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李白是大唐近體詩鼎盛之關鍵——紀念御封詩人李白誕辰1324周年∣新韻+拗救
世界李白研究總會國際有限公司? 魏裕昌
(2025年2月8日)
近體溯源始永明,南齊武帝年號清。
平上去入雙疊采,抑揚頓挫八病扔。
一簡音韻講跌宕,兩言輕重說縱橫。
何遜陰鏗論規(guī)范,鼎盛關鍵白大成。
?
一、說明
1、律絕16表(七律-仄起平收-首韻):
⊙仄平平⊙仄平(韻),⊙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仄(不),⊙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不),⊙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仄(不),⊙仄平平⊙仄平(韻)。
2、平仄韻對拗:
近體溯源始永明,⊙仄仄平⊙仄平,韻十一庚。溯仄應平,三可不救。永明(483-493)。
南齊武帝年號清。⊙平⊙仄平仄平。韻十一庚。年平應仄,號仄應平,五拗六救。
平上去入雙疊采,⊙仄⊙仄⊙平仄,上仄應平,上拗下救。雙疊者雙聲疊韻。
抑揚頓挫八病扔。⊙平平仄⊙仄平。韻十一庚。揚平應仄,挫仄應平,二拗四救。揚平應仄,下救上拗。八病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
一簡音韻講跌宕,⊙仄⊙仄仄平仄,韻仄應平,講仄應平,跌平應仄,四拗五救,四拗六救。講仄應平,跌平應仄,上拗下救。
兩言輕重說縱橫。⊙平⊙仄平仄平。韻十一庚。說平應仄,縱仄應平,五拗六救。說平應仄,縱仄應平,下救上拗。言者句也。
何遜陰鏗論規(guī)范,⊙仄⊙平⊙平仄,遜仄應平,鏗平應仄,二拗四救。鏗平應仄,上拗下救。
鼎盛關鍵白大成。⊙仄平仄⊙仄平。韻十一庚。鍵仄應平,下救上拗。白者李白。
?
二、注解
1、李白是御封詩人,故而李白詩為御封詩。按[清]彭定求等《全唐詩》,李白詩25卷,1074篇。其實,李白詩有數(shù)萬篇,因顛沛流離,十有九丟,《全唐詩》僅是民間所征集到之少部分。
2、《詩經》是西周(前1046-前771)至春秋(前770-前476)中葉詩歌總集,計305篇(不含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等笙詩6篇)。其中,風160篇(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風19篇,鄘風10篇,衛(wèi)風10篇,王風10篇,鄭風21篇,齊風11篇,魏風7篇,唐風12篇,秦風10篇,陳風10篇,檜風4篇,曹風4篇,豳風7篇);雅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頌40篇(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司馬遷《史記》:“詩記山川、溪谷、禽獸、草木、牝牡、雌雄,故長于風。” 意:詩經者,長于風。
3、[南朝]陰鏗(511-563),字子堅,甘肅武威人,官至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著有《陰常侍集》3卷(存1卷,詩34首。其中,17篇似近體,17篇非近體)。[南朝] 何遜(466-519),字仲言,山東蘭陵人,官至尚書水部郎。著有《何遜集》(八卷,存卷一,詩97篇。其中,43篇似近體,54篇非近體)。
4、杜甫《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李侯[1]有佳句,往往似陰鏗[2]。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入門高興發(fā),侍立小童清。落景聞寒杵,屯云對古城。向來吟橘頌,誰與討莼羹?不愿論簪笏,悠悠滄海情。”(注:[1] 李侯指李白)。
5、杜甫《解悶十二首》:“其一,草閣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飛初。山禽引子哺紅果,溪友得錢留白魚。其二,商胡離別下?lián)P州,憶上西陵故驛樓。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流。其三,一辭故國十經秋,每見秋瓜憶故丘。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為覓鄭瓜州。其四,沈范早知何水部,曹劉不待薛郎中。獨當省署開文苑,兼泛滄浪學釣翁。其五,李陵蘇武是吾師,孟子論文更不疑。一飯未曾留俗客,數(shù)篇今見古人詩。其六,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即今耆舊無新語,漫釣槎頭縮頸鳊。其七,陶冶性靈在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孰知二謝[3]將能事,頗學陰何[4]苦用心。其八,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藤。最傳秀句寰區(qū)滿,未絕風流相國能。其九,先帝貴妃今寂寞,荔枝還復入長安。炎方每續(xù)朱櫻獻,玉座應悲白露團。其十,憶過瀘戎摘荔枝,青峰隱映石逶迤。京中舊見無顏色,紅顆酸甜只自知。其十一,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可憐先不異枝蔓,此物娟娟長遠生。其十二,側生野岸及江蒲,不熟丹宮滿玉壺。云壑布衣駘背死,勞生重馬翠眉須。”(注:[2] 陰鏗指[南北朝]陰鏗;[3] 二謝指[南朝宋]謝靈運與[南朝齊]謝朓。[4] 陰何指[南北朝]陰鏗與[南北朝]何遜)。
也就是說,近體詩起源于[南朝](420-588)陰鏗-何遜,而陰鏗-何遜是近體詩萌芽階段,李白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了[南朝]陰何詩是大唐成為近體詩鼎盛之關鍵。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孰知二謝將能事,頗學陰何苦用心。”杜甫肯定了李白在近體詩上的偉大成就和偉大貢獻,繼而成為史上第二顆近體詩之星。[南朝]陰何遺詩131篇。其中,陰鏗遺詩34篇(似近體17篇-非近體17篇),何遜遺詩97篇(似近體43篇-非近體54篇)。
?
