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孩子的敏感期”
今天早上走在路上,腦子里面突然蹦出來一句話“以前我的敏感與我而言是負擔,但是從今天起,是天賦,是禮物”,這是我對自己說的話。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最近的一些小成就都是因為自己的敏感和善于捕捉細節(jié)帶來的。最近剛好讀了這一章,于自己是思考,有助于治愈自己和未來為人父母。
孩子眼里無小事,爸媽少說沒關系!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身邊年齡小得孩子,反而越容易因為在我們看來“很小的事”而哭鬧,我們不理解,甚至有時候會煩躁。其實,孩子的每一次敏感都需要被看見被珍視被尊重被表達。
案例中的小寧在大人眼里是個敏感又難搞的小孩,會因為一點點“小事”而哭鬧,比如,媽媽承諾帶她去公園,因為打麻將忘了,孩子會哭鬧難過;吃飯的時候,碗里的湯圓被姐姐夾走了,她會哭得很厲害。爸媽總說“一點小事就嚎個不停”,還會拿雞毛撣子嚇唬她,制止她哭,慢慢地她學會了不哭。長大以后,在一次心理咨詢中,聊到童年的這些“小事”,心理咨詢師說“聽起來,你這些都不是小事,因為你當時的感受是很強烈的”,瞬間,小寧淚流滿面,這樣的經(jīng)歷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真的不能過于隨便。
每個小孩都會對早年的生長環(huán)境異常敏感,他們對外界的感知,要比成年人更生動、具體、激烈。敏感也是小孩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被看見被尊重被珍視被表達,才有可能在成長過程用形成健全的人格。
所以,敏感并不是需要修正的毛病,作為大人,我們要接納,適應,并順其自然。
作為個體,我從今天起也會更愛自己的敏感和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