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持久戰與中美競爭(三)

文/武神潭

(二零二四年三月) ??????????【七之三】

注:本文的創作高度模仿了毛委員《論持久戰》的原文,前后共21個主題,120段。其中又包含了作者對中美競爭的深度思考,得出競爭獲勝之原因與策略,或不可全以戲作視之。特此說明。

為什么是持久戰?

(三○)現在我們來把持久戰問題研究一下。“為什么是持久戰”這一個問題,只有依據全部敵我對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確的回答。例如單說對手是帝國主義的強國,我們是亂后復興、陣腳不穩的弱國,就有陷入失敗論的危險。因為單純地以弱敵強,無論在理論上,在實際上,都不能產生持久的結果。單是大小或單是進步退步、專注膨脹、多助寡助,也是一樣。大并小、小并大的事都是常有的。進步的國家或事物,如果力量不強,常有被大而退步的國家或事物所滅亡者。多助寡助是重要因素,但是附隨因素,依敵我本身的基本因素如何而定其作用的大小。因此,我們說抗美競爭是持久戰,是從全部敵我因素的相互關系產生的結論。敵強我弱,我有被打殘的危險。但敵尚有其它缺點,我尚有其它優點。敵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點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擴大。我方反是,我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強,缺點則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勝利,避免滅亡,敵則將最后失敗,而不能避免整個帝國主義制度的崩潰。

(三一)既然敵之優點只有一個,余皆缺點,我之缺點只有一個,余皆優點,為什么不能得出平衡結果,反而造成了現時敵之優勢我之劣勢呢?很明顯的,不能這樣形式地看問題。事情是現時敵我強弱的程度懸殊太大,敵之缺點一時還沒有也不能發展到足以減殺其強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我之優點一時也沒有且不能發展到足以補充其弱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所以平衡不能出現,而出現的是不平衡。

(三二)敵強我弱,敵是優勢而我是劣勢,這種情況,雖因我之堅持抗爭和堅持民族發展統一戰線的努力而有所變化,但是還沒有產生基本的變化。所以,在競爭的一定階段上,敵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勝利,我則將遭到一定程度的失敗。然而敵我都只限于這一定階段內一定程度上的勝或敗,不能超過而至于全勝或全敗,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一則敵強我弱之原來狀況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二則由于我之堅持抗爭和堅持發展統一戰線的努力,更加造成這種相對的形勢。拿原來狀況來說,敵雖強,但敵之強已為其它不利的因素所減殺,不過此時還沒有減殺到足以破壞敵之優勢的必要的程度;我雖弱,但我之弱已為其它有利的因素所補充,不過此時還沒有補充到足以改變我之劣勢的必要的程度。于是形成敵是相對的強,我是相對的弱;敵是相對的優勢,我是相對的劣勢。雙方的強弱優劣原來都不是絕對的,加以競爭過程中我之堅持抗爭和堅持發展統一戰線的努力,更加變化了敵我原來強弱優劣的形勢,因而敵我只限于一定階段內的一定程度上的勝或敗,造成了持久戰的局面。

(三三)然而情況是繼續變化的。競爭過程中,只要我能運用正確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軍事的策略,不犯原則的錯誤,竭盡最善的努力,敵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將隨競爭之延長而發展,必能繼續改變著敵我強弱的原來程度,繼續變化著敵我的優劣形勢。到了新的一定階段時,就將發生強弱程度上和優劣形勢上的大變化,而達到敵敗我勝的結果。

然而這必將是一個相對長期的艱苦過程,這是因為:

