過年時曾編織了多么美好的回憶。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百花叢中姹紫嫣紅,群芳爭艷,其中有一種花,它既不長在庭院,也不開在山澗溪邊。它怒放在除夕的夜空,光艷奪目,變化萬千。
這是所有人對新年的期盼與祝福,也是我童年春節里最美好的記憶。
年歲越長,記憶越模糊,能為之守候的東西就越少。今日除夕,我無意感傷,只是想起了童年的盛景,懷戀起過往的吵鬧。
除夕將至,看著孩子們在手機里找到屬于他們這個時代童年的樂趣,不知道應該感到欣慰還是遺憾。
記憶中走失的年味或許不會因為煙花爆竹再重回人心,大概是因為我們真的都長大了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