三、[南朝]陰鏗遺詩34篇
(一)似近體
1、陰鏗《和侯司空登樓望鄉(xiāng)》
寒田獲里靜, 野日燒中昏。信美今何益,傷心自有源。
2、陰鏗《登武昌岸望》
游人試歷覽,舊跡已丘墟。巴水縈非字,楚山斷類書。
荒城高仞落,古柳細條疎。煙蕪遂若此,當不為能居。
3、陰鏗《晚出新亭》
大江一浩蕩,離悲足幾重。潮落猶如蓋,云昬不作峯。
遠戍唯聞鼓,寒山但見松。九十方稱半,歸途詎有蹤。
4、陰鏗《晚泊五洲》
客行逢日暮,結纜晚洲中。戍樓因嵁險,村路入江窮。
水隨云度黑,山帶日歸紅。遙憐一柱觀,欲輕千里風。
5、陰鏗《賦詠得神仙》
羅浮銀是殿,瀛洲玉作堂。朝游云暫起,夕餌菊恒香。
聊持履成燕,戲以石為羊。洪厓與松子,乘羽就周王。
6、陰鏗《游巴陵空寺》
日宮朝絕磬,月殿夕無扉。網交雙樹葉,輪斷七燈輝。
香盡奩猶馥,幡塵畫漸微。借問將何見,風氣動天衣。
7、陰鏗《秋閨怨》
獨眠雖已慣,秋來只自愁。火籠恒暖腳,行障鎮(zhèn)床頭。
眉含黛俱斂,啼將粉共流。誰能無別恨,唯守一空樓。
8、陰鏗《南征閨怨》
湘水舊言深,征客理難尋。獨愁無處道,長悲不自禁。
逢人憎解佩,從來懶聽音。唯當有夜鵲,南飛似妾心。
9、陰鏗《侯司空宅詠妓》
佳人遍綺席,妙曲動鹍弦。樓似陽臺上,池如洛水邊。
鶯啼歌扇后,花落舞衫前。翠柳將斜日,俱照晚妝鮮。
10、陰鏗《經豐城劍池》
清池自湛澹,神劍久遷移。無復連星氣,空余似月池。
夾筱澄深淥,含風結細漪。唯有蓮花蕚,還想匣中雌。
11、陰鏗《西游咸陽中》
上林春色滿,咸陽游俠多。城斗疑連漢,橋星象跨河。
影里看飛轂,塵前聽遠珂。還家何意晚,無處不經過。
12、陰鏗《觀釣》
澄江息晚浪,釣侶枻輕舟。絲垂遙濺水,餌下暗通流。
歌聲時斷續(xù),檝影乍橫浮。寄言濯纓者,滄浪終滯游。
13、陰鏗《詠石》
天漢支機罷,仙嶺博棊余。零陵舊是燕,昆池本學魚。
云移蓮勢出,苔駁錦紋疏。還當榖城下,別自解兵書。
14、陰鏗《侍宴賦得夾池竹》
夾池一叢竹,垂翠不驚寒。葉醞宜城酒,皮裁薛縣冠。
湘川染別淚,衡嶺拂仙壇。欲見葳蕤色,當來菟苑看。
15、陰鏗《雪里梅花》
春近寒雖轉,梅舒雪尚飄。從風還共落,照日不俱銷。
葉開隨足影,花多助重條。今來漸異昨,向晚判勝朝。
16、陰鏗《蜀道難》
王尊奉漢朝,靈關不憚遙。 高岷長有雪,陰棧屢經燒。
輪摧九折路,騎阻七星橋。 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
17、陰鏗《詠鶴》
依池屢獨舞,對影或孤鳴。乍動軒墀步,時轉入琴聲。
(二)非近體
18、陰鏗《新成安樂宮》
新宮實壯哉,云里望樓臺。迢遞翔鹍仰,連翩賀燕來。重櫩寒霧宿,
丹井夏蓮開。砌石披新錦,梁花畫早梅。欲知安樂盛,歌管雜塵埃。
19、陰鏗《班婕妤怨》
柏梁新寵盛,長信昔恩傾。誰謂詩書巧,翻為歌舞輕。花月分牕進,
迨草共階生。接淚衫前滿,單瞑夢里驚。可惜逢秋扇,何用合歡名。
20、陰鏗《和登百花亭懷荊楚》
江陵一柱觀,潯陽千里潮。風煙望似接,川路恨成遙。落花輕未下,
飛絲斷易飄。藤長還依格,荷生不避橋。陽臺可憶處,唯有暮將朝。
21、陰鏗《廣陵岸送北使》
行人引去節(jié),送客艤yǐ歸艫。即是觀濤處,仍為郊贈衢。
汀洲浪已息,邗江路不紆。亭嘶背櫪馬,檣囀向風烏。
海上春云雜,天際晚帆孤。離舟對零雨,別渚望飛鳧。
定知能下淚,非但一楊朱。
22、陰鏗《江津送劉光祿不及》
依然臨送渚,長望倚河津。鼓聲隨聽絕,帆勢與云鄰。泊處空余鳥,
離亭已散人。林寒正下葉,釣晚欲收綸。如何相背遠,江漢與城闉。
23、陰鏗《和傅郎歲暮還湘洲》
蒼落歲欲晚,辛苦客方行。大江靜猶浪,扁舟獨且征。棠枯絳葉盡,
蘆凍白花輕。戍人寒不望,沙禽逈未驚。湘波各深淺,空軫念歸情。
