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階段:如有無冕之王,本該此生擔當
這部電影對于94年香港的影壇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那年的香港電影票房像是中瘟疫一樣,以往大收特收的暑假檔期平均票房竟然不過七百多萬,全年票房未達四百萬的影片有六十多部。而《金枝玉葉》連續放映兩個月勢頭不減,票房直收三千萬,又拿下了同年度暑假檔期收入冠軍,名列全年十大賣座電影。
本片的創作團隊為UFO電影公司,其中的成員之一就是本片的導演陳可辛,他們向來以追求影片質量著稱。
本系列兩部電影中的眾多昂貴家居和裝潢都是貨真價實的名家手筆,自然耗費不少,真正當得起“金枝玉葉”四個字。
電影的第一部主要講述了袁詠儀、張國榮、劉嘉玲三人之間的嬉笑姻緣,劉嘉玲作為當紅歌手,張國榮則扮演她的音樂制作人和男朋友,而袁詠儀則是二人的超級粉絲。一次偶然的新人招選,讓張國榮簽下了女扮男裝的袁詠儀作為新人來栽培。
這樣的一個設定才會出現后面諸多嬉笑怒罵的感情事件,比如張國榮和袁詠儀本是自然的男女戀愛,但是由于袁詠儀的假扮,讓張國榮以為自己變成了gay,而劉嘉玲也由于袁詠儀的男子身份,借她作為氣張國榮的籌碼。
整部片子在這樣現代版童話故事中進行,戲謔搞笑,但是卻又讓觀影者真真切切感受到像顧家明(張國榮飾演)說的:“男也好,女也好,我只知我鐘意你?!?/p>
而第二部的整容更加強大了,除了第一部的原創之外,梅艷芳也加入到這個現代童話愛情中,這次換做袁詠儀變成了lesbian,喜歡上了梅艷芳飾演的退隱歌手,而三角愛情故事依然在張國榮、袁詠儀、梅艷芳三人之間進行著,同樣的搞笑和煽情彌漫整部電影之中。
本系列的兩部電影,更是讓當時退出歌壇的張國榮推出了自己的兩首不朽歌曲:《追》和《今生今世》,全片也在《追》的深情歌聲中慢慢的流淌,讓觀感愈發暢快,此時的張國榮,演技已經完全成熟,走向了第三個電影發展階段。
這部電影看的人不少,但是堅持看完的人不多。而堅持看完的一般都會看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直到完全忘記自己看過,和第一遍看的時候一樣,不知道這部電影在說什么,這才是看這部電影的最高境界!
額,好吧!我承認上面一段完全是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其實這部電影不難,只是王家衛用了太多碎片式的片段,導致這部電影的故事不全,人物飄忽,自然很難讓人明白。
不過看這部電影其實不一定要看懂它,你可以只是去看,看到它的畫面、聽到它的配樂,讀懂它的臺詞,那就夠了,畢竟,對于這種電影的解讀真是太多,多到可以出一本書都不止。
所以我們不需要用看書的心態來看它,只需要用聽詩的心態來解它。張國榮在此片中的表演相當于一個視角,我們對于故事的理解基本就是通過他這個西毒歐陽鋒的敘述來的。
不過也正好,此時張國榮38歲,有著接近中年男人的成熟,加上繚亂的胡須,不羈的打扮,這就像極了狂傲一世的西毒形象。
多面手的哥哥所能飾演的角色到底有多廣,這部電影就能看出來,逗逼張國榮和袁詠儀鬧場中華滿漢全席,片中大量搞笑橋段,絕對讓人噴飯不止,這部片子最好別再半夜空腹情況下享用,不然真的會口水直流三千尺!
