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3.0
更新:20170511
次數:3
一、為什么要讀這本書?
記得四年前初識幸福進化俱樂部和永澄老師的時候,聽他的第一節課,時間管理,PPT中就有一頁放了這樣一本書。他當時介紹的是自律。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才明白有個人管理這么一說。出于好奇,當時我是下載了電子書回來讀,但是時至今日,好像當時讀了些什么,怎么讀的,有什么樣的體會,現在完全不記得了。今天當我打開紙質書的時候,我發現這本書于我來說,完全陌生,這讓我感到很不爽,想想看,如果讀完的書,一點印象也沒有了,半個字都沒有留下,還怎么談指導生活,改變行動。所以,這讓我更加堅定寫讀書筆記的決心。我想這也許也是一種自律,讀完書花些時間思考,花些時間記錄,未來再花些時間分享,花些時間整理,那將是多么讓人開心的事情。
時隔四年再讀這本書,感覺可以讀進去了,也很容易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深意。說明自己的閱讀內力確實提高了。希望通過這本書解決個人成長中的自律問題。因為,雖然自己了解了個人管理、時間管理、任務管理這些概念和方法論,但是對于自律這件事來說,做的并不好,拖延還一定程度的存在,生活中也有逃避問題的現象。所以,我想解決這些問題,方法之一就是閱讀這本書。
二、作者想解決哪些問題?
封面和封底都說這是一本心靈讀物,目的是分享一種心智成熟的方法或旅程。人生就是一場旅程,有些人至死也沒有活的明白,當然,絕對的大徹大悟似乎也不存在,但起碼通過閱讀這樣一本書,讓我們在離開時至少能更通透一點。
成熟是人這一生無法拒絕的,要么被動長大,要么主動成熟,積極主動這個元規范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20歲以前基本上是青春作主激情無限,不會想到要成熟,20歲到30歲之間,初入社會,立足未穩,忙于打拼,沉醉愛情,還未及想明白,就已經結婚生子。過了30歲,突然發現人生的方向,生活中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許以前也不少,但這時我們對問題的敏感度提升了,想過好這一生,追求和欲望也越來越多,同樣伴隨而來的還有焦慮與恐慌。所以,30歲讀這本書也許正當時吧。
第一部分談自律
如何才能解決人生遇到的問題和痛苦?
這個問題的答案每個人都想知道,前段時間看哲學史,哲學家一直想探尋這個世界的絕對真理,也想找到打開人生幸福的鑰匙,但是,N多年過去了,哲學還是無能為力,自己被自己搞的精疲力竭。科學也只是一種實用主義的工具,一定程度上幫助世人看清這個客觀的世界,對于主觀世界,幫助無多。心理學異軍突起,和醫學一起治愈心靈的創傷,這是否就是主觀世界的實用主義呢。作者本人是醫學心理學專家,看他是怎么說自律這件事的。
人生苦難重重,這個是前提。問題不斷出現,人生就是不斷面對與解決問題的過程。而要想徹底的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唯有自律才是良藥。
自律是什么: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從字面意思看,自律就是一種積極的態度,是一種積極的承受,是一種積極的掙扎。
自律有四個原則:
1. 推遲滿足感:這是自律的核心。用容易理解的話說,推遲滿足感就是先苦后甜。是自我照顧、自我珍惜,而不是自暴自棄。尤其對于孩子的教育來說,能夠做到推遲滿足感,將對今后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我們往往會犯一個SB的錯誤,有些問題明擺著存在,但是我們選擇忽視,這就是一個不愿意推遲滿足的心理,因為選擇忽視可以獲得當下的安逸,但到了問題不得不解決的那一刻,往往讓自己搞的非常狼狽。拖延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因為沒有推遲滿足感。
2. 承擔責任:無論是選擇忽視還是選擇逃避,本質上是不敢或不愿承擔責任。這里有兩個概念,神經官能癥:為自己強加責任,自我評論很低。人格失調癥:不愿承擔責任,把錯誤歸咎于旁人。人人都有這兩個癥狀,只不過有人輕有人重而已。當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
3. 忠于事實:很多人不成熟,是因為他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有問題,總是抱著殘缺的人生地圖不放,與現實世界處處脫節 。怨天尤人,抱怨不斷。他們選擇不愿接受事實,也不會主動反思,面對外辦的質疑和挑戰,故步自封,用謊言麻痹自己,逃避現實。
4. 保持平衡:不管是對自己苛責,還是對他人強求,都不是自律者,只有在這兩者間找到恰當的平衡,才有可能獲得自由。承擔你該承擔的責任,放下不必要的包袱,不要為不該的承擔的責任買單,輕松上陣,率性而為,學會放棄,拒絕盲目的執著。
這四個原則其他就是指導著我們的任務管理、時間管理、目標管理等等。可以說這是影響我們做決策的四個黃金原則。也許有些概括,但細想來,還是非常落地的。比如,對待另人的贊揚,過份在意,就會讓自己陷入被動,成為一種壓力和負擔,不在意一時的得失,一人一言的好壞,內心平靜,忠于自己的真實的狀態,放下所有外在的一切,練就內心的強大,一切痛苦,都只不過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虛無而已。
第二部分談愛
自律這么難,動力從何而來,答案竟然是:愛。
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愛是什么,很多人搞不清楚。作者給出了自己的定義:
愛是一種意愿,目標是促進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通過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他說的這種愛是廣義上的愛,但談的還是針對人,而非博愛。與戀愛有所區別,戀愛更多的是激情,而愛則更為平淡。