24、陰鏗《渡岸橋》
畫橋長且曲,傍險復憑流。寫虹晴尚飲,圖星晝不收。跨波連斷岸,
接路上危樓。欄高荷不及,池清影自浮。何必橫南渡,方復似牽牛。
25、陰鏗《游始興道館》
紫臺高不極,清溪千仞余。壇邊逢藥銚,洞里閱仙書。庭舞經乘鶴,
池游被控魚。稍昏蕙葉斂,欲暝槿花疎。徒教斧柯爛,會自不凌虛。
26、陰鏗《開善寺》
鷲嶺春光遍,王城野望通。登臨情不極,蕭散趣無窮。
鶯隨入戶樹,花逐下山風。棟里歸云白,牕外落暉紅。
古石何年臥,枯樹幾春空。淹留惜未及,幽桂在芳叢。
27、陰鏗《渡青草湖》
洞庭春溜滿,平湖錦帆張。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連巫峽長。帶天澄逈碧,映日動浮光。
行舟逗遠樹,度鳥息危檣。滔滔不可測,一葦詎能航。
28、陰鏗《罷故章縣》
秩滿三秋暮,舟虛一水濱。漫漫遵歸道,凄凄對別津。
晨風下散葉,歧路起飛塵。長岑舊知遠,萊蕪本自貧。
被里恒容吏,正朝不系民。惟當有一犢,留持贈后人。
29、陰鏗《閑居對雨》
四溟飛旦雨,三徑絕來游。震位雷聲發(fā),離宮電影浮。山云遙似帶,
庭葉近成舟。茅檐下亂滴,石竇引環(huán)流。寄言一高士,如何麥不收。
30、陰鏗《閑居對雨》
蘋藻降靈祗,聰明諒在斯。觸石朝云起,從星夜月離。
八川奔巨壑,萬頃溢澄陂。綠野含膏潤,青山帶濯枝。
嘉禾方合穎,秀麥已分歧。寄語紛綸學,持筆詎必知。
31、陰鏗《行經古墓》
偃松將古墓,年代理當深。表柱應堪燭,碑書欲有金。逈墳由路毀,
荒隧受田侵。霏霏野霧合,昏昏隴日沉。懸劍今何在,風楊空自吟。
32、陰鏗《和樊晉陵傷妾》
畫梁朝日盡,芳樹落花辭。忽以千金笑,長作九泉悲。鏡前塵劇粉,
機上網多絲。戶余雙入燕,床有一空帷。名香不可得,何見返魂時。
33、陰鏗《奉送始興王》
良守別承明,枉道暫逢迎。去帆收錦?zuó,歸騎指蘭城。
紛糺連山暗,潺湲派水清。桂晚花方白,蓮秋葉始輕。
背飛傷客念,臨歧憫圣情。分風不得遠,何由送上征。
34、陰鏗《五洲夜發(fā)》
夜江霧里闊,新月逈中明。溜船惟識火,
驚鳧但聽聲。勞者時歌榜,愁人數(shù)問更。
四、[南朝]何遜遺詩97篇
(一)似近體
1、何遜《臨行與故游夜別》
歷稔共追隨,一旦辭群匹。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
2、何遜《照水聯(lián)句》
插花行理鬢,遷延去復歸。雖憐水上影,復恐濕羅衣。
臨橋看黛色,映渚媚鉛暉。不顧春荷動,彌畏小禽飛。
3、何遜《范廣州宅聯(lián)句》
洛陽城東西,卻作經年別。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
蒙蒙夕煙起,奄奄殘暉滅。非君愛滿堂,寧我安車轍。
4、何遜《詠舞妓》
管清羅薦合,弦驚雪袖遲。逐唱回纖手,聽曲動蛾眉。
凝情眄墮珥,微睇托含辭。日暮留嘉客,相看愛此時。
5、何遜《贈王左丞》
櫩外鶯啼罷,園里日光斜。游魚亂水葉,輕燕逐風花。
長墟上寒靄,曉樹沒歸霞。九華暮已隱,抱郁徒交加。
6、何遜《和司馬博士詠雪》
凝階夜似月,拂樹曉疑春。蕭散忽如盡,徘徊已復新。
暫蔽卷紈質,復慚施粉人。若逐微風起,誰言非玉塵。
7、何遜《正釵聯(lián)句》
竹臺歸欲礙,花林出未通。度簪先分影,轉珥忽瞻風。
雙橋耀寶鈿,闐闐密復叢。羞令掛纓闕,整插補余空。
8、何遜《銅雀妓》
秋風木葉落,蕭瑟管弦清。望陵歌對酒,向帳舞空城。
寂寂檐宇曠,飄飄帷幔輕。曲終相顧起,日暮松柏聲。
9、何遜《詠娼婦》
曖曖高樓暮,華燭帳前明。羅幃雀釵影,寶瑟鳳雛聲。
夜花枝上發(fā),新月霧中生。誰念當窗牖,相望外盈盈。