第一,競爭的勝利絕不是靠僥幸,而是靠國家實力的厚積薄發。關于“厚積“的這一點并不是只追求程度上的稍微超過對手,而是范圍又廣又深的超過;并且又不是簡單地可用單獨一個指標來衡量,比如說國家GDP或工業產值總量,而是綜合實力的深厚累積。唯經濟論者往往認為,當中國的GDP總量超過美國,即算取得競爭的勝利。然而這也是一種速勝論,是會造成誤導的。須知許多底層科技,中國尚未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因而據此獲得的經濟成就是不可靠的。當大廈建立在別人提供的地基上時,無論一度多么繁華和富裕,終將屬于過眼云煙,因為別人暫時借用的地基無論看起來多么堅實,都是可能隨時化作流沙的。因此,發展經濟需要居安思危,為長期安全計,應盡早將一些良好的發展成果移植到自己能夠完全控制的地方,哪怕為此付出暫時發展緩慢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第二,中國競爭的總體策略是“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這三條曾經是明朝政權草創并且逐漸壯大的總綱;只是發展到了當今時代,這三條在中國具有了更深刻的含義:高筑墻—指的是廣泛夯實科學技術的基礎,鞏固其戰略高地,由此打下深厚的可攻可防的綜合地基;廣積糧—指的是建立健全全工業品類的強韌的供應鏈,由此派生出龐大的經濟體量;緩稱王—指的是不會輕易宣稱自己是老大、是霸主,堅決不承擔世界警察的責任,但是當一個區域的實力派、維持地方秩序是沒問題的。

更進一步說,“高筑墻“,不僅是為了防御,也是為了進攻。這一點在東漢竇憲滅北匈奴時期和明朝初年對游牧民族的戰爭中,曾經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出于短視和不愿花苦功夫,大多數人并不明白其中精髓,漢人也沒有繼續這個策略。然而因其戰略作用巨大,今天依然值得我們花費較多的時間來慢慢補齊短板,而絕不追求速勝,也不消極防御(后面還會詳述這個問題)。“廣積糧”?,乃是中國目前的主要依仗—具有世界經濟第二的美名,也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最大成就,然而我們應當進一步健全富有韌性、不怕制裁的全局供應鏈,同時充分完成經濟的內循環與外循環,將成績單或獎牌擦得更閃亮一些。但這就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深水區,短時間內無法速成。”緩稱王“,并不是說簡單的”韜光養晦“,讓別人注意不到自己—事實上數字是透明的,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別人是很難看不到的。然而又可以用一種折衷方案來進行另一種“韜光養晦”—那就是表現出:中國并不弱小,但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這種坦誠是各國所樂于見到、樂于接受的。打個比方說,中國可以接受自己稱“侯”,但不想稱“王”,可以長時間地擔當類似于商朝的東伯侯或者西伯侯,只比王低一級。這也符合世界第二經濟體的地位,并讓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慢慢接受和習慣中國的定位,以免產生誤判。所以,以上三條策略顯然都可以持續很長時間,且都與速勝論背道而馳。

第三,在《三國殺和中美競爭》的類比中,根據當今廣泛存在的、新生力量們喜聞樂見的策略性游戲的推演,我們也充分估計了對抗可能出現的各種形勢,并得出了群體性陣營博弈的結論:堅決做游戲中的頭號“反賊”,絕不搞投降主義、曖昧主義,做好長期挨打、適度還擊、等待勝利的準備。在兵棋推演中堅信自己的角色最終必將獲得勝利,這也是持久戰的選擇。下面就大略介紹一下:

《三國殺》是一款經典的桌面牌游戲,其角色設定可以比喻為八股勢力的混戰,但是又被分為兩大陣營。正方陣營有1個主公,2個忠臣,1個內奸;反方陣營則有4個反賊。這個游戲的內容很豐富,每股勢力可選的角色技能千變萬化,但玩法非常簡單:除了內奸的目標比較復雜以外,其余勢力的目標都是讓本方陣營獲勝。

這種游戲可以精確地模擬出兩大陣營對抗時,牽涉其中的各股勢力的心態變化。如果打過相當數量的這種牌,就等于無數次推演過東西方陣營PK的狀況,牽涉其中的所有國家的心態暴露無遺,行為因而可以預測。同時,中國在東西方陣營PK中應當秉持哪個角度,也并不隨意或者刁鉆,而可以是經過科學論證的最優解。

在游戲規則的設定中,首先要承認一個事實:正方陣營的實力總體上強過反方陣營;但是又不盡然,因為內奸的利益與其它角色都不一致,是最大的變數,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正方。另一個事實是:除了主公之外,其余7個角色最初都隱藏了身份,沒人打明牌,行為全靠猜。這就極大地延長了群體博弈的時間。

