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6年8月29日,21:00-22:20;1小時20分鐘;
閱讀書本:《香之道—香史、香器與品香》,作者:三聯生活周刊;三聯書店編輯出版;P116-P167;
閱讀目標:跟隨雜志編輯的視角了解香學
閱讀方法:細讀
筆記及感想:
一本書《香道》、一本雜志專輯《香之道》、一堆各地各款各店的線香,將我引入了香文化的發燒之路。
也許是現在的工作太緊張,也許是現在的生活需要更多的趣味,我發覺香是可以配茶、配書、配音樂的好搭檔,可以幫我解壓。
只要能想、敢想、敢試,就能有更多的玩香創新,無止境:
1、蕭慎昌:
(1)他的香室與日本香室一樣,講究香氣的隔離,也講究禪意,要求一切近乎平淡。
(2)自己制作特別甘甜清爽的沉香水,用自己摸索的特殊的煮水辦法。
(3)理灰不用灰押,用手理灰,理出看似松散實則比較緊密的灰,這種灰特別容易控制溫度。
(4)有的香材適合用低溫,有的香材適合從低至高的溫度,有的香材適合一開始就用高溫。所以必須通過控制灰來控制溫度。(日本香道一開始就是高溫,整個溫度太機械)
(4)品香只用極少的量,對于棋楠這樣昂貴的香材,他每次切下的只有一克的幾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整個品香的價格就下來了。
(5)香光有香味還不夠,還要掌握氣與味的區別。氣是身體的反應,味是嗅覺的反應。越南出品的沉香對身體穿透力最強,氣息清新,比之星洲系列氣味濃厚的要上一等。
(6)不同的心境用不同的香,比如在靜坐時,用中南半島的土沉,適合行氣;在渴望活躍的時候,使用星洲系,香味冶艷。
(7)學習品香,就是掌握心與香的連接度。
2、黃玄龍:
(1)他的翦松閣是臺北移植的明人書房,以明代家具打底,逐漸添加爐、瓶、盒、畫、書架、書庫、竹刻、紫砂等;
(2)一般使用棋楠爇香,拿好的香爐與整體環境搭配。要的效果是簡練空靈。
3、陳逸凱:
(1)一開始玩沉香雕刻;
(2)喜歡收老香—黃熟香;
(3)還喜歡玩冷合香。
4、張良維:
他是一名氣功師。濃郁的沉香水是家中每日必備的飲料。平時借香入定,幫助進入安靜的心靈空間。
5、趙明明:
(1)認為沉香價格的高低,不在重量,而在氣味,買好香需要自己一塊塊地品。
(2)像馬來、印尼等國家的香,有股野氣,不夠雅。海南和越南的沉香,涼而甜,能夠感動人。
(3)現在產地做假的沉香特別厲害,需要投入五感去仔細辨別。
(4)他用的沉香灰是多年積攢的灰,基本上是沉香焚燒后的殘留,“20年養一爐灰”。
6、日本御家流:
(1)源氏香有幾百種組合方式,每次香道聚會,都有濃厚的文學的影子。
(2)香道具華麗精美,體現貴族特色。
(3)學習香道,不僅要學習了解香木、埋炭、放置銀葉和香木。還要學習書法、和歌、還有中國的古典詩詞。
(4)20多歲時,訓練百燭香,要聞出100種香的區別,還要通過不斷的學習積淀古典文學修養。
(5)香道精神是休息,是忘卻煩惱。
7、日本志野流:
(1)目前,在日本學香道學生最多的是志野流,來源于武家,明顯有更嚴格的規則,屬于非?!叭毡疚秲骸钡南愕懒髋?。
(2)相比茶道,更重視愉悅,不會像茶道那么枯寂。
(3)大多使用練香,也就是隔空熏香丸。
(4)走進香室,雖有很多規矩,但更為關注香帶給人的靜美。
(5)香道具等相比御家流更為樸素,強調香能帶給人的享受和愉悅是第一位的,“道具是需要服從這一需求的”。
除此之外,從閱讀中,我還了解到日本的香具與香木體系。
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體驗,我跟隨采訪者、編者走入品香的世界,越來越覺得香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有時間真該好好發展發展這門興趣。感謝編者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