10、何遜《望新月示同羈》
初宿長淮上,破鏡出云明。今夕千余里,雙蛾映水生。
的的與沙靜,滟滟逐波輕。望鄉(xiāng)皆下淚,非我獨傷情。
11、何遜《行經范仆射故宅》
旅葵應蔓井,荒藤已上扉。寂寂空郊暮,無復車馬歸。
瀲滟故池水,蒼茫落日暉。遺愛終何極,行路獨沾衣。
12、何遜《日夕出富陽浦口和朗公》
客心愁日暮,徙倚空望歸。山煙涵樹色,江水映霞暉。
獨鶴凌空逝,雙鳧出浪飛。故鄉(xiāng)千余里,茲夕寒無衣。
13、何遜《慈姥磯》
暮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賞夕,暫解去鄉(xiāng)憂。
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客悲不自已,江上望歸舟。
14、何遜《與虞記室諸人詠扇》
如珪信非玷,學月但為輪。機杼蘼蕪妾,裁縫篋笥人。
搖風入素手,占曲掩朱唇。羅袖幸拂拭,微芳聊可因。
15、何遜《石頭答庾郎丹》
高樹蔭樓密,細草綠成被。黃鸝隱葉飛,蛺蝶縈空戲。
陰岑自爾悅,寂寥予罕寄。相如阻禁闈,何由從簡易。
16、何遜《王尚書瞻祖日》
昱昱丹旐振,亭亭素蓋立。金鐸讙已鳴,龍輀將復入。
華臺日未徙,荒墳路行濕。已矣將何如,賓馭皆灑泣。
17、何遜《道中贈桓司馬季珪》
晨纜雖同解,晚洲阻共拾。猶如征鳥飛,差池不可及。
本愿申覊旅,何言異翔集。君渡北江時,詎今南浦泣。
18、何遜《詠白鷗兼嘲別者》
可憐雙白鷗,朝夕水上游。何言異棲息,雌住雄不留。
孤飛出潊浦,獨宿下滄洲。東西從此別,影響絕無由。
19、何遜《臨別聯(lián)句》
臨別情多緒,送歸涕如霰。君望長安城,予悲獨不見。
爾來同去國,予歸方異縣。懷別心獨憂,手淚方濺濺。
20、何遜《西州直示同員》
日長禁戶倦,即事思短晨。漏盡唱聲急,此理復傷人。
矛盾交為論,光璧帶成珍。誓將收飲啄,得得任心神。
21、何遜《車中見新林分別甚盛》
金谷賓游盛,青門冠蓋多。隔林望行幰,下阪聽鳴珂。
于時春未歇,麥氣始清和。還入平原徑,窮巷可張羅。
22、何遜《答高博士》
北窗涼夏首,幽居多卉木。飛蜨弄晚花,清池映疏竹。
為宴得快性,安閑聊鼓腹。將子厭囂塵,就予開耳目。
23、何遜《敬酬王明府》
星稀初可見,月出未成光。澄江照遠火,夕霞隱連檣。
賤軀臨不測,玉體畏垂堂。念別已零淚,況乃思故鄉(xiāng)。
24、何遜《詠春雪寄族人治書思澄》
可憐江上雪,回風起復滅。本欲映梅花,翻悲似玉屑。
朝鶯日弄響,暮條行可結。咸言不適時,安知非矯節(jié)。
25、何遜《野夕答孫郎折》
山中氣色滿,墟上生煙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隱樹。
虛館無賓客,幽居乏歡趣。思君意不窮,長如流水注。
26、何遜《見征人分別》
凄凄日暮時,親賓俱竚立。征人拔斂起,兒女牽衣泣。
候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且當橫行去,誰論裹尸入。
27、何遜《登禪罔寺望和虞記室》
南望南郭門,拱樹稍云密。北窗北溱道,重樓霧中出。
接樹隱高蟬,交枝承落日。光陰不可舍,懷抱何由悉。
28、何遜《看伏郎新婚》
霧夕蓮出水,霞朝日照梁。何如花燭夜,輕扇掩紅妝。
良人復灼灼,席上自生光。所悲高駕動,環(huán)佩出長廊。
29、何遜《相送》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
30、何遜《邊城思》
柳黃未吐葉,水綠半含苔。春色邊城動,客思故鄉(xiāng)來。
31、何遜《擬古三首聯(lián)句》
