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因工作和瑣事耽誤了近一周時間沒聽課,心想只要自己最終能完成所有課程回聽,補交作業即可,況且自己在這五天內還學習了兩節關于增強閱讀力的課程,自認為盡力在學習——直到今晚把8/11第一章領讀音頻聽到最后,永澄老師恨鐵不成鋼的那番言論時,我開始緊張、自責加著急了,一下子明白了按時輸出作品的重要性,特別是我后來才看到第一期的作品精選里居然有我的文章,更加慚愧不如。于是更加堅定,一定要爭取迎頭趕上,把落下的作業都一一提交,完成輸出的功課。
完成8/11筆記后,我已將自己從8/6到8/11的筆記(結合老師的領讀觀點和自身的理解)做成電子版上傳到了共讀群,如果能幫助到個別小伙伴,我將萬分榮幸,雖然跟大家比起來,真的做的不咋地。
上面兩段并不是廢話,而且我這一周以來的學習和心理狀態的反饋,也希望借此能時刻提醒自己,想要被人看到你的努力,就要克服實際存在的一切困難,努力達到所要求的水準。
接下來是我聽這節課的三點收獲。
1.做走在時代前面的“明白人”
永澄老師講了這樣一句話:“現今時代,基于個體的精進太慢,只有借勢躍遷,才能趕上時代變化的速度。”這句話蘊含了這一章的基本原理——利用規律,放大努力。“借勢”,旨在讓我們認清時代變遷的規則,放棄“低水平勤奮”,我個人理解就是“又好又快”、“多快好省”的原理。我們長久以來被過往的認知和教育方法所束縛,被前人告知一定要遵循他們的規則去做事情,殊不知社會早已發生巨大的變革,我們可以更便捷地利用規則和方法去幫助我們在原有的勤奮層級的基礎上,幫助我們更快地找到通往下一次躍遷的“樓梯”,因此“借勢”、“暗箱”等名詞也就不難理解。“借勢”是規律,“暗箱”是操作手段。
2.躍遷成長的三個階段
分為“認知躍遷”、“能力躍遷”、“能級躍遷”。
我們大部分人也許都停留在“認知躍遷”的層面上,否則就不會有那么多人迫切想要“屯書”,要學習快速閱讀、甚至是時間管理、目標管理、職業規劃等技能了,因為大家都還沒有建立一個系統的概念,對自己想要達成一個怎樣的人還不夠明確,缺乏目標感。我們還停留在讓自己不斷產生負罪感、焦慮感的層面上,連書中一筆帶過,卻又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持續的學習、閱讀”都還沒有做到,你怎么樣去實現躍遷?就如同永澄老師課中所講,有的人才努力了一個月,就著急想要結果,這種心態是斷做不出成績的,無論是在自我學習,還是職場上,都是容易被最先放棄的那個人。
對于能力躍遷的理解,我個人可以引申到本專業上來,學習聲樂的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很多人都處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階段,屬于“自嗨型”勤奮,以為每天練習堅持了一段時間了還看不到進步,高音還沒有解決,就開始自我否定,“是不是不適合”“換其他的方法試試”“我還是干點別的吧”之類的。而聲樂的層級進階正如同書中P20頁提到的“熏耳朵”的概念,我是搞這行的所以我特別能感同身受,要想達到躍遷,見人、蓄勢很重要,但是脫離了自身的持續的積累,卻是萬萬不能的。
能級躍遷,我理解是在經過了幾次顯著性提高和改變之后,開始逐漸顯現出你的個人“價值”的現象。可能理解還不夠深刻,還需要進一步學習。
3.調動資源、擴大格局,積累勢能
這是本次領讀中最后一個部分的內容,雖然內容很少,但感覺意義非常重要。我個人理解為,調動身邊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就是在幫助你自己更快更好地達成眼下一個又一個目標和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為你將來進行能力躍遷進行底蘊積累。格局要大,這個概念不鮮見,但沒幾個人做到,就說明實際了解它、重視它的人還是很少。無論是在職場課還是社會學當中,抑或是古代先賢的名著之中,都要讓我們更大的格局意識,你格局大,你的視野和思維就不會局限在眼下,不會糾結于目前被你困擾的問題之中,你能看到更大的層級,你能了解實際是更高層面的系統在起作用,自然就知道該如何去處理,理解目前矛盾的關鍵點,甚至它都不一定是一個值得被你關注的矛盾。我們很多時候都是被很多瑣碎的、反復出現的、過去固化思維導致的問題一再困擾著,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都沒有精力和時間去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原因,因為幾乎所有的精力都被這些底層的東西牽制住了。所以,我們需要擴大格局,積累勢能。
二、
回答問題:你是如何理解連接和協作的,在萬物互聯的時代里,你要如何利用連接讓協作更好發生?
答:隨著社會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和深化,我們身邊的系統關系也在隨之不斷發生變化。領讀中提到的我們經歷的農耕文明、游牧文明、工業文明到現在的萬物互聯時代,身邊影響我們的重要元素其實就是在那個階段最重要的、能更快幫助你發展和成長的“抓手”和“利器”。
而在萬物互聯的時代中,想讓自己融入這個社會,與他人更好地協作,實現自己的躍遷,就要在深刻了解“網絡”這個概念和作用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他。比如你的自我學習能力中包含“自主檢索能力”,很多人都還不善于“自我檢索”,而很多基本的問題都在網上能找到。很多人想要甚至急于價值變現,這條路徑很多互聯網大牛的經歷已經給你提供了很多參考信息。但是,你是否有“價值”這個問題,可能你都還沒有思考到位,就急于“變現”。“碎片化”概念的存在即是合理,既然你沒有整塊的時間去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那就應該利用特有的“碎片化”的概念,同時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首先來融入這個“互聯”社會,其次再談如何與他人更好地協作。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本次領讀內容的理解,個人觀點也許有些片面和偏頗,希望能與大家共同交流和分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