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6年8月26日,21:00-22:00;1小時;
閱讀書本:《香之道—香史、香器與品香》,作者:三聯生活周刊;三聯書店編輯出版;P42-P53;
閱讀目標:跟隨雜志編輯的視角了解香學
閱讀方法:細讀
筆記及感想:
隨著品香實踐與閱讀的深入,對香學愈加著迷。三聯周刊在兩年前做了一輯《香之道》的專輯,我也迫不及待地拿來賞讀。越讀、越品,越覺香學之深遠、精妙、有趣。
日本香道的兩個流派:
1、源自宮廷貴族的御家流;
2、源來武士文化的志野流。
在日本香文化史專家千葉光柏看來,貴族的保守,使日本香文化沒落了,等到之后的武士階層崛起,因貴族的很多熏物方不外傳,武士階層就開始在技術上追求自己的品香方式,也就是香道。后來,隨著日本文化走向規范化,香道逐漸成為單獨的學問,開始更加枯寂起來。
臺灣已故的劉良佑教授可以算是近代社會復興香文化的第一人。他的諸多學生及很多臺灣的香玩家,開始另開新路玩香,但大家的依據都是中國古代典籍,根據每個人的感悟在盡力恢復。
近年來,大陸的香家開始興起,他們在經濟實力上升后,去日本、去阿拉伯國家收購了很多優質的香材(這些香材,大部分是早年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香家購進的)。
北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李時亮。他的外祖母家族早年是開回回藥房的北京大家族,過去宮廷的香藥,多由回民掌握。他專攻香藥。光家傳就有上千個香藥方。
宋人的格物精神很發達,他們追求很多讓自己能夠解脫于凡俗的事物,香正好充當了這么一個角色。香不僅是嗅覺上的分辨,也是思維上的觀想,讓自己超離普通的生活。宋代文人以香構成了一個恬淡清寂的世界,抗拒外界壓力。
南宋的香藥是市舶司最大宗的進口物品之一。1973年,在福建泉州發現了一艘南宋的香料胡椒船,里面有各種沉香,包括乳香和龍涎香、檀香等,總共4700多斤。
宋香的文化及使用,空前繁榮。除了名貴的沉、檀、龍腦、麝香之香,士人還用荔枝、黃連、柏葉、甘蔗等,山林四和香,取其恬淡的效果,也很雅致。
丁謂的《天香傳》是研究宋代香學相當重要的文獻資料。丁謂將香料加在貢茶里,北宋香茶流行,很多名貴香材都可以入茶,亦不乏他的影響。他還詳細記錄了宮廷如何用香。還首次提出了沉香的生香與熟香區分。他對海南香從香的煙、氣、味提出品評,從而初步建立了一個評判體系。
丁謂、范成大、黃庭堅等對海南香推崇備至,推崇海南香為天下第一。
在元代開始有線香使用的記錄。
宣德爐不能光存放,一定要拿出來把玩、加熱,顏色才會越來越好。宣德爐普遍仿造宋的名窯造型,古樸典雅。
沉香雕刻,可以聞、可以觀形、研究其雕刻年代的藝術風格。品評、賞玩的前提是原材料要好,雕工要優秀,年代要足,否則僅為“玩木頭”,意義不大。
【我在參加文魁大腦讀書會2016年閱讀年挑戰計劃,本年度我要閱讀書籍70-100本,請大家監督。每周沒有完成的,發微信紅包150元,一年沒有達標70本的,再發微信紅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