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接觸村上春樹的作品,從《且聽風吟》始。
序里說到,這是村上處女作,奠定基調的。的確,書中那個“我”對于寫作和生活的理解,就是作者本人的寫照。
從《且聽風吟》的內核出發,再去試圖理解村上其他作品,可能會多多少少有章可循。
我總是以文學作品的情節為線索挖掘感悟,間或記下一些有趣的語句。也就是說,之前我讀書是讀其情節和語言。而《且聽風吟》這本書,可以說是給我的閱讀開啟了一個新領域。
要說情節,除了在酒吧,在女孩家里,在車上這樣的幾個場景,再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故事,而這幾個場景又是各自獨立的,不能串連成完整的情節。
要說語言,村上的語言所以這么清新,就是為了化語言于無形,專心傳達他真正要傳達的東西,就像用白開水沖果汁粉,喝的時候就只注意到了果汁粉的味道,忘記了水這個載體。
要說人物,只有杰,鼠,女孩和“我”算得上是里面的人物,而作者甚至沒有賦予他們一個真正的名字,更不用說什么突出的性格特征了。
可想而知,初讀時我的茫然與不理解。
讀了過半,我漸漸領略到了書中的意味。就像是品出了水中的果汁味道一樣。
鼠們,“我”們,都是虛度光陰不解人生意義的常人,我們每個人也是如此。在世俗的追求、本能的欲望的推力下像陀螺一樣旋轉,看不清楚自己也看不清楚世界。就像芥川龍之介所說的,“費解的、低等的、無聊的人生”。
而村上又并非在挖掘什么人生的意義或價值。他的主人公始終跌跌撞撞著循著世俗的軌跡,在酒精和閑游中消磨人生,與周圍的一切不可分割卻又存在隔膜。他的主人公說不出保爾柯察金的豪言壯語,看不破大地主或資本家的卑劣行徑。他的主人公是庸常人。
我覺得我們都是他的主人公。
我們生活了,就是生活了,無謂什么理想的實現,價值的升華。生活本質上沒有那么復雜。
村上寫道:人生是空的。但當然有救。因為在其開始之時并非完全空空如也,而是我們自己費盡千辛萬苦、無所不用其極地將其磨損以至徹底掏空的。
當我們不再用執念去將生活復雜化,為活而活,那種單純而透明的心境就是幸福。簡單即充盈。
“我們是在時間之中彷徨,從宇宙誕生直到死亡的時間里。所以我們無所謂生也無所謂死,只是風。”
風過無痕。人生亦然。非要說什么意義的話,活著就是活著的意義。且聽這風聲習習,且度這人生風景。
最后說一下林少華先生的翻譯。很多人說他把村上春樹譯得太過華麗。我想應該是他想用最簡潔的語言來傳達原作清新自然的神韻,而文言較白話簡潔的多,于是帶上了文言的影子,顯得厚重了一些。不過我很喜歡林少華先生的譯作,像是給清茶加入一味金銀花,滋味更加豐富有趣。
天地浩浩,人生百年。
算來浮生,不過一夢。
熙熙攘攘,逐利追名。
不如歸去,且聽風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