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離思》
滄海歸來不看水,巫山歸來不看云。因為遇見過你,再也不會愛上別人。
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既是因為修身養(yǎng)性,更是因為忘不了你的一片深情。
這是一首悼亡詩,作者元稹,他的亡妻叫韋叢。
韋叢何德何能,為什么死后多年,丈夫依舊對她一往情深?
元稹寫下的另一組悼亡詩中,或許能夠找到答案。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遣悲懷三首·其一》
韋叢出身名門望族,是當朝高官韋夏卿的幼女,深得父親寵愛。
而此時的元稹,才剛剛進入體制,無車無房,窮得叮當響。
初為人妻的韋叢,通情達理,任勞任怨,每天都是枯枝當柴,野菜充饑,與韋府相比,生活水平隔了十萬八千里。
但賢惠的韋叢,卻非常在意丈夫的顏面。
元稹外出沒有光鮮的衣衫,她便翻箱倒柜四處搜尋。家里來客無酒招待,她又拔下心愛的金釵,遞給丈夫做酒錢。
最艱難的時候,她陪著元稹一起走過。
等到丈夫功成名就,位高祿厚,她卻撒手人寰,無福享受。
元稹現在能做的,只有燒點紙錢,擺上祭品,再請得道高僧,超度她的亡靈。
字字血淚,句句錐心。
就如同蘇軾的《江城子·記夢》,還有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最感人的悼亡語,從來都不是痛哭流涕、歇斯底里,而是不堪回首,往事依依。
在《遣悲懷三首·其二》中,還有一聯(lián)名句: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元稹的本意是說,夫妻生離死別,在所難免,但由于從前的日子,實在貧苦艱難,現在回想起來,更加覺得傷感。
不知道從什么起,這句話的含義,卻變成了因為貧窮,夫妻才會百事不順,十分悲哀。
好吧,都是貧窮惹的禍。
二
但最深情的人,往往最薄情。
前一秒還信誓旦旦,后一秒就肆無忌憚。
就在妻子去世當年,元稹調往四川任職,很快就和才女薛濤陷入熱戀。
妻子尸骨未寒,他卻另覓新歡,這樣的男人,怎們唾罵都不過分。
幾個月之后,他調離四川,分開之時,與薛濤難分難舍:
臨行訣別,泣之沾襟。
元稹還拍著胸脯保證,假以時日,必會騎著白馬,駕著祥云,迎娶佳人過門。
但到了浙東,他剛遇見劉采春,就用一首火辣辣的小情詩,俘獲了女神芳心。
果然,發(fā)誓有用的話,雷公早就累暈。
無語的是,才過蜜月期,元稹再次始亂終棄,甩開了劉采春。
而千里之外的薛濤,苦等戀人無果,只得脫下紅裙,遁入道門。
三
元稹的濫情,遠不止如此。
即便在和劉采春交往,他一顆不羈的靈魂,依然游蕩不定。
聽說好友白居易,有個歌姬叫商玲瓏,膚白貌美大長腿,能歌善舞喝不醉。
元稹便立刻趕到杭州,出重金相邀,將她帶回越州,天天笙歌燕舞,吟詩唱曲。
一個月之后,商玲瓏接到家書,必須離開浙東。
元稹自是相送十里,淚如雨滴,但一轉身,就將她忘得一干二凈。
元稹似乎生性如此。
未及弱冠的時候,他就與表妹崔雙文相戀,并且約定,金榜題名之日,就是洞房花燭之時。
元稹沒有食言,進士及第后,迅速完婚,但新娘卻不是崔雙文。
就這樣,從初戀開始,元稹的套路,一直都在重復。
每一段感情,都在臨別之際,到達巔峰,然后來也洶洶,去也匆匆。
除了文字,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但多年之后,那些文深情款款的文字,感動天感動地,卻感動不了元稹自己。
正因如此,元稹的人品,歷來少見好評。
有人說他濫情,有人說他薄幸,還有人說他下流無恥、心術不正:
綜其一生行跡,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為可惡也。豈其多情哉?實多詐而已矣。
——陳寅恪
在陳先生看來,無論是為官,還是娶親,元稹的手段和目的,都是不可告人。
但無論怎么說,我們還是愿意相信,寫下《遣悲懷》和《離思》的元稹,提筆的那一刻,依然滿懷真情。
盡管,內心柔軟的人,通常都不會很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