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模塊講一些價格管制的例子。
通過這幾個例子,你也可以做一個自我檢驗,看你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改變了思維,和你周圍的人已經不一樣了。我認為春運期間火車票價不夠高,而被人罵了17年。
1.經濟學思維品質的試金石
我們說經濟學其實不難學,因為它的原理都是很簡單的。難是難在一刻不忘地去使用它,把它運用在每一個場景;難是難在你能客觀地去評價周圍的事物,而把自身的利益抽取出來。
我發現很多人,在講道理的時候沒問題,但是一旦自己的利益稍微受損,他的整個思路就發生了改變。換句話說,他們沒有建立穩定的思維品質。
當然,經濟學的思維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我們學習、運用,然后可能會被自己的感情、會被別人的觀點打破,然后又重新建立起來,又再打破,又再建立。這樣一次一次,你才能建立一個穩定的思維品質。
比方說,春運期間“火車票應不應該漲價”這個問題。過去17年來,每一年到春節的時候,就有媒體請我寫篇文章,講講春運火車票為什么要漲價。當然,我知道他們的目的,他們就是要熱鬧。但是我覺得,這確實是一個人們是不是掌握了經濟規律的試金石。
我們都知道,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城市化高度發展,每年到春運期間,大量的農民工就要回鄉,這時候就會產生一個春運的高峰期。
其實問題很簡單,有高峰期我們就要用價格來調整,如果你只是這么抽象地說,在經濟學的課堂上指著需求曲線這么說,沒有人會不同意。
但是你一旦把它帶入一個具體的商品,說春運期間的火車票,人們的感情一下子就涌上來了。他們不能接受春運火車票要漲價這個事實,他們搬出種種的理由說不應該漲價。我們最后就要看,到底經濟規律適用不適用、起不起作用。
2.不承認火車票是商品屬于鴕鳥心態
人們反對春運火車票漲價的第一個理由,他們說回家過年不是商品。我認識一位朋友,他在美國學習,他反對春運火車票漲價,寫了一篇幾萬字的文章,寄過來要我給他提意見。
我打開這篇幾萬字的文章,第一個小標題就是“回家過年不是商品”,一看這個標題我就搖頭,回家過年是不是商品,這討論起來有意義嗎?我說是商品,你說不是商品,這個爭論會影響火車票的供給嗎?你說它不是商品,火車票就會多起來嗎?其實這是一種鴕鳥的心態。
我的觀察是,我們有許多社會短缺的現象,不管是教育,不管是交通,不管是能源,它的起源,都在于我們有很多人堅持,要把明明是商品的東西看作不是商品。既然不是商品,就要特殊地對待,而這特殊對待根本不能增加供給,所以問題就會一個接一個。
火車票也是這樣,不管你承認不承認火車票是商品,它就是人們爭相要獲得的東西,經濟規律在這當中就會起作用。
3.春節回家過年不是剛需
還有人說,回家過年是剛需。他的意思是,只要是剛需,那價格就不起作用。我們前面講需求第二定律的時候,已經講過,世界上不存在垂直的需求曲線。垂直的需求曲線是什么呢?是不管價格怎么漲,人們需要的量不變。
春節回家過年,不是剛需。咱們中國人過去離開家鄉,那就不回去了,哪有每年都回去過年的。我們現在的人之所以有一個習慣,每年過年都要回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交通的成本下降了。
記得嗎?我們在講彈性的概念的時候說過,當價格足夠高的時候,同樣一件商品,它就會變成奢侈品。當價格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就會變成必需品。
留學在外的留學生多少年沒回家,還不是一樣能過年嗎?
如果你說,年三十晚上留在家里過年是真的剛需的話,是不惜一切代價都要獲得的享受的話,他應該在去年過完年以后,就不惜一切代價呆在家里面等著今年過年。這才叫剛需。
4.黃牛黨可以為社會節省無謂的損失
還有一種觀點就是責怪黃牛黨,認為火車票價之所以高,是因為黃牛黨炒高了。你要想想,黃牛黨如果能夠隨便把任何一件商品的價格炒高的話,他們為什么不炒別的商品?為什么不去炒奔馳汽車?為什么不去炒珠寶?他們為什么非要炒春運火車票?
如果黃牛黨能夠隨便漲價,把自己想要賺取的價格隨意地轉嫁到乘客身上的話,那么他們為什么不把價格抬得更高一點,再高一點呢?
實際上,我認為春運火車票價應該漲價,就是在1999年開始,我看到有黃牛黨在春節前夕被扭送到公安機關,覺得挺想替他們打抱不平的,所以我寫了篇文章。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被一直罵到現在。
其實我們今天掌握了價格理論以后,就能明白,之所以會出現黃牛黨,原因在于火車票價不夠高,人們不得不展開價格以外的競爭,也就是排隊。而排隊的過程,會帶來所謂的無謂的損失,也就是排隊的時間,社會上其他人不可能享受到。
人們會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同一句話把它翻過來說就是,人們也是追求損失最小化的。人們會為了節省自己寶貴的時間,請一些時間成本比較低的人去排隊,所以黃牛黨的存在,是可以減少因為排隊而產生的無謂損失的。黃牛黨是替社會節省無謂的損失做了貢獻的。
5.實名制讓火車票價格更貴
當時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要實施火車票的實名制,只要實施了實名制,買火車票難的問題就能解決。而事實上,現在已經實施實名制了,有意思的是,火車票價因此漲還是跌了?