讓人頗為意外的是,這部美食電影的導筒竟然是由徐克執掌,徐老怪向來以拍攝武俠片和鬼怪片著稱,此次的美食電影算是他的一次新試水了,但是讓人驚訝的是,電影中的美食制作場面相當驚艷、考究,絕不含糊。
作為合家歡電影的代表作,和新藝城諸多的“喜事”系列不同,本片以美食挑戰賽作為電影的主線,各個支線人物都是圍繞主線的曲折而變化,所以電影看起來十分流暢自然,并沒有“喜事”系列中“肯德基全家桶”的口味。
這部電影是根據上世紀三十年被譽為“華語恐怖片的開山鼻祖”的《夜半歌聲》改編而來,而即使是原作也是翻拍自朗·錢尼主演的《劇院魅影》,但是華語版的《夜半歌聲》卻融入了中國特有的凄美愛情,而這一點從明代《牡丹亭》等偉大戲曲中可以看出溯源。
本片依然是兩岸三地傾力合作佳片,集合了香港的張國榮、臺灣的吳倩蓮和大陸的黃磊三位主角,張國榮此次突破了向來的俊俏面孔,在電影的后半部分換之陰郁、詭秘的形象,而面容也慘遭硫酸毀壞。
如果看過此片,應該知道張國榮在片中正面出場的形象并不多,但是我們卻能感受到張國榮無處不在的影子,這倒不是一味的捧他,而是有幾個原因造成的:
一是電影的名字“夜半歌聲”中的主角就是張國榮所謂的歌聲,也就是他所唱的歌曲;
二是開頭前半個多小時隨著仆人老馬對黃磊交代故事,讓我們有先入為主的印象,造成了張國榮始終在場;
三是故事的安排,本片的故事始終圍繞張國榮飾演的劉丹平展開,隨著劉丹平的傳奇事件、戀愛故事、后臺操控、情人見面以及最后的報仇雪恨,都是讓并不經常露面,但是卻無處不在的劉丹平成為整個事件的操控者;
四是張國榮純熟的演技,讓人流連忘返的鏡頭神態,這算是本片留給我們最大的感動。
本片之后,張國榮和黃磊的私交也很深厚,為當時身為內地當紅流行歌手黃磊的轉型給出了不少寶貴的意見。
之后在2003年張國榮跳樓自殺之后,黃磊在2004年推出了自編自導自演電視劇版的《夜半歌聲》,自然能看出兩人的交情之深,和黃磊對于張國榮的追憶。
看完此片之后,才覺得真實的影像人生的艱難和不易,片中的信息量太大了,理想和現實、愛情和事業、成功和失敗,藝術和金錢,幾乎讓你覺得本片不只是一部敘述拍三級片的電影,而是一部講述每個人都可能會面對的影片。
張國榮在本片中飾演一位郁郁不得志的青年導演阿星,在失業一年的時候,突然接到一部三級片拍攝通告,這讓一心打算做電影藝術的阿星感到萬般糾結。
因為,如果他再不拍電影,就沒有什么做導演的機會了,但是如果接下這部三級片的拍攝計劃,那么自己以后的聲譽又可能毀于一旦。
不過現狀總是能讓人們把選擇的機會丟進垃圾桶,走上那條必須要走的路,阿星也一樣,他選擇了拍這部名叫“色情男女”的三級片(沒錯,這是本片的第一個自黑)。
自黑的不只是電影的名字,更有本片導演爾冬升的自黑,在本片扮演導演自己的劉青云就是大大自黑了一把,讓自己拍的電影票房慘敗,最終在和一個追求電影夢想的青年傾吐自己的心聲之后,跳海自殺。(你沒看錯,爾冬升在電影中宣告了自己的死亡······)
電影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寫實般地描述香港那些年,拍攝三級片背后的故事,包括請來了徐錦江和舒淇這二位當年三級片的紅角兒,自述三級片路上的辛酸故事。
其實很多人看到舒淇和徐錦江在電影中袒露心聲的時候,已經不再覺得電影是在搞笑色情了,而是人生的無奈和背后的心酸。
就如同張國榮飾演的阿星,一心想去追求電影中的藝術,然而為了自己的出路也不得不接手三級片的活兒。
更令人感動的是他們這伙人并沒有消極地對待,而是在那些日本電影大師的早期情色片中找靈感。(據說當年張國榮為了演好這個角色,特地找了幾部日本的情色片仔細揣摩,哥哥這也是夠拼的?。。?/p>
本片憑借出色的故事,以及虛幻和寫實的結合,讓爾冬升在第47節柏林電影節拿到了金熊獎的提名,足見本片在質量上的認可度。
如果你想去看看那些真正為了理想而拼搏的人,比如爾冬升、舒淇、徐錦江和一票當年為了理想而犧牲了一些東西的人,本片絕對是最佳選擇。