家本青山下,好上青山上。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悵。
32、何遜《詠春風》
可聞不可見,能重復能輕。鏡前飄落粉,琴上響余聲。
33、何遜《苑中見美人》
羅袖風中卷,玉釵林下耀。團扇承落花,復持掩余笑。
34、何遜《為人妾思》
魂銷形已去,釵落猶依枕。欲去淚無眥,不看悲復甚。
35、何遜《擬古三首聯(lián)句》
少知雅琴曲,好聽雅琴聲。雅琴不可聽,一聽一沾纓。
36、何遜《擬古三首聯(lián)句》
匣中一明鏡,好鑒明鏡光。明鏡不可鑒,一鑒一情傷。
37、何遜《苑中》
苑門辟千扇,苑戶開萬扉。樓殿聞珠履,竹樹隔羅衣。
38、何遜《閨怨》
閨閣行人斷,房櫳月影斜。誰能北窗下,獨對后園花。
39、何遜《答江革聯(lián)句不成》
日余乏文干,逢君善草札。工拙既不同,神氣何由拔。
40、何遜《離夜聽琴》
別離既有緒,琴瑟反在悲。美人多怨態(tài),亦復慘長眉。
41、何遜《送褚都曹聯(lián)句》
君隨結客專,我乃倦游歸。本愿同棲息,今成相背飛。
42、何遜《又答泛江革》
棘端雖非譬,至妙安可量。要知同罔象,然始見毫芒。
43、何遜《閨怨》
竹葉響南窗,月光照東壁。誰知夜獨覺,枕前雙淚滴。
(二)非近體
44、何遜《詠早梅(州法曹梅花盛開)》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銜霜當路發(fā),映雪擬寒開。枝橫卻月觀,
花繞凌風臺。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
45、何遜《學古(其一)》
鞏洛上東門,薄暮川流側。渾渾車馬道,行人不相識。日夕棲鳥遠,
浮云起新色。寸心空延佇,對面何由即。飛輪倘易去,易去因風力。
46、何遜《學古(其二)》
昔隨張博望,辭帝長楊宮。獨好西山勇,思為北地雄。十年事河外,
雪鬢別關中。季月邊秋重,巖野散寒蓬。日隱龍城霧,塵起玉關風。
全狐君已復,半菽我猶空。欲因上林雁,一見平陵桐。
47、何遜《學古(其三)》
長安美少年,羽騎暮連翩。玉羈瑪瑙勒,金絡珊瑚鞭。
陣云橫塞起,赤日下城圓。追兵待都護,烽火望祁連。
虎落夜方寢,魚麗曉復前。平生不可定,空信蒼浪天。
48、何遜《贈諸游舊》
弱操不能植,薄伎竟無依。淺智終已矣,令名安可希。
擾擾從役倦,屑屑身事微。少壯輕年月,遲暮惜光輝。
一涂今未是,萬緒昨如非。新知雖已樂,舊愛盡暌違。
望鄉(xiāng)空引領,極目淚沾衣。旅客長憔悴,春物自芳菲。
岸花臨水發(fā),江燕遶檣飛。無由下征帆,獨與暮潮歸。
49、何遜《擬輕薄篇》
城東美少年,重身輕萬億。柘彈隋珠丸,白馬黃金飾。
長安九逵上,青槐蔭道植。轂擊晨已喧,肩排暝不息。
走狗通西望,牽牛亙南直。相期百戲旁,去來三市側。
象床杳繡被,玉盤傳綺食。倡女掩扇歌,小婦開簾織。
相看獨隱笑,見人還斂色。黃鶴悲故羣,山枝詠新識。
烏飛過客盡,雀聚行龍匿。酌羽方厭厭,此時歡未極。
50、何遜《七夕》
仙車駐七襄,鳳駕出天潢。月映九微火,風吹百合香。來歡暫巧笑,
還淚已沾裳。依稀如洛汭,倐忽似高唐。別離未得語,河漢漸湯湯。
51、何遜《與胡興安夜別》
居人行轉軾,客子暫維舟。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
路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離恨,獨守故園秋。
52、何遜《送韋司馬別》
送別臨曲渚,征人慕前侶。離言雖欲繁,離思終無緒。
憫憫分手畢,蕭蕭行帆舉。舉帆越中流,望別上高樓。
