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本文主要用于閱讀功利性書籍,旨在最短時間最大化讀書的收益,其實也是作為學習方法的一部分。本文針對于已經有一定閱讀經驗的人群能夠在讀書的技藝上更上一層樓。
讀書的終極目標
- 將書中,你需要的觀點或者理論成為你自己的一部分。你的心智反應已經與書中的經驗合二為一了。
- 無論你個人多么認同書中的觀點或者理論,如果你無法將之成為你自己的一部分,那么你的讀書過程是沒有成效的(注意我們這里就是功利性讀書)
閱讀的主要步驟:讀三遍
- 概覽閱讀
腦中形成閱讀地圖,快速掃讀,略讀,把握書中的主要內容,框架。這部分常常被人忽略。在這個過程建立自己的疑問和假設。不要被那些暫時不能理解的地方所停頓,因為時間是有限的。拿到一本書,先需要對這本書有一定感性的認識,這個過程中不需要過于糾結于書中的細節。既然是為了把握這個書的大概,那么肯定是要閱讀書中信息密度高的地方,比如封面,前言,底封,目錄等,還有自己感興趣的章節。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不要糾結于細節,允許在心中留下一些困惑,等到第二次閱讀的時候再將其解決。閱讀完成后達到的成效,可以大體把握書的主要內容,書的邏輯框架,以及自己需要重點閱讀的點。 - 細節閱讀
這個階段重在對書中的內容進行理解。用問題驅動閱讀,對于一個閱讀點,需要搞清,what,how,why。對于閱讀理解的幫助 why>how>what,越是抽象的東西越是可以讓我們大腦將很多東西聯系在一起。
閱讀信息密度高的內容:圖片,表格,標題。現在很多不錯的書,在某一種章節講完之后,都會有一個小結,這是一個非常好的book review的方式。
不要標注太多內容。這么做就使標注失去了意義,當你后來再查閱標注的時候,太多標注會強迫你再次閱讀不重要的內容。有一條原則:平均下來,每頁上的標注不要超過2-3條。不要在整個句子底下畫線,畫出你最要記住的==詞或者短語==。這么做是為了提煉精華,減少、消除不必要的內容。在邊邊角角寫上單詞和短語,說明某一段的內容是什么。使用你自己的話。
抓住主要的東西,而不是試圖理解每一個細節,因為即使記住再多細節,我們后面都會忘記,而把握了重點的話,則可以通過這些重點喚醒對細節的記憶,然后用細節去豐富自己的重點。
同一概念,在不同書中可能會從不同角度去解讀,有些時候未必自己每個都可以一下子理解。所以有必要在閱讀過程中刻意的收集那些方面我們理解的抽象。舉兩個例子:
socket:socket可以抽象為網絡中進行通信(接受和發送數據)的點(終端)
服務器:服務器在程序員的眼中更應該是一個進程,而不是一臺物理機器
- 回顧閱讀
做必要的筆記,對章節做總結,確認自己已經完成了閱讀
做總結,才是表現出你在智力上對這本書的所有權。使用自己的語言對于書中的內容進行復述,將書中的觀點拿出來和其他人進行討論都會是不錯的回顧方式。
如何明確自己的閱讀目標
明確自己的閱讀目標以及需要花費的時間。沒有明確的目標,最終常常無法把握讀書的進展,要么陷于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要不太過粗略,無法把握精髓。明確了目標之后,就可以圍繞目標為中心從不同書籍找到相應的內容來實現這個目標。
- 不僅是在看書之初需要review自己的目標,在看書過程中也需要review自己的目標,看自己是否已經偏離了主線
- 根據8/2法則,有些書,我們只需要花費百分之20的時間就能搞懂百分之80的內容,但是要想做到不同,你可能需要百分之80的時間去搞懂另外百分之20的東西
- 需要進行的是主題閱讀,而不是為了追求把一整本書給完整讀一遍。主題才是重點,書是次要的
- 用問題驅動學習
利用情緒原理
在自己對某些事情很有熱情的時候,一鼓作氣將開頭最難的階段完成。比如有段時間迷上跑步,看村上春樹的那本《當我跑步時,我在談什么》就能夠一氣呵成。
閱讀問題設定
利用的潛意識
開始之前,先想清楚你為什么要閱讀這本書,以及你將如何閱讀這本書。如果沒有理由,沒有你自己的策略——不要只是因為老師讓你這么做,你就學不到那么多東西。既然是工具書,那么通常都是為了解決某一問題。那么可以分為以下幾條
- 問題是什么
- 解決方案是什么
- 解決方案的原理
- 具體的案例
閱讀時可以反復思考這些問題。書看完之后,你要能回答這些問題。有三種方式可以思考:
- 假設你要為某本雜志評論這本書。
- 假設你在跟作者對話,或是某種正式的辯論。
- 假設要針對該書考試,會提出哪些問題?你將如何回答這些問題?
why > how > what 對于大腦的抽象思考的要求,當你一個問題,使用why開頭,都是要去直擊問題本質
如何界定自己讀完一本書?
