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被任命為河東討捕使時,請大理司直夏侯端做自己副將。夏侯端,是夏詳的孫子,善于占卜及相面,對李淵說:“如今玉床搖動,帝座不安,參星星座是本年主星,必有真人起于其分,而參星對應的,正是晉陽,那不是你是誰!主上猜忌殘忍,尤其忌恨諸李氏,李渾已死,您再不思變通,下一個就是您!”李淵心中認同。
后來,李淵留守晉陽,鷹揚府司馬、太原人許世緒對李淵說:“您姓在圖箓,名應歌謠;據五郡之兵,當四戰之地,舉事則帝業可成,端坐則死在眼前;全在您自己怎么把握。”
行軍司鎧、文水人武士彟,前太子左勛衛唐憲,唐憲的弟弟唐儉都勸李淵舉兵。唐儉對李淵說:“明公北招戎狄,南收豪杰,以取天下,就是商湯、周武王一樣的大舉。”李淵說:“湯、武不是我敢比的,在私則圖自己生存,在公則拯救天下之亂。你姑且自重,我會考慮。”唐憲,是唐邕的孫子。當時李建成、李元吉尚在河東,所以李淵拖延,沒有發動。
劉文靜謂裴寂曰:“先發制人,后發制于人。何不早勸唐公舉兵,而推遷不已!況且你是宮監,而把宮女拿去招待客人,你該死就死吧,為什么還要誤了唐公!”裴寂非常懼怕,屢次催促李淵起兵。李淵于是讓劉文靜偽造皇帝敕書,征發太原、西河、雁門、馬邑百姓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全部參軍,限期年底到涿郡集中,出擊高麗,由是人情洶涌,想要作亂的人越來越多。
等到劉武周占據汾陽宮,李世民對李淵說:“大人為留守,而盜賊竊據離宮,不早建大計,災禍馬上就到!”李淵于是集合將佐,對他們說:“劉武周占據汾陽宮,我們不能制敵,罪當族滅,怎么辦?”王威等都懼怕,再拜請計。李淵說:“朝廷用兵,一切軍事行動都要報請批準。如今賊在數百里內,江都在三千里外,加上道路險要,又被其他賊匪盤踞;我們以守城的兵力,又必須有命令才能行動,在這樣大的強敵面前,必定不能保全。進退維谷,怎么辦才好呢?”王威等都說:“您的地位,既是皇親國戚,與國家休戚與共,如果什么事都要奏報等批準,那怎么來得及;關鍵在于平賊,可以獨斷專行。”李淵裝出一副不得已而聽從的樣子,說:“那我們應該先充實兵力。”于是命李世民與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等各自募兵,遠近赴集,十天之間就招募到近萬人,仍秘密派遣使者,召李建成、李元吉于河東,柴紹于長安。
王威、高君雅見兵大集,懷疑李淵有異志,對武士彟(xue,他就是武則天的父親)說:“長孫順德、劉弘基都是逃避兵役的亡命之徒,所犯的罪應當判死刑,怎么能讓他們做將領!”想要逮捕二人。武士彟說:“二人都是唐公的客人,如果這樣,一定激起紛爭。”王威等人于是停止。留守司兵田德平想要勸王威等調查招兵內情,武士彟說:“討捕之兵,全部隸屬唐公,王威、高君雅不過是坐在旁邊罷了,他們能干啥!”田德平也打消了念頭。
晉陽鄉長劉世龍密告李淵說:“王威、高君雅想要在晉祠祈雨時,對您不利。”五月十四日夜,李淵命李世民伏兵于晉陽宮城之外。十五日早晨,李淵與王威、高君雅共坐辦公,讓劉文靜引開陽府司馬、胙城人劉政會進來,站立在庭中,聲稱有密狀。李淵遞眼色讓王威等取訴狀來看,劉政會不給,說:“所告的正是兩位副留守,只有唐公可以看訴狀。”李淵假裝吃驚說:“豈有這事!”看了狀子,說:“王威、高君雅秘密引突厥入寇。”高君雅擼起袖子大罵說:“這是造反的人要殺我罷!”當時李世民已經布署部隊阻塞衢路,劉文靜于是與劉弘基、長孫順德等一起抓捕王威、高君雅下獄。
五月十七日,突厥數萬人入寇晉陽,輕騎兵從外城北門進入,又從東門出去。李淵命裴寂等勒兵為備,而將諸城門全部打開,突厥不測虛實,不敢前進。眾人以為確實是王威、高君雅召來的,李淵于是斬王威、高君雅示眾。李淵部將王康達率一千余人出戰,全部戰死,城中恟懼。李淵夜里派軍隊秘密出城,早晨則張旗鳴鼓從其他道路而來,假裝是援軍;突厥始終懷疑,留在城外二日,大掠而去。
16、
煬帝命監門將軍、涇陽人寵玉、虎賁郎將霍世舉率關內兵救援東都。柴孝和對李密說:“秦地山川險固,秦、漢都是憑借它以成王業。如今不如派翟司徒守洛口,裴柱國守回洛,明公自簡精銳,西襲長安。攻克京師之后,業固兵強,然后東向以平河、洛,天下可傳檄而定。方今隋失其鹿,豪杰競逐,不早為之,必有先我者,悔之不及!”李密說:“這確實是上策,我也考慮了很久。但是昏主尚存,跟從他的兵還很多,我軍所部,都是山東人,見洛陽未下,誰肯跟我向西!諸將出身都是群盜,留下他們,必定各競雌雄,如此,則大業瓦解。”柴孝和說:“既然大軍未可西上,我想自己前去,看看有沒有什么機會。”李密批準。柴孝和與數十騎兵抵達陜縣,山賊歸附他的有一萬余人。當時李密兵鋒甚銳,每次攻入西苑,與隋兵連戰。不巧李密被流箭射中,臥在營中。五月二十八日,越王楊侗派段達與龐玉等夜里出兵,列陣于回洛倉西北。李密與裴會基出戰,段達等大破李密軍,殺傷超過三分之二,李密只好放棄回洛,奔回洛口。寵玉、霍世舉進軍到偃師,柴孝和的部眾聽聞李密撤退,各自散去。柴孝和輕騎回歸李密,楊德方、鄭德韜都戰死。李密任命鄭颋為左司馬,滎陽人鄭乾象為右司馬。
17、
李建成、李元吉拋棄弟弟李智云于河東而去,官吏逮捕李智云送到長安,處死。李建成、李元吉在路上遇到柴紹,與他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