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我問同學們,曾經買過的最貴的黃牛票是多少錢,是原價的多少倍?同學們普遍回答黃牛票只比原票價漲了100塊錢、200塊錢、300塊錢,基本上不到一倍。
只有一個同學,他說原票價是30塊錢,而最后的黃牛價是200塊,錢漲了接近7倍。
我說怎么會這么高?這位同學解釋:火車票實施實名制以后,要查身份證,身份證不對是進不去的,而這200塊錢是包帶進去的價格。
6.春節運力不可能做到毫不吃力
還有一種觀點,把問題歸咎于我國鐵路部門的運力不足,這種觀點也經不起推敲。你要想想,每到春運期間,我國就經歷兩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幾億人在短短的時間內,從一個地方去到另外一個地方,待會又從一個地方回到另外一個地方。
如果我們能把鐵路運輸的運力,提高到在春運期間都毫不吃力的話,那么剩下來那11個月,鐵路的運力不就閑置了嗎?這當中帶來的損失又由誰負擔呢?
7.壟斷商品不是反對市場定價的理由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火車票之所以難買,火車票之所以貴,是由于鐵路壟斷。這種觀點認為,正是因為鐵路是壟斷的,所以咱們應該對火車票實施調控,讓這個火車票的價格降下來。
這種觀點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你要想,如果壟斷本身是能夠證明把價格控制下來是對的話,那么壟斷豈不是成了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了嗎?凡是壟斷部門生產的產品,我們就有理由通過行政的辦法把價格壓下來,這不挺好嗎?咱們應該鼓勵更多的壟斷才是啊。這個道理說不通。
一件商品,不論它是由壟斷的企業提供的,還是由競爭的企業提供的,它的價格都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它的定價都應該是市場價。只要它的定價不是市場價,它就會出現我們前面解釋的短缺現象或者過剩現象,從而會引發所謂的“無謂的損失”。
8.火車票定價應該參照航空公司的做法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窮人買不起火車票。這種觀點,也值得仔細推敲。一個農民工跑到北上廣深來工作,他一天的工資不到100塊錢,他是很難生存下去的。因為咱們中國的工人的工資水平,在這些年里面已經上漲了,所以哪怕火車票的價格是隨著市場的需求波動,他因此而多付的錢可能也就是一個禮拜、十天的工資。
他在城里面工作一年,他付不起這個錢嗎?如果他付不起的話,他為什么一定要在最高峰的時候跟別人競爭呢?春運期間,火車票的定價完全可以參考航空公司的做法,他們的做法就是票價非常靈活的波動。
最貴你知道是什么時候嗎?最貴的票價在大年廿七、廿八、廿九,最便宜的票價在年初一、年初二。
我自己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就是個窮學生。連續7年沒有回家過年,我當時就非常羨慕我那位香港同學,他每年都能回家過年,那么貴的機票回家也就是兩天,這種奢侈的旅行我支付不起,這也證明并不存在什么剛需。
9.限制火車票價格誘發官員腐敗
我們分析完前面的種種常見的錯誤,我們可以總結一下,看看人們的行動是多么符合經濟規律的預測的。
你看,一開始由于人們的需求有了變動,價格本來就應該隨著波動,但是人們否認回家過年是一種商品服務,接著就要去限制回家過年的價格,回家過年的價格受到抑制以后,人們就不得不展開價格以外的競爭方式,那就是排隊找黃牛黨,政府再進一步執法,把黃牛黨扭送到公安機關,人們就不得不展開更加迂回的競爭。
其中一種現象,就是對那些有特權能夠批火車票的人行賄。周其仁老師就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做《難得的教材》,講的就是一位鐵路局長,長期通過票價的差距獲得黑色收入的故事。
10.價格管制下的“電話追撥器”
我們說過,排隊不是會引起無謂的損失嗎?人是會追求損失的最小化的,對不對?那么這些年,人們就開始了所謂的電話訂票的辦法。但是你要想想,電話訂票能緩解供需的不平衡嗎?不可以,它只能改變人們競爭的方式。人們從過去排隊變成回公司、回單位、回家里打電話了。
那些有電話的、有閑時間的人就更容易打通電話。當然,電話能打通嗎?不能打通了,很難才打通了。這時候市場又應運而生一種新的設備:“電話追撥器”。
你想想,這些電話追撥器貴不貴,其實不貴。它價格是多少?大概就是黑市價和民意票價之間的差距,頂多乘以一兩倍。因為電話追撥器可以重復使用,可以幾個人用,也就這么多。
你看,由于人們不能簡單直接地通過價格來競爭火車票,他們就只能展開迂回的競爭,把他們的努力都放在設計、購買和使用電話追撥器上面了。
當然到今天,人們又進了一步,開始使用所謂的刷票軟件。但不管怎么樣,經濟規律一直在顯靈。那就是,只要用價格競爭的方式受到抑制,人們就不得不采用其他的非價格的競爭方式。
課堂小結
對價格管制的執法越嚴,人們所不得不采用的迂回方式就越浪費。所以我一直覺得,一張小小的火車票是一個人能不能夠掌握經濟規律,能不能懂得價格的作用,能不能把自身的利益和客觀的規律分開來考慮的一塊試金石。
課后思考
春運期間火車票價不夠高,你看看還有什么值得補充的。
網友:你先走
不妨換個角度看:
1.對于能讓火車票漲價的官員來講,他也追逐個人利益最大化,所以他不想背上漲價的罵名,對于他的提升、連任和民聲都不好。
2.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說,全年統一價,即使春節一票難求,但平時都享受到了低價的好處,所以真心不想漲價。
3.對于農民工群體而言,一年就一個來回,本來收入就不高,你讓他們在漲價和搶票之間選,他的直覺肯定是搶票好。
4.對于鐵路企業而言,春節旺季漲價,勢必淡季降價,如此的總收入說不定不如不搞這些。
綜上,票價至今不漲,是因為沒幾個人愿意真漲……
薛兆豐老師回復:
說得好,是這樣。認錢還是認人,兩種分配方式,效果對比很清晰,但要完成過渡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