在實習期間,我的項目leader常常強調,做完一件事的標準就是能夠推到線上,而讀書也應當有這么一個標準,將書中的經驗與自己的心智反應合二為一
第一次:大概和結構
第二次:細節和理解
第三次: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去重現書中的內容,重現的方式可以是談論,可視化,總結,演練
- 寫下一個知識點
- 假設自己是老師,現在需要將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訴自己的學生。而且自己的學生是沒有太多背景知識的。你需要考慮如何將這個知識點講清楚。
- 如果沒能講清楚,先查看自己的學習總結,如果還是沒有搞清楚,在查看原來的原始資料,回到第二步
你不必順序閱讀,不必全讀
一本書,在你眼里,不應該是一個獨立的整體,而是一個個主題,而一個主題可能分布于不同書的不同章節,從不同角度去描述。
你就是書的主人,這里是你的王國。書在服務你,而不是你在服務書。成功的閱讀,是一次與作者成功的交流,并在其中達成一些必要的共識,而不是你成為了書的仆人。
讀書的順序可以按需去讀。倒敘去讀,其實就是利用書去幫你問問題,因為當你看到一些不熟悉的概念或者知識點,肯定就會激發你搞懂的欲望,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將書翻到前面,搞懂在回到現在的閱讀點。但是這個如何控制自己不偏離主線也是一種藝術
閱讀是一種技能,且需要練習
閱讀的技巧也是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需要讀者進行不斷的練習才行,將這些有效的閱讀技巧化為習慣才算是。需要自我明確閱讀也是一個有技巧可言的事情,不同的人是有閱讀水平的區分的,并非讀完一本書,就會得到相應的收獲。除了獲得書中的知識,獲得閱讀技巧也是閱讀的重要目的之一。長期以來,似乎大家并沒有把讀書視作一種能力,因為除了為了考試而讀書,我們并沒有去量化考核兩個不同讀者閱讀能力。
不知道規則是什么,就不可能按照規則行事。不按照規則來做,就不可能養成一種藝術。在習慣養成之后,最大的差異就在于速度和質量的不同。而訓練必須先分解開每個步驟,然后才能將所有步驟合在一起,忘記那些單一的動作。達到一定程度,這些步驟自然就被壓縮到一起,成為一個整體。然后就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目標上。
閱讀的藝術:盡可能掌握住每一種訊息的技巧。
關于讀書的時間&速度
永遠要記住的自己閱讀這本書的時間是有限的。雖然說讀的越久獲得越多,但閱讀必須是一件講求效益的事情。
分次閱讀,比連續閱讀效果更好,每次閱讀1-2小時最佳
不要試圖速讀中理解所有,留下這些疑問,等到第二次閱讀時,你就已經準備好了要讀這本書
速度快,并不意味著自己在忽略和盲目。而是表明自己的注意力相當集中。
我常常喜歡用貼地飛行來描述這種狀態,這必須要求讀者注意力相當的集中。
如何選擇一本書?
閱讀資料的選擇,高于我們水平的書才能提高我們的閱讀技巧。
既然要讀書,當然是要讀好書,從主觀上來講,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書,有些書每一次閱讀都可以給你帶來新的啟示,不是書的內容增加了,而是自己的心智成長了。在重讀的過程中,你與書一同成長了。
從客觀上來講,越多越人認可的書通常來說也越好,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根據某一主題在找出豆瓣評分最好或者亞馬遜評分最好的書。好書也通常不是獨立出現的,常常一本書好書都會參考其他的書籍,也可以在這些書中進行選取。
關于讀書
- 利用自己的興趣,比如對于一本書有興趣,讀起來也會更快,而且收獲更多。
- 讀書只能為你解決實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只有行動才能解決問題。行動只能在現實中發生,而不是書本中發生。即使是對書中所講了如執掌,可以做一次演講或者根據此書寫一篇博客,還是需要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進行練習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