這部片子看的人太多,說的人也太多。
喜歡它的人都說他把何寶榮和黎耀輝的同志戀情描述的比異性戀都真切,不喜歡它的人則有著各種亂七八糟的原因。
因為我是喜歡的,自然也不知道不喜歡它的人具體有什么原因······
張國榮自己曾經說過:“這部電影是同志版的《阿飛正傳》?!?/p>
也對,畢竟梁朝偉飾演的黎耀輝苦逼似的被張國榮飾演的何寶榮虐,這和《阿飛正傳》中的張曼玉和劉嘉玲一樣,都是被張國榮肆意虐戀的對象,但是出于對哥哥顏值的迷戀,最終還是憑一句:“黎耀輝,不如我們從頭開始”所打動。
電影中南美的風情畫像是每個人對于異域戀情的渴望,長鏡頭中的大瀑布就像是彈著吉他的西語老人,訴說著年輕時候的愛情。
電影是根據真實的紅色故事改編而來,這是張國榮在內地拍的第三部電影,比起前兩部藝術風格電影(《霸王別姬》、《風月》),這部影片中規中矩,走主旋律,由于張國榮自身的面容特點,飾演這類電影,總覺得不太適合。
李仁港的電影向來以動作槍戰片出名,本片倒是例外,由張國榮、常盤貴子主演的這部浪漫愛情片,讓李仁港在人物塑造和情感細節的描畫上被一票觀眾所認可。
電影講述的是常盤貴子飾演的瞳和張國榮飾演的達也在即將結婚之際卻遭遇車禍,達也不幸死去,只留下了瞳一個人孤獨存在。
瞳為了追尋達也以前的蹤影,去了之前約定好的香港,意外遇到了在執行警方臥底任務的家寶(張國榮飾演),瞳瞬間呆掉的同時,家寶為了逃避警方的追捕和迎面而來的瞳瞬間接吻。
新一段的愛情故事就是這樣展開了,當然之后少不了現在看來頗為俗套的愛情故事,包括瞳讓家寶替代達也的身份,陪她渡過一天的愛情時光之類的。
而電影就是在兩條線索中進行,主線是家寶和瞳的相愛故事,輔線則是家寶臥底身份被警方內鬼陷害的故事,兩線交錯,讓這部愛情電影顯得剛健又溫婉,既有香港槍戰動作戲的凌厲,也有日式愛情片的清新。
所以即使是一般的愛情進行曲,由于張國榮和常盤貴子的傾情演繹,讓本片質感完全不同,加上本片在整體色調上用的是偏冷的色調,常出現細雨、海岸、夜景、馬場等一系列爛漫場景;電影的原聲音樂更是在片中充當了相當重要的愛情角色,配樂和畫面的契合度讓人想起了王家衛和昆汀的音樂品味。
而張國榮和常盤貴子的神采就像流星般的存在,只有那么一瞬,但是只要我們能記住那么一瞬,貌似也就足夠了。
張國榮最后的兩部電影都是由“無限映畫”的羅志良執導,一部是這部槍戰片《槍王》,另一部則是被傳為成為張國榮自殺重要原因的恐怖片《異度空間》。
其實這兩部電影的氣質的確很相似,槍王雖然主打的是動作片,而不是心理恐怖片,但是整個電影的色調和氣質相當壓抑。
張國榮也奉獻了熒幕上的另類表演,所飾演的槍王Rick內心壓抑,并在一場意外中為了救女友而開槍自衛殺人,導致后來成為了噬血的殺人兇手。
電影的主體部分就是刻畫Rick如何在精神異常的情況下,一個人殺傷幾十名警察,并最終死去的故事。
其實這樣一個單線敘述的故事并不太出彩,這部電影之所以成為張國榮的代表作,就在于他對于Rick歇斯底里的演繹,將人物內心的糾結演繹的絲絲入扣,如何從一個內向自大的神槍手變成一個噬血狂魔。
就像剛才說的,這部制作一般的電影卻讓張國榮的抑郁癥倍增,其實人的心結很難說忘記就能忘記,片中的張國榮飾演的jim就是希望通過心理學的方法忘記最痛苦的事情。
不過只要心魔存在,總會爆發,而且時間越久,爆發的力量越強,jim壓抑自己那么多年,阿昕的出現也只是一個引子而已,他最終都會把多年的愧疚用自殺或者其他的方式來發泄。
可能2003年張國榮的死去并不一定是這部電影所致,一個一生都追求完美的藝術家,在他的人生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一部小小的電影并不會對他產生什么,但是,《異度空間》這個火星,卻讓他最終不堪生命的重負,選擇了死亡。
他,尚未走遠,依然很近,
在身邊,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