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6年8月28日,20:30-22:00;1.5小時;
閱讀書本:《香之道—香史、香器與品香》,作者:三聯生活周刊;三聯書店編輯出版;P66-P115;
閱讀目標:跟隨雜志編輯的視角了解香學
閱讀方法:細讀
筆記及感想:
三聯周刊出品的這本香之道的專輯很好,關鍵是多篇寫作人的視角是不一樣的,令如初學如我,可以從中理出有關香的很多條思路。今天,又試了三款香,分別是印尼達拉干的沉香、越南芽莊的沉香、新山檀香。三款中,最喜歡的是越南芽莊的沉香,甜甜的、不躁不膩。
隨著學香的深入,除了感嘆香文化的博大精深外,還感嘆真的想要沉下心去學的話,恐怕不僅很燒錢、還很燒時間、還需要專門的空間、器材……
不同的香體系:
1、阿拉伯世界
阿拉伯半島具有香料生長的特殊氣候與土壤,而且,穆斯林認為使用香料屬于圣行,是高尚的精神生活與美好的物質享受的完美結合。
所以,在有重大事項時,通常會燃香,以焚燒沉香、麝香、龍涎香等單品珍香料為主。
2、歐洲
氣候不支持生長沉香等香料,直到15世紀開始才使歐洲人認識到香料(胡椒、肉桂、丁香、生姜)對肉食的增鮮、消化作用。
所以,歐洲人對香料的使用目的多在于調理肉食的味道、享受各類香氣給人帶來的愉悅。
3、印度
用香與印度教有關,不分尊卑全民用香。主要用于咖喱料理、宗教儀式、居室熏香、瑜伽調息、精油按摩等。
印度雖然也用混合香,但分類法與中醫藥理論不同。
4、中國用香體系
在至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已開始使用熏爐。先秦時期的香藥以各地產的香草香木為主。在漢代跟隨之傳統醫學理論的確立,用香氣養生的理論也得到了整理和確立:為治療下陷、上逆、表、里這四種病勢的疾病,形成了具有升、降、浮、沉四種藥勢的中草藥群。分別有五個方面的療效,行氣作用、發散作用、助陽作用、消炎作用、松肌作用。
所以,中國的用香是以熏香養性、以熏香養生。
5、日本的用香
在日本平安時代,貴族們以煉香進行空熏。當時的獨特成果以“六大香丸”為代表,梅花、荷葉、落葉、菊花、黑方、侍從等香丸,與四季相融合。而且在原料方面,日本較多使用沉、檀、貝甲等而較少用中草藥。后來,在武士文化中,沉香(彼時海上貿易發達起來)的焚燒、品評成為了主流香道。
藥香與組香之區別:
1、藥香用復方,組香用單方;
2、藥香用全身吸納,組香用鼻子吸納;
3、藥香的香氣持續時間長,組香的香氣持續時間短;
4、藥香重在養生而養性,組香重在養性間接養生。
據閱讀與實踐結合,我覺得自己更希望使用復方藥香來修生養性。
今天的閱讀中,還了解了:
(1)焚香、設茗的文化底蘊及印篆香、丸香、線香的制作。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丸香的制作。
(2)從古至今的各種香具,從金屬的到陶瓷的。
(3)全世界沉香的樹種:橄欖科與樟科沉香類(美洲與歐洲),瑞香科沉香類(中國莞香樹、中南半島蜜香樹、鷹木香樹)
(4)臺灣劉良佑及他的弟子們如何恢復、發展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