予起南枝怨,子結北風愁。邐邐山蔽日,洶洶浪隱舟。
隱舟邈已遠,徘徊落日晚。歸衢并駕奔,別館空筵卷。
想子斂眉去,知予銜淚返。銜淚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曖曖入塘港,蓬門已掩扉。簾中看月影,竹里見螢飛。
螢飛飛不息,獨愁空轉側。北窗倒長簟,南鄰夜聞織。
棄置勿復陳,重陳長嘆息。
53、何遜《與蘇九德別》
宿昔夢顏色,咫尺思言偃。何況杳來期,各在天一面。
踟躕暫舉酒,倏忽不相見。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團扇。
三五出重云,當知我憶君。萋萋若被徑,懷抱不相聞。
54、何遜《春暮喜晴酬袁戶曹苦雨》
振衣喜初霽,褰裳對晚晴。落花猶未卷,時鳥故余聲。春芳空悅目,
游客反傷情。鄉(xiāng)園不可見,江水獨自清。愿得同攜手,歸望對都城。
55、何遜《下方山》
寒鳥樹間響,落星川際浮。繁霜白曉岸,苦霧黑晨流。鱗鱗逆去水,
彌彌急還舟。望鄉(xiāng)行復立,瞻途近更修。誰能百里地,縈繞千端愁。
56、何遜《酬范記室云》
林密戶稍陰,草滋階欲暗。風光蕊上輕,日色花中亂。相思不獨歡,
佇立空為嘆。清談莫共理,繁文徒可玩。高唱子自輕,繼音予可憚。
57、何遜《秋夕嘆白發(fā)》
絲白不難染。蓬生直易扶。唯見星星鬢。獨與眾中殊。
昔年十四五。率性既廉隅。直是安被褐。非敢慕懷珠。
何言志事晚。疲拙嬰殊軀。逢時乃倐忽。失路亦斯須。
郊郭勤二頃。形體憇一廡。涸蚌困魚目。籠禽觸四隅。
宵長壁立靜。廓處謝歡愉。月色臨窗樹。蟲聲當戶樞。
飛蛾拂夜火。墜葉舞秋株。逐物均乘鶴。違俗等雙鳧。
故人倘未棄。求我谷之嵎。
58、何遜《嘲劉郎》
房櫳滅夜火,窗戶映朝光。妖女褰帷去,躞蹀初下床。雀釵橫曉鬢,
蛾眉艷宿妝。稍聞玉釧遠,猶憐翠被香。寧知早朝客,差池已雁行。
59、何遜《夕望江橋示蕭諮議楊建康主簿》
夕鳥已西度,殘霞亦半消。風聲動密竹,水影漾長橋。旅人多憂思,
寒江復寂寥。爾情深鞏落,予念返漁樵。何因適歸愿,分路一揚鑣。
60、何遜《夜夢故人》
客心驚夜魂,言與故人同。開簾覺水動,映竹見床空。
浦口望斜月,洲外聞長風。九秋時未晚,千里路難窮。
已如臃腫木,復似飄飖蓬。相思不可寄,直在寸心中。
61、何遜《落日前墟望贈范廣州云》
緣溝綠草蔓,扶楥雜華舒。輕煙澹柳色,重霞映日余。遙遙長路遠,
寂寂行人疎。我心懷碩德,思欲命輕車。高門盛游侶,誰肯進畋漁。
62、何遜《贈族人秣陵兄弟》
吾宗昔多士,文通高縉紳。小子無學術,丁寧困負薪。
傍枝實紛亂,領袖寄親姻。名價齊兩許,閨門比三陳。
風力咸通邁,藝業(yè)并紛綸。元方振高羽,洛令初解巾。
自爾典名郡,所在號清淳。齊兒敢為俗,蜀物豈隨身。
祿俸不妻子,謳吟乃吏民。孰云穢明德,惟在中圣人。
若能遺酌我,稱首當屬仁。仲將本特達,坎壈猶賤貧。
方成天下士,豈伊席上珍。外情或簡易,內鑒甚人倫。
時然臨下邑,摘伏信如神。顧余晚脫略,懷抱日湮淪。
游宦疲年事,來往厭江濱。十載猶先職,一官乃任真。
土牛竟不進,芻狗空重陳。覊旅無儔匹,形影自相親。
蕭索高秋暮,砧杵鳴四鄰。霏霏入窗雨,漠漠暗床塵。
所思不可見,邈若胡與秦。愿子加餐飯,良會在何辰。
63、何遜《贈韋方室黯別》
故人儻送別,停車一水東。去帆若不見,短翮忘連翩。
追飛散容與,優(yōu)游沐道教。漸漬淹寒暑,大德本無酬。
輕生竊自許,舟歸屬海運。風積如鵬舉,浮水暗舟艫。
合岸喧徒侶,凜凜窮秋暮。初寒入洲渚,鐃吹響清江。
懸旗出長嶼,危檣逈不進。沓浪高難拒,回首泣親賓。
中天望宛許,帝城服務隱約。家園無處所,去矣方悠悠。
含意將何語。
64、何遜《行經孫氏陵》
