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年底,單身的雄性們又重新思考起來,沒有女朋友該怎么辦?吃飯的時候聊到了這個話題,空氣突然就沉默了下來,隱隱著有一些尷尬。
作為在場唯一有家室的男性,看著他們期望的眼神,我很認真的思考了一下,鑒于他們的外在條件,我誠懇的建議道:“喜歡就綁架她,出獄就有媳婦哦~”說完我連忙勸他們放下手里的磚頭,仔細的為他們分析了一下。
1973年8月23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家銀行里發生了一場毫無新意的搶劫案件,兩名綁匪闖進了銀行,而后挾持了幾名職員作為人質,拘押在地下保管庫里面。只要警方將在押的同伙放出來,并且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他們便會放了人質。否則人質將被挨個殺死。
經過警方長達6天的營救以后,人質和綁匪都被催淚瓦斯從地下保管庫里面驅趕了出來,狙擊手隨時準備點殺綁匪。但是隨后的劇情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用我們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瑪麗蘇電視的編劇也不敢這么寫啊:幾名人質將綁匪掩護了起來以防警方對綁匪造成傷害。在隨后的審查過程中,人質心有靈犀的對抗司法,拒絕提供可能對綁匪不利的證詞。
更加重要的是,其中一名女人質愛上了一名綁匪,堅持要等綁匪出來后給他生孩子。
這說明什么?法治社會,不管你能力多強、水平多高,出了事都是要坐牢的。不要總想搞一個大新聞。
哎、哎、哎,后面那幾個躍躍欲試的,坐下坐下,不要激動,聽我說完你們再決定啊。
咳咳,我們接著說,綁架也是有技術含量的,有文化的才叫綁架,沒有文化的,那只能是耍流氓。
在這件事情發生以后,人們很難用當時的理論來解釋這個情況。因此,人們便將其病理化,并稱之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又叫人質情結。這是因為,在人質挾持事件中,出現斯德哥爾摩綜合癥的情況很普遍。
楊景端博士在演講中闡釋了出現斯德哥爾摩綜合癥的必要條件。
第一,要人質切實相信生命正受到威脅。
第二,施暴的人會給人質施以小恩小惠。
第三,控制人質的信息來源和思想。
第四,讓人質感到無路可逃。
好了,重點出現了,這些都是知識點啊,快點拿小本本記下來。我們來一條條的分析一下。
首先,要人質切實相信生命正受到威脅。換言之,你必須要有絕對的力量,并且讓人質感受到你的力量。拘禁、行為限制、恐嚇、暴力等都可以產生這樣的效果。當生命真正的受到威脅的時候,人質會本能的想要選擇一個可以依賴的人,如果沒有其他選擇的時候,或者,綁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次,要記得表現出你的紳士風度。沒有人會完全喜歡被虐待,即便是在SM里面,溫柔同樣是一劑致命的毒藥。通過給人質的一些小恩小惠,讓人質感覺到溫暖,這樣可以給人質、尤其是給女性人質留下很好的印象。
再其次,控制人質的信息來源和思想。當你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時候,你就可以逐漸的從綁匪轉變成為人質崇拜的對象。當黑白對錯都由你來決定的時候,人質原有的價值體系就有可能完全崩塌,轉而盲目的崇拜你個人了。
最后,讓人質感到無路可逃。因為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壓力才能夠使得人質逐漸放棄個人的想法、放棄抵抗,轉而選擇服從。
其實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就能夠看到,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其實是人在無可奈何情況下的被迫選擇,死亡、還是生存?如果將這一問題放大到社會層面上來看,面對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念和權力籠罩下的話語體系,選擇沉默、順從最后維護,畢竟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米爾格拉姆的著作《對權威的服從》很好了解釋了面對權威的時候個人的選擇。服從其實烙印在人的骨髓里面。
王老師講完以后,幾名同學都表示很有道理,覺得應該在實踐中檢驗一下理論的可靠性,畢竟實踐出真知。王老師表示很欣慰,但是隨后勸告各位同學,畢竟是要坐牢的,等你出來,人家孩子都有女朋友了。
那怎么辦呢?
喜歡就表白啊,連表白都不敢,誰知道人家是不是就等你表白呢?單身的各位,快抓住2017年的尾巴,愛要大聲說出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