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豬腳圈,潮汕人肯定感到非常親切,有幾個潮汕人沒有嘗過它的滋味呢?
豬腳圈是一種油炸的粿類小食,以前人們都沒將其當做粿類來看待,而是將其當做早餐的“物配”。因此,過去不論在農村還是城市,均能見到制造豬腳圈的攤檔和小食店。
除了“豬腳圈”這個叫法,在澄海部分地區又被稱為“揭桃包”,龍湖區外砂鎮叫“芋粿”,汕尾地區稱為“吾攀豆”,別名油燉,豆烙,落蹄粿 。
豬腳圈味道馥郁、口感香脆,是潮汕小孩特喜愛的一款小食。
其實在潮汕地區,這種特色小吃豬腳圈,里面不是真正的豬腳來著,因其呈圓圈,狀為從豬蹄上切下來,故人們美其名為豬腳圈。
炸熟的“豬腳圈”不僅色澤十分惹人喜愛,而且有一股香噴噴的誘人香味,叫人饞涎欲滴,吃上一口,頓覺香脆可口,味道甚佳,吃后更是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豬腳圈”雖屬于潮州的一種祭品,但其制作方法與其它祭類相比則有所不同,必須有多支帶有器皿可盛入原料來炸“豬腳圈”的專用工具。這種專用的特殊工具,用不易生銹的薄鐵片制成,是一個高為3厘米左右、直徑為4至5厘米的圓柱形器皿,并焊接有一支長約30多厘米的長柄。柄的長短以在炸“豬腳圈”時不會燙傷手為可。
油鍋的一端會架著一個鐵絲網,小鐵盞有約3厘米高,直徑約5厘米,底部略窄。小鐵盞先在油鍋中燙熱,把調好的番薯粉倒入鐵盞中,放入油中略定型即取出,再放入小蝦小魚、蔥、芋頭絲、五香粉、鹽等,再放入油中炸至泛金黃就好了。取出倒在鐵絲網上瀝干油。香噴噴的,非常饞人,尤其那小魚蝦炸了以后味道更是美。
十年前,大街小巷經常能看到炸豬腳圈的小攤,在商圈,學校旁居多。因其便攜易食,深受學生群體喜愛。潮汕人對豬腳圈的童年烙印,大概都是從這里出來的。
如今,傳統手作小食、零嘴,已漸漸被越來越多的超市商場零食所取代。時代更迭太快,孩子們可選擇的種類越來越多,街巷上的小食車小攤檔,也在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也許,再過幾年,新一代的潮汕人,會忘記潮汕這片地她曾經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