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前夕,Vicky參加了一位阿湯授權老師的工作坊,有一些意外收獲。若是今后推薦給周圍的朋友,她的描述是,“老師的教學很嚴謹很傳統(tǒng),要了解真正的阿斯湯加練什么,這個工作坊值得練習者來聽。練習者會發(fā)現這位老師跟其他老師講的東西不太一樣。”
Vicky已經規(guī)律練習阿湯六年多了,如今還會在mysore教室?guī)碚n。聽說老師會在教室開工作坊,她順其自然地就報名了,也沒有特別的期待。上過課后,她會用嚴謹、慈悲和真實來描述這位老師。
“嚴謹”意味著老師會尊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一旦看到學生在練習中,過度重視體式,甚至亂練高難體式,他會很嚴肅,偶爾也會有生氣的表情。這時,他會制止學生做體式,詢問學生在哪里練習,是否跟隨授權老師練習等問題。
老師的這些行為不是一種強權的表現,他只是希望用傳統(tǒng)的方式讓學生變得更好,而不要因為錯誤的練習方式讓學生受傷。對于這種品質,Vicky會用“慈悲”來形容。
“老師的輔助很細致,他不會關心學生做體式有多炫,而是更在意學生的根基是否扎實,體式中是否處于舒適的位置。從老師的輔助中,我能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關懷,他希望學生越來越好。”Vicky解釋道。
mysore練習中,老師會在全場跑,有選擇地輔助學生,但他的注意力并不僅僅只放在一位學生身上。Vicky回憶道,在她的練習中,老師對她的直接調整沒有很多,但她總感覺老師在看著她,也知道她練習到什么程度。雖然老師沒有輔助她的三個站立上下輪,但是做到手抓腳時,老師跑過來直接跟她講,她都是在用骨盆后傾的力做后彎,不太穩(wěn)定。?
Vicky當時有點不懂,她一直都在用習慣的方式練習,且感覺很舒服,突然被告知方法錯了,她會緊張,隨之呼吸也會變亂。當老師跟她講過正確方式后,在老師的輔助下,她沒能做到手抓腳。畢竟,知識的消化與理解需要時間。
之后的一天,Vicky好像有點理解了,做后彎時,身體同樣要收住,用前屈的感覺去做后彎。在另一位老師的輔助下,帶著“收”的意識,她竟然也能做到手抓腳,但感受沒有很好。
Vicky選擇的第三個詞是“真實”,她想表達的是老師勇于做自己。他不會擔心學生不愛聽一些話,就不說。同樣,他也不會為了討好學生,而講一些學生愛聽的話。老師的態(tài)度很清晰,他會遵循阿湯的系統(tǒng)與傳承來傳播阿斯湯加瑜伽,不會為了顯示自己有多厲害,就加些有的沒的。
在課上, “收”是老師強調的重點,讓Vicky記憶猶新。“無論是前屈體式,還是后彎體式,老師都一直強調‘收’,班達的收,肢體向軀干的收,我覺得我之前收得不夠。”她解釋道。
盡管她此前知道要帶著“收”的感覺練習阿湯,比如她更多會關注腹部有沒有收,班達有沒有收,而老師對“收”的分享比她之前理解的要深入很多,她不曾想過“收”是一個這么艱難的練習。?
如今,她會去探索讓全身都幫助自己收班達,就好比在坐立前屈體式中,她會讓雙腿插回關節(jié)窩,雙手插回到肩關節(jié),脊柱會有往后的一股力。這樣,全身都會朝這個方向去用力。從外形上看,在坐立前屈中,她的頭會更多靠近膝蓋,而非此前的小腿。
Vicky是實踐型的阿湯練習者,她會在練習中嘗試老師教的方法,并在不斷重復中等待著這些知識點在她的練習中一一得到印證。不知再過段時間,她是否會對“收”產生新的感悟??
最后,來說說這位阿湯授權老師。他就是Daniel老師,《傳承》與《瑜伽瑪拉》的中文版譯者,他和Benson老師在國慶節(jié)前后分別在廣州和北京舉行了工作坊,還帶來了老師翻譯的掌門人最新書籍《A??ā?GA YOGA ANU??HāNA》。
希望未來Daniel老師可以多來跟國內的阿湯練習者交流心得。老師十幾年的練習經驗,絕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