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我寧愿你不善良》,做人的標準,以善為前提,然而,又有多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時不善良呢。
三年間,據“女童保護”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被媒體曝光的性侵兒童案共幾千起。事實上,社會與學界的共識是,諸多主客觀因素造成大部分性侵兒童案難以被公開。那不是天使嗎?可愛的孩子,稚嫩的臉龐,為什么要去傷害,人性真的就泯滅到如此地步。
看過兩部電影,《熔爐》和《素媛》,前者仍舊會讓我從噩夢中驚醒,而后者帶給我的是不察覺卻會絲絲心痛的感受。
一部好的電影會改變一個國家。
-那個大叔想讓我給他撐傘
-我本想走開的,可是我還是想幫他,我覺得應該給淋雨的大叔撐傘
-所以我就給他撐了
-但人們都說是我的錯
-誰也不夸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素媛》
柔嫩的小花遭到暴風雨無情摧殘,受傷的豈止枝枝葉葉,更是那迎著陽光無憂成長的心。
假如善良成了原罪,你還為路邊的陌生人擔心嗎?
電影里的素媛是悲慘的,被醉酒大叔侵害,無良媒體鋪天蓋地大肆渲染,作為受害者的素媛一家仿佛成了周身污穢的恥辱之人,被四周詫異好奇的目光所包圍;她又是幸福的,她有愛她的爸爸媽媽,肯為她承擔的父親和心理醫生,因為,現實遠比電影殘酷,真實的“素媛”選擇了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把那段身心的痛苦拋卻。
"最孤獨的人最親切,受過傷的人總是笑的最燦爛,因為他們不愿讓身邊的人承受一樣的痛苦"
“我總想睡一覺就能回到過去,可早上起來發現,還是沒有任何變化,太傷心了...以前奶奶說,哎喲要死要死了,這大概就是人活在世的意義”
《素媛》讓我看到了親情和友善的話,那么《熔爐》就是一個無解的命題。
校長和老師對未成年的殘疾兒童長時間的進行性侵犯和虐待,被人告發卻最終逃脫了法律制裁,把矛頭直指司法不公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律的缺失。
如果說《素媛》還有溫情,那《熔爐》全程壓抑。因為熟人有可能是危險的惡魔。
本以為學校是孩子成長做人的最佳選擇,可是在《熔爐》里,那是噩夢,聾啞孩子本就失去了一些生活的色彩,可是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帶給他們的則是心靈上無法磨滅的傷害。
孩子用他們稚嫩的雙手去迎接你明天,可是世界報以他們滿滿的惡意。當孩子的心靈不再陽光,躲在陰暗的角落,用惶恐的雙眼去看世界,來來往往那么多人,誰能成為他們的依靠,誰又能撫慰他們的心。
正義會戰勝一切,可是悲痛過后的傷害絕不會隨著時間流逝。
真的很喜歡這句話,我們總在事發后痛哭流涕,悲天憫人,而源頭很少有人去追究。我從不信戀童癖是一種病,因為我相信天使不該受到傷害,哪怕是一種病。
我們之所以戰斗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冬天之所以那么冷是為了告訴大家身邊人的溫暖有多重要。世界上最美麗最珍貴的,反而是聽不見且看不清的,只能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熔爐》
也許會是護士 潔白而溫暖
也許是哲學家 啟迪黑暗
每張小小臉龐
我們都該仰望每一個小孩都是 一道光
給小孩作夢的床 給小孩遠眺的窗
看他們會帶我們 到多美地方
給小孩遠揚的帆 給小孩勇氣的槳
這世界一定會變得 更明亮
也許有好歌聲 撫慰了憂傷
也許在實驗室 找到答案
每雙小小手掌 都該放進希望
每一個小孩都是小太陽
給小孩作夢的床 給小孩遠眺的窗
看他們會帶我們 到多美地方
給小孩遠揚的帆 給小孩勇氣的槳
這世界一定會變得 更明亮
給小孩擁抱和糖
給小孩吻和柔軟
等他們變成大人 不覺得缺憾
給小孩燈和信仰 給小孩美和真相
這世界一定會變得 更簡單
給小孩一些高山 給小孩幾片海洋
讓他們受一點傷 而謙卑勇敢
給小孩愛和分享 給小孩家和翅膀
就算很平凡但至少 很善良
這世界一定會變得 更天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給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