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
? ? ? ? ?相信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歷,桌子一定要擺得整整齊齊,朋友圈發圖一定要九宮格之類。然而看到別人只發八張圖雖然嘴上會笑笑說“強迫癥不能忍”,但實際上真正認為自己患有精神病學上的強迫障礙的人,恐怕不過寥寥。
? ? ? ? ?一是現在很多醫學術語已被濫用,如Papi醬就做過某期視頻,調侃說“這年頭,沒個什么病,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二來許多人或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或行為屬于疾病,TA們認為自己隱藏的、潛在的念頭是有罪且令人羞恥的秘密,因為不了解而避之不談乃至忽視。
? ? ? ? 神經科醫生弗蘭克·拉馬涅爾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強迫癥,便根據自己的多年從醫經驗,將強迫癥患者病例分門別類,寫作《走出強迫癥》一書。
? ? ? ? 作者對強迫癥的定義有二:強迫思維與強迫行為,二者其實是不同的概念。
? ? ? ? 強迫思維,指腦海中的畫面、沖動,某個念頭,總是不自主不可控且令人不快的,會導致不適的情緒狀態,偶爾會促使強迫行為發生。如會不自主地產生“希望最愛的人患上癌癥”的念頭;如戀童癖強迫癥患者,在面對小孩時,會被非自主的戀童畫面縈繞,但他其實并不是戀童癖患者。
? ? ? ? 強迫行為,是精神或行動上的自主且有意識行為,目的是緩解不適或讓自我感覺更好一些。比如,檢查、重復做過的動作、清洗、把東西排成一條線。
? ? ? ? 《走出強迫癥》一書旨在讓更多人了解強迫癥,為患者自己卸下沉重的包袱,學會去自救,也學會去救助他人。
? ? ? ? 為了更自由地享受生活,我們都需要關注自己,了解自己,悅納自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
? ? ? ? 作者首先介紹不同的強迫癥類型,正如他所說,希望病人能夠自我認識并敢于咨詢,因此在書中介紹了不少比較容易被人忽視的癥狀。
? ? ? ? ?迷信強迫癥,在于為避免災難降臨而做出某些舉動。與反復檢查門窗不同,迷信強迫癥患者想的是“如果我沒有重讀這封信七遍(固定數字),我的親人就會死”,這是帶有迷信色彩的強迫行為。
? ? ? ? 這讓我想起向飛機發動機扔硬幣祈福的老太太,還有數不盡的旅游景點的許愿池,未必不帶有迷信強迫儀式的痕跡。
? ? ? ? ?宗教強迫癥,源起于恐懼違反規矩或懷疑自己違反了規矩。一患者的宗教信仰中要求上廁所時不可以想到神,而她卻總是不自主地在衛生間浮現神的念頭,使她覺得自己有罪、褻瀆神靈,這是強迫思維。
? ? ? ? ?另外還有這樣一個案例,患者擔心自己在給老板的文件上寫了:“親愛的大蠢貨,我鄙視您”這樣的字眼而反復檢查50遍,這種害怕自己受沖動驅使而不自知做過令人不快的事的恐懼,被作者稱為攻擊性強迫思維。
? ? ? ? 為了驗證自己不是同性戀,通過瀏覽相關的網站尋找排斥的感覺;總是害怕自己對動物有欲望;不敢居住在學校附近因為害怕自己會去騷擾兒童。以上種種強迫懷疑和需要確認自己沒有這些怪癖的人被作者叫做同性戀、戀童癖、戀動物癖強迫癥患者。
? ? ? ? ? 這樣的病人本身是絕對沒有這些癖好的,他們只是無法遏制住懷疑自己有此癖好的侵入念頭,甚至不相信自己沒做過令人不安的事情。
? ? ? ? ?不難想象,強迫癥患者因為不斷侵入自己腦海的各種可怕的念頭,承受多大的痛苦與壓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3
? ? ? ? ? 日常中我們常聽人說起的所謂“強迫癥”,如潔癖、排列有序、反復檢查等等,其實并沒有嚴重到疾病的程度。
? ? ? ? ? 作者在文中提到與潔癖相關的清晰強迫癥,患者認為周圍的一切都是被污染的,因此不愿意出門,不愿意碰觸認為是臟的東西,他們常常需要反復清洗甚至到出血的程度;檢查強迫癥則是普通人比較熟悉的,檢查門窗、文件、數據,患者的病態程度自然是遠超普通人的;另外還有“想要知道”強迫癥,一般是針對某個人或某些事,譬如特定某人的每分每秒都要了解,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清楚知道,如果錯過了會陷入深深的焦慮;囤積也是一種強迫癥,認為所有的物品總有一天會用到因此不愿意舍棄,患者的囤積物甚至可以將自己家和父母家都攻占;囤積強迫癥中特別提到有種情況,患者因為擔心會不小心將重要的文件或物品扔掉,因此不愿意扔任何東西,故最后導致物品堆積如山,等等。