昔在零陵厭,神器若無依。逐兔爭先捷,掎鹿競因機。
呼吸開伯道,叱咤掩江畿。豹變分奇略,虎視肅戎威。
長蛇衄巴漢,驥馬絕淮淝。交戰(zhàn)無內御,重門豈外扉。
成功舉已棄,兇德愎而違。水龍忽東騖,青蓋乃西歸。
朅來已永久,年代噯微微。苔石疑文字,荊墳失是非。
山鶯空曙響,隴月自秋暉。銀海終無浪,金鳧會不飛。
闃寂今如此,望望沾人衣。
65、何遜《詠雜花》
井上發(fā)新花,誰言不經染。已如薄紫拂,
復似濃紅點。狀錦無裁縫,依霞有舒斂。
66、何遜《哭吳興柳惲》
南州擅荊梓,上國稱羽儀。伊人以載德,李公傷在期。
遠識內無慍,深衰外有規(guī)。清文窮麗則,弘論盡高奇。
多能誠所貴,小善聊復為。百步均射葉,八體妙臨池。
曲悟同神解,龜謀信有知。入朝耿長劍,出牧盛層麾。
納言信加首,豐貂亦在移。霞區(qū)兩借寇,貪泉一舉巵。
翰飛矯未極,朝露溘先危。以茲舊館想,況乃西日垂。
蔓草生車轍,枯木臥崩坻。樽酒誰為滿,靈衣空自披。
眷言尋惠好,慟哭悲路歧。含毫徒有屬,搦管竟無摛。
67、何遜《別沈助教》
可憐玉匣劍,復此飛鳧舄。未覺愛生憎,忽見雙成只。一朝別笑語,
萬事成疇昔。道遒若波瀾,人生異金石。愿君深自愛,共念悲無益。
68、何遜《下直出溪邊望答虞丹徒敬》
夫君美章句,席丈珍梁楚。伊余忝攝官,含毫亦禁阻。
直廬去咫尺,心期得宴語。休沐乃幽棲,別離未幾許。
佇立日將暮,相思忽無緒。溪北映初星,橋南望行炬。
九重不可越,三爵何由舉。
69、何遜《九日侍宴樂游苑詩為西封侯作》
皇德無余讓,重規(guī)襲帝勛。垂衣化比屋,睠顧慎為君。
翾飛悅有道,卉木荷平分。宸襟動時豫,歲序屬涼氛。
城霞旦晃朗,槐霧曉氤氳。鸞輿和八襲,鳳駕啟千羣。
羽觴歡湛露,佾舞奏承云。禁林終宴晚,華池物色曛。
疏樹飜高葉,寒流聚細文。晴軒連瑞氣,同惹御香芬。
日斜迢遞宇,風起嵯峨云。運偶參侯服,恩洽廁朝聞。
于焉藉多幸,歲暮仰游汾。
70、何遜《秋夕仰贈從兄寘南》
階蕙漸翻葉,池蓮稍罷花。高樹北風響,空庭秋月華。
寸心懷是夜,寂寂漏方賒。撫弦乏歡娛,臨觴獨嘆嗟。
凄愴戶涼入,徘徊櫩影斜。無為淹戚里,見就還田家。
71、何遜《和蕭諮議岑離裝怨》
曉河沒高棟,斜月半空庭。窗中度落葉,簾外隔飛螢。含悲下翠帳,
掩泣閉金屏。昔期今未返,春草寒復青。思君無轉易,何異北辰星。
72、何遜《與沈助教同宿湓口夜別》
我為潯陽客,戒旦乃西游。君隨春水駛,雞鳴亦動舟。共泛湓之浦,
旅泊次城樓。華燭已消半,更人數(shù)唱籌。行人從此別,去去不淹留。
73、何遜《門有車馬客》
門有車馬客,言是故鄉(xiāng)來。故鄉(xiāng)有書信,縱橫印檢開。
開書看未極,行客屢相識。借問故鄉(xiāng)來,潺湲淚不息。
上言離別久,下言望應歸。寸心將夜鵲,相逐向南飛。
74、何遜《宿南洲浦》
幽棲多暇豫,從役知辛苦。解纜及朝風,落帆依暝浦。
違鄉(xiāng)已信次,江月初三五。沉沉夜看流,淵淵朝聽鼓。
霜洲渡旅雁,朔飆吹宿莽。夜淚坐淫淫,是夕偏懷土。
75、何遜《增新曲相對聯(lián)句》
酒闌日隱樹,上客請調弦。嬌人挾瑟至,逶迤未肯前。
舊愛今何在,新聲徒自憐。有曲無人聽,徙倚高樓前。
徘徊映日照,轉側被風吹。徒為相思響,傷春君不知。
月昏樓上坐,含悲望別離。已切空床怨,復看花柳枝。
一官從府役,五稔去京華。遽逐春流返,歸帆得望家。
天末靜波浪,日際斂煙霞。岸薺生寒葉,村梅落早花。
游魚上急水,獨鳥赴行楂。目想平陵柏,心憶青門瓜。
曲陌背通垣,長墟抵狹斜。善鄰談谷稼,故老述桑麻。
寢興從閑額外負擔,視聽絕喧嘩。夫君日高興,為樂坐驕奢。
室墮傾城佩,門交接幰車。入寒長云雨,出國暫泥沙。
握手分歧路,臨川何怨嗟。