然而紙包不住火,打了一會兒牌,總是會有第一個疑似反賊開始“跳”了出來,開始正式與主公互相攻擊,不過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就難說了。現實中總有很多反賊玩家往往喜歡“韜光養晦”,不肯做頭號反賊,繼續做鴕鳥、搞曖昧,白白放棄了斗爭的機會,坐看自己的伙伴被正方陣營所殺。最終“唇亡齒寒”,自身也無法保全。

豈不聞一句著名的游戲總結道:“頭反跳,群反笑;頭反裝,群反慌。“?當一個“頭號反賊”主動吹響了向正方陣營挑戰的號角時,總是能給其它同伴以莫大的信心,也減輕了他們受到的對方壓力,并且有利于反方資源的全面整合。這個頭號反賊,往往在伙伴中實力最強勁、或者距離對方核心的距離最遠,對方陣營很難打得到或者形成合力—這就是他當頭號反賊的客觀條件。但如果有人明明具有這個條件,卻又不肯挑起“頭號”反賊的責任,總是做鴕鳥、搞曖昧(其實別人心里明鏡兒似的),那么其它反賊的心里就慌張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因為本方可以做靠山的勢力是靠不住的,整體的方針也是不明確的。

雖然游戲中可以有各種縱橫捭闔、以及制造混亂與假象,但是《三國殺》的實質就是第一強者和第二強者的對決,其它角色基本都是追隨者。就整張牌桌上一共有八股勢力而言,主公是無可置疑的第一強者;一般來說,頭號反賊就是僅次于主公的第二強者(有的時候內奸也會成為第二強者)。所以成為了頭號反賊,也即是確定了全局第二強者的地位。

如果第二強者能夠適時地出現,并且也能盡量長時間地擔當全局老二的位置;能夠適度地挑戰第一強者,卻又不是長時間地冒尖頭、出風頭,但也不是完全潛伏著、不敢承受打擊;這樣對立又共存的時間拖得久了,旁人都會覺得第一強者也沒有什么可怕的,其它反賊不懼他也可以生存。事實也正是如此。

我們在長期PK中有幾個屢試不爽的發現:A.一個角色如果有條件成為頭號反賊,就應該勇于擔當,并且要盡量當久一點時間。B.頭號反賊如果要同主公直接攻殺,最好留有余地,不可一次把牌出盡。C.正方陣營肯定會圍攻頭號反賊(槍打出頭鳥),故后者的首要目標是活下去,以防御為主,做好長期挨打的準備(也為同伴吸引火力),化解對方的輪番攻擊,而不是急于反擊。D.如果反賊必須反擊,最好打殲滅戰,要繞過主公,一舉消滅一個忠臣(主公的鷹犬)—通常內奸不會反對反賊這么做,還會推波助瀾。E.不到決戰時刻,頭號反賊應該把反擊正方陣營的機會多留給自己的其它同伴,這樣也利于整合他們的資源,凝聚他們的戰斗意志,同時也穩住了內奸這個全局不穩定角色的內心。

以上的策略游戲推演實驗,只需把“主公”換成美國,把“第二強者”換成中國,也就全部都明白了。玩這種游戲的最佳策略,對于反方陣營來說,就是持久戰。我們可以通過持久戰、不急于全面反擊,來持續凝聚東方世界的精神,持續消耗西方世界的火力,最終拖到決戰時刻的來臨。但如果中國的GDP快速達到世界第一,反倒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那可能是拔苗助長,造成樹大招風,提早暴露了自己的實力和潛在的可能性。我們要堅決斗爭、敢于斗爭,不斷積累有用的牌,同時又慢慢出牌,以空間換取時間,以局部的有進有退與對方不斷周旋,同時在精神、策略、方針上給伙伴國家以指導,整合伙伴國家的資源—這就是作為第二強者的好處。

然而到底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呢?恐怕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第二強者所采用的策略是否正確。又打個比方說,在長跑比賽中得到冠軍的選手,往往不是領跑者,而是長時間跑第二位的人。因為最有利的位置,是躲在領跑者的身后、避過各種不利的坑,并且能夠緊跟上領跑者,不被他甩得太遠,這樣,在沖刺的時候就具有了超越的可能性。國家之間也是一樣,如果冒然發力分勝負的話,雙極世界以及多級世界都不會有,這個世界將變成單極世界。

