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張國榮,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男明星之一。
一生榮耀,為人謙和,受到很多人尊重和愛戴。
有金錢,有地位,有榮譽,有愛人。卻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2003年4月1日晚上,張國榮因抑郁癥病情失控從香港一家酒店24樓健身中心墜下,終年46歲。據經紀人和醫生反應,生前的張國榮非常痛苦,受抑郁折磨。在遺書中表示,一生沒做過壞事,為何如此?
他擁有普通人所羨慕的明星光環,地位、榮華富貴,似乎滿足所有幸福的條件,但是他卻不快樂,很多人為此不理解。
如何能擁有幸福?幸福也需要一種能力
我們都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幸福感越多。但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看到那么多原本我們以為夠幸運幸福的人卻活的不快樂。
幸福需要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一種感知力,感受力。能即時感受到此刻的幸福,與外貌、金錢、地位等外在條件無關。
有幸福能力的人盡情感受到當下的快樂,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并能珍惜當下的時光。不沉迷于過去,又不過分憂慮未來。
張國榮,失去了幸福的能力。
即使擁有無數的掌聲、粉絲和榮譽地位,他沒有幸福的感知力,感受不到幸福。無法活在當下,活在現實中。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是灰暗陰霾,一切都索然無味。這種痛苦會持續摧毀一個人的心理能量,擊垮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并非心情不好,或者矯情而已。
幸福的反面是麻木,抑郁的反面并非快樂,是活力。
我們可能會因為喜歡的事物、一次旅行、一次他人的肯定、一次小小的成功而歡欣鼓舞,而沒有幸福能力的人是不會因此感受到快樂的。麻木已經是日常的主旋律,抑郁癥更是如此,對于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原本喜歡的興趣愛好都覺得了無生趣。
沉浸在無盡的孤獨感中,不可自拔。
我們往往追求幸福,認為幸福在遠方,在自己期待的未來里,卻不知幸福就在當下。幸福就在自己身邊
很多人說,等我有錢了,我就滿足了,我就幸福了。
很多人說幸福是要給家人,給孩子很好的生活條件。于是馬不停蹄地追求著幸福。卻沒有時間和家人吃一頓飯,耐心地聽一聽家人說話,陪孩子好好玩耍。放棄了很多美好的當下瞬間,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不確定的未來。
幸福的感知力從當下清晰地認識自己開始,敏感地捕捉快樂,感受生活的魅力,對幸福的感知力會越來越強。
不沉迷過去逃避現實,不過分憂慮沒有發生的事情。感受此刻的感受,保持正念,你的幸福終將來臨。
本人原創文章,頭條號首發,今日頭條搜索“女性心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