? ? ? ? ?總而言之,真正的強迫癥患者其實都是深受其害的,疾病帶來的病態的焦慮往往讓一個健康的人被折磨得苦不堪言。根據作者自己治療強迫障礙的患者經歷描述,我們才得以窺探到真正的患者的內心,了解到他們是如何深受折磨,如何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甚至無法得到理解與救助。
? ? ? ?痛苦在于,沒人知道他的痛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4
? ? ? ? 在作者提到的強迫癥患者中,有強迫思維的念頭,如攻擊傷害他人、褻瀆神靈、猥褻兒童之類不受控的侵入想法,常會使其以為自己需要為這些念頭負責,因而感到自己的本性或許不善,認為自己是危險的人,故而終日被痛苦縈繞、不敢與他人親近。
? ? ? ? 許多治療強迫癥的精神科醫生將治療重心放在對侵入念頭的解讀上,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企圖去尋找疾病的來源。
? ? ? ? ?例如面對戀童癖強迫癥患者,傳統的精神科醫生會解釋道,病人之所以會不自主的出現猥褻兒童的念頭,或者害怕自己會猥褻兒童,是因為病人潛意識里有這樣的欲望并將其壓抑下來,因為得不到宣泄而形成反復出現的念頭。
? ? ? ? 然而按此說法,大多數的病人都會因此越發痛苦,以為這些思想反映了自己的“惡”的真實本性。
? ? ? ? 作者認為這一方法對治療強迫癥無濟于事。
? ? ? ? ?在他的解釋中,這些不好的念頭是“異 我的”,即與本人的思維系統相悖。譬如過馬路時總是想到發生車禍,這個侵入念頭讓人感到害怕并憎惡自己。但其實這只是一種機能障礙的結果,與主觀思維無關,甚至與本人的思維系統相悖。
? ? ? ? ?人不該為不自主的念頭負責,意識到這不是自己的責任,會讓很多人放下心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5
? ? ? ? ?在治療強迫障礙的過程中,作者采用行為認知療法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式。
? ? ? ? ?所謂行為認知療法,簡單來說就是從行為上進行校正。行為主義學派的觀點,是人的情緒、行為等都是可以通過環境影響、觀察模仿學習和強化形成或改變的。
? ? ? ? 運用在治療上,作者常常讓病人給自己感到焦慮的事物按焦慮程度從低到高排出等級。比如清潔強迫癥患者,患有清潔強迫癥的患者面對一切“臟”事物都會感到焦慮,激發想要清洗的沖動。
? ? ? ? 治療時,可以如下排序:
“觸摸一張放在桌上的白紙
觸摸一張他人遞過來的白紙
觸摸一張有腳印的紙
觸摸鞋底
抓一些灰塵......”
? ? ? ? ?從焦慮等級最低的行為開始,觸摸一張放在桌上的白紙后,表明此時的焦慮程度(若焦慮分1~10級,此時是什么等級),如果焦慮可以克服,再循序漸進進行高焦慮等級的行為。
? ? ? ? ?由于很多強迫癥患者無法自己獨立完成后面的高焦慮等級行為,常常需要醫生的鼓勵與示范,如果醫生先觸摸鞋底,患者也許會模仿同樣的行為。
? ? ? ? ?另外,如檢查強迫癥這樣行動上的強迫行為,最好的治療方式是不去檢查,行為做完后立刻拋諸腦后,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要做出強迫行為。這種強迫癥常常是患者知道所有的事情都已安排妥當,故自己的行為毫無意義,他們只是克制不住涌起的焦慮,而此時去“檢查”只會加重強迫行為。
? ? ? ? ?治療精神上的強迫行為,如一直在大腦中回憶檢查的過程,或反復出現不好的念頭,可以用朗讀的方法。將引起自己焦慮的念頭寫下來反復朗讀,讀的文本正是會引起自己焦慮的侵入念頭,故患者此時會想要做出強迫行為緩解焦慮,但由于不間斷的朗讀使大腦此時無暇顧及這種焦慮,就形成了無視焦慮不采取行動的模式,由此可以推廣到更多的情境中,使強迫行為緩解。
? ? ? ? ? 以上治療方式最好是在醫生的幫助下進行,真正的強迫癥患者可能是很難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的。
? ? ? ? ?不過正是由于這本書的出現,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強迫障礙,也讓許多深受折磨而不明所以的人更了解自己,從而想辦法去醫治。從焦慮的陰霾中走出來,才能感受到溫暖和陽光。
? ? ? ? “讓更多的人認識這一疾病、學著自我治療,從而能自由的生活,我便心滿意足”,這或許,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