由此可見,我們雖不想當全球老大,但是全球老二的地位不妨茍著久一點。這就是最優解

(三四)目前敵尚能勉強利用其強的因素,我之抗爭尚未給他以基本的削弱。其人力、物力、底層科技不足的因素尚不足以阻止其進攻,反之,尚足以維持其進攻到一定的程度。其足以加劇本國矛盾對立和中國民族反抗的因素,即競爭之退步性和野蠻性一因素,亦尚未造成足以根本妨礙其進攻的情況。對手的國際孤立的因素也方在變化發展之中,還沒有達到相當的孤立。這一切,規定了我之抗爭不能速勝,而只能是持久戰。中國方面,較弱的因素表現在軍事、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雖在七八年的抗爭中有了某種程度的進步,但距離足以阻止敵之進攻及準備我之反攻的必要的程度,還遠得很。且在量的方面,又不得不有所減弱。其各種有利因素,雖然都在起積極作用,但達到足以停止敵之進攻及準備我之反攻的程度則尚有待于巨大的努力。在國內,克服腐敗現象,增加進步速度;在國外,克服助美勢力,增加反美勢力,尚非目前的現實。這一切,又規定了競爭不能速勝,而只能是持久戰。

持久戰的三個階段

(三五)中美競爭既然是持久戰,最后勝利又將是屬于中國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設想,這種持久戰,將具體地表現于三個階段之中。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三個階段的具體情況不能預斷,但依目前條件來看,競爭趨勢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客觀現實的行程將是異常豐富和曲折變化的,誰也不能造出一本中美競爭的“流年”來;然而給競爭趨勢描畫一個輪廓,卻為戰略指導所必需。所以,盡管描畫的東西不能盡合將來的事實,而將為事實所校正,但是為著堅定地有目的地進行持久戰的戰略指導起見,描畫輪廓的事仍然是需要的。

(三六)第一階段,現在還未完結。美國的企圖是打垮中國的高新科技,以及中國的自主金融,還有制裁某些地域、某些行業的特定人群來牽制中國,例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棉花產品、芯片制造的基礎工藝;同時在軍事上和政治上,試圖將中國封鎖在臺灣海峽和釣魚島內,在南海則被邊緣化。欲達此目的,至少要付出數萬億元的代價,并持續很長時間。而且美國還需要花費氣力和代價去凝聚同盟國和中立地區的政治心思,從而參與到對中國的圍堵當中來?。美國霸凌中國如此之深,其困難也是非常之大的,其后果將不堪設想。但是我們的抗爭計劃,應把對手這些方面的目標能夠聯系起來作為一種基礎,部署持久戰,即令美如此做,我也有應付之方。

這一階段我所采取的競爭形式,主要的是逆襲戰,而以侵消戰和對標戰輔助之。對標戰雖在此階段之第一期,并且打得火熱,但從全階段看,仍然是輔助的。此階段中,中國已經結成了廣大的發展統一戰線,實現了空前的團結。敵雖已經采用過并且還將采用卑鄙無恥的勸降手段,企圖不費大力實現其速決計劃,整個地征服中國,但是過去的已經失敗,今后的也難成功。此階段中,中國雖有頗大的損失,但是同時卻有頗大的進步,這種進步就成為第二階段繼續抗爭的主要基礎。此階段中,中立國家對于我國已經有了大量的支持。對手方面,士氣已開始表現頹靡,美國貿易打壓的銳氣,此階段的中期已不如初期,末期將更不如初期。敵之財政和經濟已開始表現其竭蹶狀態,人民和貿易的厭戰情緒已開始發生,競爭指導集團的內部已開始表現其“競爭的煩悶”,生長著對于競爭前途的悲觀。

(三七)第二階段,可以名之曰戰略的相持階段。第一階段之末尾,由于敵之實力不足和我之堅強抵抗,敵將不得不決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戰略進攻終點,到達此終點以后,即停止其戰略進攻,轉入保守占領地的階段。此階段內,敵之企圖是保守占領地,以保護“新切到的香腸”、轉化為固有利益的欺騙辦法據之為己有,而從中國人民身上盡量搜括東西,但是在他的面前又遇著頑強的消磨競爭。消磨競爭在第一階段中乘著敵方切到的“香腸”尚未穩固將有一個普遍的發展,基本上威脅到對手占領地的保守,因此第二階段仍將有廣大的競爭。

