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碳中和、綠色金融和ESG?
所謂“碳中和”,就是要實現二氧化碳的凈排放量降為零。現在全球政府對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避免氣候災難還是有比較強的共識。問題是,人類生活總會產生二氧化碳啊,怎么辦?兩種方法:一是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減排);二是技術開發,創新去除掉溫室氣體。
跟碳中和一起的還有個碳達峰。經濟發展和碳排放是倒U型關系,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后,碳排放就會達到峰值。像我們中國現在提出要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就是“雙碳目標”,是我們國家目前最重要的一個政治任務。
那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我們會把碳中和、碳達峰放到這么高的位置上?
直觀來看,這些事情對我們經濟的增長其實是有負面影響的,比如火電、建材和化工,這些行業的產出就會受到直接影響,讓GDP受損。但是你再想想今年課程里講過的“熟經濟”(01|熟經濟:2021年之后的中國經濟全貌),就會有點明白,這其實是中國經濟人到中年的轉型突圍。
對一個能源消耗大國、制造業大國來說,新能源、電動車、新材料等等,這些都是“青春期行業”,是未來增長的方向;另一方面,這些產業都需要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來支撐。所以,從國家層面,碳中和、碳達峰,算是中國“破中帶立,著眼未來”的轉型戰略。
那啥叫綠色金融呢?大體上可以說是“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金融活動”。我們國家,凡是為環保、節能、清潔能源這一類項目提供的金融服務,都叫綠色金融。比如,商業銀行為節能減排企業發放的貸款,就屬于綠色貸款。像三峽集團、國家能源集團,這些企業發行的、用于支持綠色項目的債券, 就屬于綠色債券。
總結一下,碳中和是個目標,但是要實現這個目標是要花錢的。綠色金融就是為實現這個目標來籌措資金的手段。
這里稍微提一句,跟綠色金融、碳中和經常一起出現的還有個ESG(ENVIROMENTAL,SOCIAL,GOVERNANCE)。
E就是環境,S是社會責任,G是公司治理。這是一套從非財務角度衡量企業是不是“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算是現在全球的一個潮流,強調企業要從單純追求自身利益到追求社會責任最大。
而很明顯,環保、減排、科技創新、實現“雙碳目標” 就是現在中國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之一,所以ESG的評價標準有時候會被用在綠色金融里。
相關財富工具是什么?信貸政策
弄清了這些基本概念后,我們下一步就需要看看,跟這些概念相關的財富工具有哪些。
市面上講到這些工具的時候,經常是長篇大論,讓人云里霧里,其實沒那么復雜,我總結了一下,目前主要的工具有三種:
第一,綠色信貸
第二,綠色債券
第三,相關貨幣政策工具
其中,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和普通的信貸、債券本質完全一樣,就是融資工具,只不過是一種“定向融資工具”,定的這個向就是“碳中和相關產業和項目”。
比如,銀行會向那些從事與綠色發展、環保、節能相關的企業或機構,提供貸款扶持,實施優惠性的低利率,這就是綠色信貸。
綠色債券更標準,就是那些重點綠色行業發行的債券,比如三峽發行的風電項目的綠色債券,工行發行的“一帶一路”綠色氣候債券。
還有一些是跟我們個人和家庭有關的。
比如,你要是購買節能型或者新能源車的時候,銀行會給你提供綠色消費貸。和其他燃油車貸比,這種綠色汽車消費貸放款比例高,期限長,還款方案也靈活。
如果你買的房子是綠色建筑(國家有規定和評估),你就可以申請“綠色建筑按揭貸”,期限、額度,甚至利率上都比較優惠。
到2020年底,央行公布國內綠色融資規模大概在13萬億左右,但是13萬億中,債券不到1萬億,其中絕大部分是信貸。
你說,這意味著什么?