人們常常以愛的名義,要么強加意志于他人,要么犧牲自我,無原則無底線。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是純粹的愛。犧牲自我的愛,中間往往夾雜著恨,夾雜的要求回報的欲望。注意欲望與意愿是不同心態的兩個詞。
愛到極致自我界限將會消失,這是自然意義上的消失,不帶任何目的性,不求回報。完全的從自我角度出發,千萬不要以此標準來要求他人。比如對他人的依賴,對父母的依賴,對戀人的依賴,要求他們要像自己一樣不設界限,可以任意突破,不給對方自由。
當戀人走向婚姻,隨著生活的瑣事不斷增多,夫妻之間激情漸漸褪去,開始關注責任的平衡,妻子就得要做飯帶孩子,丈夫就得要掙錢養家。越來越多的事情變得理所當然,分工明確,涇渭分明。即使一方做出了犧牲,多承擔了,也會在潛意識中蘊藏著恨,并渴望得到發泄和補償,而這種潛意識會影響雙方的言語和行為,不自覺的流露出情緒。
真正的愛需要學會關注,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并且充分投入,主動承擔風險,敢于對感情做出承諾,但又時刻保持獨立性,不要過份依賴,給彼此更多空間與自由,保持特性與情操,這樣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和美滿。
第三部分談成長與信仰
每個人都擁有一張看待世界的地圖,并以此作為達到目標的導航。只有不斷學習、增進對世界的認識,不斷突破自我界限,涉足更廣闊的領域,才能修正我們的地圖,獲得更加精準的世界觀。
但人不是超人,無法超越文化、父母和童年經驗的影響,只能依據狹窄的人生參照系來待人處事。過去的經驗會限制對世界觀的完整認識。如何更新和升級自己的世界觀呢?作者提到,要保持開放的心態,不要一味的排斥和摒棄,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更不能固步自封,不愿走出舒適區。
第四部分談恩典
初看到恩典這兩個字,說實話我不知道作者想要表達什么觀點,我們先來看看作者在這章說了什么,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熵。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能量會自然地從有序狀態向混亂狀態,從分化狀態向均一狀態轉。宇宙秩序處于持續不斷的崩解之中。這種不再發生分化,沒有秩序的狀態稱為:熵。
與之相對應的,進化的過程則是不斷秩序,不斷分化的狀態。心智成熟路上最大的阻力就是熵增。而懶惰就是人性的熵。什么也不做,讓生活變得混亂是人性的原罪,是熵的力量。所以,想要克服熵增需要極大的毅力和耐力。
人人都有兩個自己,一個是病態的,一個是健康的,一個走向生存,一個走向死亡。都有向往神性的本能,達到完美境界的欲望,同時,也都有懶惰的原罪。無所不在的熵的力量,試圖把我們拉回到人類進化的初期,因為那里有娘胎,有奶嘴,有心隨念轉的自由。
作者談恩典,說是意識之外的力量,如潛意識、他人和其他神秘的渠道。我想這就是對抗熵除了愛與自律之外,其他力量之源。當我們不以為然,不珍惜自己當下的一切,拒絕,不接納,那么,我們就喪失了這些力量。所以,如果有機會,我們可以有更大的舞臺,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那也意味著我們必須承擔著更多的責任,比如美國隊長,鋼鐵俠,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而這些力量就是一種恩典,是我們對抗熵增的力量。
三、本書的書寫邏輯是啥樣?
這本書的目的是幫助人們走上心智成熟之旅。而心智的成熟最強的表現就是自律。可以對自己對他人承擔責任。而不是任由懶惰這種原罪左右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我理解是教你如何對抗熵增,從而達到心智成熟,內心寧靜的狀態。
基于這條線,作者先談自律,接著談自律的動力,那就是愛。然后又談世界觀、人生觀,前三部分可以說是內圣的力量,最后又談到恩典,如何獲取外在的力量幫助我們達到成熟的狀態。
脈絡不復雜,作者對人性的理解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對愛的描述,常常能讓自己對號入座,我們生活中不就是這個樣子的嗎?
四、看完對我有何幫助?
這本書很早就聽過,一直沒有認真的看。在讀了50本書之后,自己對于閱讀的方法更有心得,經歷也更加豐富,比四年前看此書,多了些感悟。看完這本書,對我的行為產生了如下影響:
1、生活更加自律。比如閱讀、早起、早睡、積極習慣這些事,每一項都需要自律,而推遲滿足感是非常好的心理暗示。比如前段時間大家都在追《人名的名義》,如果每天晚上12點以后第一時間看完,肯定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用推遲滿足感的方法,完全可以安心睡覺,第二天早上下載下來,利用一天中空閑和低效的時間來看,既獲得了休息,也給第二天帶來了很美好的期待,會給出積極的心理暗示,提高愉悅感。
2、感情更加穩固。關于愛的定義和對愛的表述,讓我對如何處理夫妻之間的感情有了新的認識。不要以自我犧牲的心態來對待家庭和愛情,付出與回報不是對等的。即要保持獨立又要換位思考,給彼此更多的自由,有些事不強求,不用把道理講的一是一二是二。善于自己的理性大腦來照顧愛人的感性。
3、教子更有方法。推遲滿足感這一項就可以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如果從小可以培養她這方面的習慣,一定會對心智的成長有很大幫助。
五、如何評價這本書?
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值得細細的品味。按照二八原理,本書最精彩的20%應該是自律和愛。我非常認同這這兩個部分的觀點,在以后生活中也會積極的實踐。
推薦指數:4星。
六、作者還推薦了哪些書?
沒有特別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