此階段中我之競爭形式主要的是侵消戰,而以逆襲戰輔助之。此時中國尚能保有大經濟體量,不過一方面因敵在其制裁占領的貿易份額采取戰略守勢,一方面因中國技術條件一時未能完備,尚難迅即舉行戰略反攻。除正面防御力量外,我方將大量地轉入“香腸區域”,比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對手未占區域,配合民間公司,向對手占領地作廣泛的和猛烈的消磨競爭,并盡可能地調動對手于逆襲戰中消滅之,如同現在智能手機、無人機行業的榜樣。此階段的競爭是殘酷的,市場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消磨競爭能夠勝利,做得好,可能使敵只能保守占領地三分之一左右的區域,三分之二左右仍然是我們的,這就是對手的大失敗,中國的大勝利。

那時,整個對手占領地將分為三種地區:第一種是對手的根據地,第二種是消磨競爭的根據地,第三種是雙方爭奪的消磨區。這個階段的時間的長短,依敵我力量增減變化的程度如何及國際形勢變動如何而定,大體上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這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經濟困難和漢奸搗亂將是兩個很大的問題。對手將大肆其破壞中國發展統一戰線的活動,一切敵之占領地的投降組織將合流組成所謂“親西方勢力”。我們內部,因大行業的挫傷和競爭的困難,動搖分子將大倡其妥協論,悲觀情緒將嚴重地增長。此時我們的任務,在于動員全國民眾,齊心一致,絕不動搖地堅持競爭,把發展統一戰線擴大和鞏固起來,排除一切悲觀主義和妥協論,提倡艱苦斗爭,實行新的戰時政策,熬過這一段艱難的路程。此階段內,必須號召全國堅決地維持一個統一政府,反對思想分裂,有計劃地增強高新科學技術,改造底層科技,動員全民,準備反攻。

此階段中,國際形勢將變到更于美國不利,雖可能有日韓歐澳一類的遷就所謂“既成事實”的“現實主義”的調頭出現,但主要的國際勢力將變到進一步地援助中國。美國威脅南洋西亞和威脅發展中國家,將較之過去更加嚴重,甚至爆發新的競爭。對手方面,陷在中國泥潭中的經濟制裁和軍事威懾力量抽不出去。廣大的消磨競爭和人民抗美力量將疲憊這一大批美國人,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又一方面進一步地增長其縮回家鄉直至反霸的心理,從精神上瓦解這個陣營。

美國對中國的掠奪雖然不能說它絕對不能有所成就,但是美國后勁缺乏,又困于消磨競爭,急遽的大量的成就是不可能的。這個第二階段是整個競爭的過渡階段,也將是最困難的時期,然而它是轉變的樞紐。中國將變為獨立大國,還是淪為二流附屬國,不決定于第一階段的貿易陣地之是否喪失,而決定于第二階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如能堅持抗爭,堅持發展統一戰線和堅持持久戰,中國將在此階段中獲得轉弱為強的力量。中國抗爭的三幕戲,這是第二幕。由于全體演員的努力,最精彩的結幕便能很好地演出來。

(三八)第三階段,是收復失地的反攻階段。收復失地,主要地依靠中國自己在前階段中準備著的和在本階段中繼續地生長著的力量。然而單只自己的力量還是不夠的,還須依靠國際力量和敵國內部變化的援助,否則是不能勝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國的國際宣傳和外交工作的任務。這個階段,競爭已不是戰略防御,而將變為戰略反攻了,在現象上,并將表現為戰略進攻;已不是戰略內線,而將逐漸地變為戰略外線。直至推進到臺灣以東,才算結束了這個競爭。第三階段是持久戰的最后階段,所謂堅持競爭到底,就是要走完這個階段的全程。

這個階段我所采取的主要的競爭形式仍將是逆襲戰,但是對標戰將提到重要地位。如果說,第一階段的貿易防御,由于當時的條件,不能看作重要的,那末,第三階段的貿易攻擊,由于條件的改變和任務的需要,將變成頗為重要的。此階段內的侵消戰,仍將輔助逆襲戰和對標戰而起其戰略配合的作用,和第二階段之變為主要形式者不相同。

