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為某些情況做出讓步從而減少損失,這種方式便稱為以退為進。當然以退為進不僅在處理事務中發揮作用,更能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體現其成效:比如,遇到因意見不一而鬧的不可開交的情形時,互相做出讓步,退一步海闊天空,事情解決了以后雙方也不會因為這件事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退”,在人的第一反應里是個貶義詞,它包含了“逃跑”,“躲避”等具有貶義色彩的含義,仿佛“退”字出口就注定是個逃兵,但在另一方面“退”會讓某件事在僵持的局面中脫離僵局,從而變得輕松簡單。我記得那是我剛剛學會下跳棋的時候,想和媽媽來一場筆試,但當比賽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媽媽將自己手中的棋子后退了一步,我心想,媽媽真傻居然用這么明顯的方式來讓著我,然而媽媽下一步的舉動讓我大跌眼鏡。那顆棋子恰好巧妙的繞過我設好的障礙,最后竟一步就可以到達終點。我選擇了橫沖直撞,并不考慮其他,而媽媽的做法讓我得到了太多的反思和感悟。
當我們在“進”的同時,如果可以充分利用“退”的協助的話就可以事半功倍,它們的結合運用會讓成功率提高很多,一味的埋頭前進你或許看不到退一步之后的那條環境優美的捷徑,讓你更快到達終點。
無論是“進”或“退”,都可以讓人成功,只不過,“退”有時會成為“進”的捷徑,有時卻會變成“不思進取”的理由,人在往前走的路上有幾次“以退為進”,人生漫漫長路就不再漫長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