結合我剛才說的,“碳中和”是個“破中帶立,著眼未來”的轉型戰略,你會發現,所謂的綠色金融,這是信貸政策,綠色是個帽子,指揮和引導資金往國家戰略方向流動。本質上跟2010年開始國家引導加大對戰略新興投資和消費信貸投放,嚴控‘兩高一剩’(高污染、高耗能、過度產能)的行業信貸規模,并無本質差別。
如果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的引導性還不夠明顯的話,那么第三種,相關貨幣政策工具,就已經是明示,直截了當跟金融機構說——我堅決支持你支持新能源,碳中和等相關新行業。
怎么支持呢?目前來看有三種途徑:
第一種是信用支持。如果一個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放綠色信貸,那么你就可以拿質量比較好的這些信貸債券作為抵押品,獲得央行的再貸款,比如短期的SLF(常備借貸便利),中期的MLF(中期借貸便利)。
第二種是績效考核。從2016年以來,央行對銀行的宏觀審慎評估中,“綠色績效”被納入考量。一個銀行如果被評估為“更綠色的銀行”,央行就可能降低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相當于多給銀行點錢,擴張銀行的信貸能力。意思是,你如果往綠色、低碳方向貸款,我就讓你多貸。
第三種是提供增量資金。這是2021年11月8號剛剛推出的碳減排支持工具,可以說是央行擼起袖子直接示范了——鼓勵金融機構向清潔能源等重要領域發放低息貸款。
多低呢?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大致持平,即一年期利率3.85%、五年期利率4.65%。對很多企業來說,這個利率水平相當低了。所以,這個鼓勵辦法特別直接,如果你給碳減排重點領域和相關企業發放了符合條件的貸款,央行就會按照貸款本金的60%給你提供資金,利率1.75%,為期一年,可展期兩次。
這是神仙利率啊,比銀行間市場的隔夜拆借利率還低(近一個月隔夜拆借利率的均值在2%左右)。
我在文稿后面放了碳減排支持工具的重點領域的總結,感興趣的同學不妨看看,是否跟你沾的上邊。
碳中和,綠色金融還意味著什么?漸進式貨幣寬松政策
說到這里,這局棋的實質你應該清楚了,碳中和、綠色金融這些都是國家產業政策、信貸政策的一部分,就是要讓資金向這些“轉型戰略陣地”轉移。碳中和概念股的被熱捧,這里面既有基本面,也有情緒面的影響。
從基本面來說,這些行業面臨的融資環境、稅收環境都明顯友好,這對企業的利潤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那些被視為“重點”的行業和企業,明顯日子會比較好過。而從情緒面來說,今年市場價格對政策特別敏感,因為今年政策整體偏嚴厲,這里好不容易碰到個政策給綠燈的,很難不亢奮,非常可以理解。
那說到這里就完了嗎? 沒有。
你再琢磨一下,前面我講的央行的相關貨幣政策工具,實際上都是在“釋放資金”。像碳減排支持工具,就是直截了當的“貨幣投放”。那么,不管是給金融機構的再貸款,還是降低給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也都是在釋放資金。
因為相關企業拿到了碳中和綠色金融的資金,那么他們本來會占用的部分額度就會被其他的行業占領,這樣貨幣的總量就增加了。
這是什么呢?聰明的你應該知道了,這是一種變相的貨幣寬松。
碳中和是中國最容易和全球發達國家達成合作對話的機制之一,也是一個非常符合中國戰略方向的領域。所以,這是一個國際政治氛圍友好,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貨幣寬松手段。它增加了一個貨幣投放的通道,但是又完全和之前貨幣政策穩定的基調不矛盾,不管是在市場,還是在政策上都沒有阻力。
目前來看,雖然國家投放的總量不算大,但這其實是創造了一個新概念,一個新市場,后期可以逐步、穩定地增加。這其實也符合我國政策的一貫調性,漸進式。對,這就是一個漸進式的、相對定向的貨幣寬松政策,這也是為什么相關行業的資產價格會上漲的原因之一。
總結
1. 碳中和是目標,綠色金融是實現碳中和的金融手段,而ESG是綠色金融實施中的一些評價標準和體系。
2. 綠色金融和碳中和是信貸和產業政策,綠色是個指揮棒,引導著資金往國家戰略方向流動。
3. 更深層次來說,綠色金融在某種意義上看,其實是中國的一種漸進式的貨幣寬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