(三九)這樣看來,競爭的長期性和隨之而來的殘酷性,是明顯的。對手不能整個地擊潰中國,但是能夠相當長期地霸凌中國發展的許多領域。中國也不能迅速地驅退美國,但是大部分的領域將依然是中國的。最后是敵敗我勝,但是必須經過一段艱難的路程。

(四○)中國人民在這樣長期和殘酷的競爭中間,將受到很好的鍛煉。參加競爭的各政黨和集團也將受到鍛煉和考驗。全民發展統一戰線必須堅持下去;只有堅持發展統一戰線,才能堅持競爭;只有堅持發展統一戰線和堅持競爭,才能有最后勝利。果然是這樣,一切困難就能夠克服。跨過競爭的艱難路程之后,勝利的坦途就到來了,這是競爭的自然邏輯。

(四一)三個階段中,敵我力量的變化將循著下述的道路前進。第一階段敵是優勢,我是劣勢。我之這種劣勢,須估計抗爭以前到這一階段末尾,有兩種不同的變化。第一種是向下的。中國原來的劣勢,經過第一階段的消耗將更為嚴重,這就是土地、人口、經濟力量、軍事力量和文化機關等的總量減縮或增長率縮減。第一階段的末尾,也許要減縮到相當大的程度,特別是經濟方面。這一點,將被人利用作為失敗論和妥協論的根據。然而必須看到第二種變化,即向上的變化。這就是競爭中的經驗,實力的進步,政治的進步,人民的動員,文化的新方向的發展,消磨競爭的出現,國際援助的增長等等。在第一階段,向下的東西是舊的量和質,主要地表現在量上。向上的東西是新的量和質,主要地表現在質上。這第二種變化,就給了我們以能夠持久和最后勝利的根據。

(四二)第一階段中,對手方面也有兩種變化。第一種是向下的,表現在:經濟實力的消耗,對標戰付出的高成本,拖入其它戰爭的傷亡和支出,金融信用的透支和走向崩潰,士氣的頹靡,國內人心的不滿,幾萬億美元以上的支出,國際輿論的責備等等方面。這個方面,又給予我們以能夠持久和最后勝利的根據。然而也要估計到對手的第二種變化,即向上的變化。那就是他擴大了勢力范圍、仆從人口和資源。在這點上面,又產生我們的抗爭是持久戰而不能速勝的根據,同時也將被一些人利用作為失敗論和妥協論的根據。

但是我們必須估計對手這種向上變化的暫時性和局部性。對手是行將崩潰的帝國主義者,他占領中國的“香腸領域”是暫時的。中國消磨競爭的猛烈發展,將使他的占領區實際上限制在狹小的范圍。而且,對手對中國行業的攫取又產生了和加深了美國同外國的矛盾。再則,根據“芯片戰”的經驗,美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般地只能是支出資本時期,不能是收獲時期。所有這些,又是我們擊破失敗論和妥協論而建立持久論和最后勝利論的根據。

(四三)第二階段,上述雙方的變化將繼續發展,具體的情形不能預斷,但是大體上將是美國繼續向下,中國繼續向上。例如美國的人力、財力大量地消耗于中國的消磨競爭,國內人心更加不滿,士氣更加頹靡,國際更感孤立。中國則政治、軍事、文化和人民動員將更加進步,消磨競爭更加發展,經濟方面也將依憑內地廣大的國企和民企而有某種程度的新發展,國際支持將逐漸地增進,將比現在的情況大為改觀。

這個第二階段,也許將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敵我力量對比將發生巨大的相反的變化,中國將逐漸上升,美國則逐漸下降。那時中國將脫出劣勢,美國則脫出優勢,先走到平衡的地位,再走到優劣相反的地位。然后中國大體上將完成戰略反攻的準備而走到實行反攻、驅敵遠遁的階段。應該重復地指出:所謂變劣勢為優勢和完成反攻準備,是包括中國自己力量的增長、美國困難的增長和國際支持的增長在內的,總合這些力量就能形成中國的優勢,完成反攻的準備。

(四四)根據中國經濟、科技和行業不平衡的狀態,第三階段的戰略反攻,在其前一時期將不是全國整齊劃一的姿態,而是帶領域性的和此起彼落的姿態。對手采用各種分化手段破裂中國發展統一戰線的企圖,此階段中并不會減弱,因此,中國內部團結的任務更加重要,務不令內部不調致戰略反攻半途而廢。此時期中,國際形勢將變到大有利于中國。中國的任務,就在于利用這種國際形勢取得自己的徹底解放,鞏固獨立自主的人民民主國家,同時也就是幫助世界的反霸凌發展運動。

(四五)中國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美國由優勢到平衡到劣勢,中國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美國由進攻到保守到退卻——這就是中美競爭的過程,中美競爭的必然趨勢。

(四六)于是問題和結論是:中國會敗嗎?答復:不會敗,最后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必須是持久戰。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嗎?我以為是正確的。

(四七)講到這里,失敗論和妥協論者又將跑出來說:中國由劣勢到平衡,需要有同美國相等的軍力和經濟力;由平衡到優勢,需要有超過美國的軍力和經濟力;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結論是不正確的。

(四八)這就是所謂“唯實力論”,是競爭問題中的機械論,是主觀地和片面地看問題的意見。我們的意見與此相反,不但看到經濟、武器,而且看到人力。經濟、武器是競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

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國人的大多數、美國人的大多數、世界各國人的大多數是站在抗美競爭方面的話,那末,美國少數人強制地掌握著的軍力和經濟力,還能算是優勢嗎?它不是優勢,那末,掌握比較劣勢的軍力和經濟力的中國,不就成了優勢嗎?沒有疑義,中國只要堅持抗爭和堅持發展統一戰線,其軍力和經濟力是能夠逐漸地加強的。而我們的對手,經過長期競爭和內外矛盾的削弱,其軍力和經濟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難道中國也不能變成優勢嗎?還不止此,目前我們不能把別國的軍力和經濟力大量地公開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難道將來也不能嗎?如果美國的對手不止中國一個,如果將來有一國或幾國以其相當大量的軍力和經濟力公開地防御或攻擊美國,公開地支持我們,那末,優勢不更在我們一方面嗎?

美國雖是大國,其競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于孤立;中國也是大國,其競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于多助。所有這些,經過長期發展,難道還不能使敵我優劣的形勢確定地發生變化嗎?

(四九)速勝論者則不知道競爭是力量的競賽,在競爭雙方的力量對比沒有起一定的變化以前,就要舉行戰略的決戰,就想提前到達決勝之路,也是沒有根據的。其意見實行起來,一定不免于碰壁。或者只是空談快意,并不準備真正去做。最后則是事實先生跑將出來,給這些空談家一瓢冷水,證明他們不過是一些貪便宜、想少費氣力多得收成的空談主義者。

這種空談主義過去和現在已經存在,但是還不算很多,競爭發展到相持階段和反攻階段時,空談主義可能多起來。但是在同時,如果第一階段中國損失較大,第二階段時間拖得很長,失敗論和妥協論更將大大地流行。所以我們的火力,應該主要地向著失敗論和妥協論方面,而以次要的火力,反對空談主義的速勝論

(五○)競爭的長期性是確定了的,但是競爭究將經過多少年月則誰也不能預斷,這個完全要看敵我力量變化的程度才能決定。一切想要縮短競爭時間的人們,惟有努力于增加自己力量減少對手力量之一法。

具體地說,惟有努力于逆襲多打勝仗,消耗對手的實力,努力于發展消磨競爭,使敵之占領地限制于最小的范圍,努力于鞏固和擴大發展統一戰線,團結全國力量,努力于建設新軍、夯實科技基礎和發展新的各種工業,努力于推動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的進步,努力于工、農、商、學各界人民的動員,努力于瓦解對手和爭取對手的人民和士兵,努力于國際宣傳爭取國際的支持,努力于爭取美國的人民及其它被壓迫民族的支持,做了這一切,才能縮短競爭的時間,此外不能有任何取巧圖便的法門。

【七之三,待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8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34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27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5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37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3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5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4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25評論 1 332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5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4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73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5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9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