77、何遜《劉博士江丞朱從事同顧不值作詩云爾》
故人篤久要,新知從暮室。崎嶇枉道過,邂逅幽人出。
心期不會面,懷之成首疾。向夕敞山扉,臨窗玩余帙。
蜘蛛正網戶,落花紛入膝。浸淫水上風,蔽虧霞中日。
良辰一攜手,住坐無儔匹。劉侯務屬書,江生勤下筆。
朱君博辭理,去去追名實。是顧一參差,何能更蓬蓽。
吾人少拘礙,得性便游逸。方欲俟褰裳,相從歡道術。
登樓欲望譚元春,遙遙見白衣。白衣猶遠遠,言是稍知非。
對窗看寶瑟,入戶弄鳴機。無令日光晚,門閣掩重扉。
79、何遜《聊作百一體》
靈輒困桑下,于陵拾李螬。歷齒方嗟賤,灸背豈知豪。
傭畊乏旅力,倚市憚劬勞。曠日無豆飰,方冬缺缊袍。
清旦開蓬蓽,舉目想煎熬。樞機慎仆隸,媒蘗畏朋曹。
萬途皆自僻,一事豈他褒。匆匆昨不定,負杖出蓬蒿。
逢施同溝壑,值設乃糠糟。生途稍冉冉,逝水日滔滔。
咸言等木石,誰當出羽毛。
80、何遜《詠照鏡》
朱簾旦初卷,綺機朝未織。玉匣開鑒影,寶臺臨凈飾。
對影獨含笑,看花時轉側。聊為出繭眉,試染夭桃色。
羽釵如可間,金鈿畏相逼。蕩子行未歸,啼妝坐沾臆。
81、何遜《望廨前水竹答崔錄事》
蕭蕭藂竹映,澹澹平湖凈。葉倒?jié)i漪文,水漾檀欒影。
相顋上會面,相望空延頸。遠天去浮云,長墟斜落景。
幽痾與歲積,賞心隨事屏。鄉(xiāng)念一邅回,白發(fā)生俄頃。
82、何遜《賦詠聯(lián)句》
弊履常決踵,眉高起半額。曼倩爾何為,獨嘆長安索。
工商既慚巧,農士聊相易。蝘腹有余資,鴻肩方可拍。
攝職媿握蘭,濫官悲執(zhí)戟。連章既不敏,高談豈能劇。
逸翮任奮飛,窘步事羈勒。還鳥余能系,流言爾無惑。
憂懷乃千載,永歡常數(shù)刻。直是悲別離,非關念通塞。
日照汀沙素,山影波浪黑。爾限大江南,余歸茂陵北。
83、何遜《塘邊見古冢》
行路一孤墳,路成墳欲毀。空疑年代積,不知陵谷徙。
幾逢秋葉黃,驟見春流彌。金蠶不可織,玉樹何時蕋。
陌上驅馳人,笑歌自侈靡。今日非明日,所念誰憐此。
84、何遜《渡連圻》
此山多靈異,峻岨實非恒。洑流自洄紏,激瀨視奔騰。
懸崖抱奇崛,絕壁駕峻嶒。硣磟上爭險,岞崿下相崩。
百年積死樹,千尺掛寒藤。詭怪終不測,回沉意難登。
愿欲書聞見,聊以寄親朋。
85、何遜《暮秋答朱記室》
游揚日色淺,騷屑風音勁。寒潭見底清,風色極天凈。寸陰坐銷鑠,
千里長遼逈。桃李爾繁華,松柏余本性。故心不存此,高文徒可詠。
86、何遜《寄江州褚諮議》
自與君別離,四序紛回薄。分手清江上,念別猶如昨。
追憶邊城游,奚尋平生樂。俱登巃從嶺,共坐逶迤閣。
清吹或忘歸,繁文時間作。連鑣戲淺草,游幰遵長薄。
五載同衣裘,一朝異暌索。夫君頗留滯,驂騑未沃若。
伊家從入關,終是填溝壑。早秋正凄愴,余暉晚銷鑠。
林葉下仍飛,水花披未落。如何隔千里,無由舉三爵。
因君奏采蓮,為余吟別鶴。
87、何遜《仰贈從兄興寧寘南》
家世傳儒雅,貞白仰余徽。宗派已孤狹,財產又貧微。
棲息同蝸舍,出入共荊扉。松筆時臨沼,蒲簡得垂帷。
幸逢四海泰,日月耀增輝。相顧無羽翮,何由總奮飛。
一朝異言宴,萬里就暌違。遠江飄素沫,高山郁翠微。
相思對淼淼,相望隔巍巍。死灰終不然,長岑且未歸。
當憐此分袂,脈脈淚沾衣。
88、何遜《臨行公車》
擾擾排曙扉,鱗鱗驅早駕。禁門儼猶閉,嚴城方警夜。
道勝多增榮,拙蒲終難化。以茲畎澮質,重與滄溟舍。
纚舟去濁河,揆景辭清灞。平生多意緒,懷抱皆徂謝。
念此將如何,撫心獨悲咤。
89、何遜《擬青青河邊草轉韻體為人作其人識節(jié)工歌》
春蘭日應妤,折花望遠道。秋夜苦復長,抱枕向空床。
吹臺下促節(jié),不言于此別。歌筵掩團扇,何時一相見。
弦絕猶依軫,葉落纔下枝。即此雖云別,方我未成離。
90、何遜《入東經諸暨縣下浙江作》
疲身不自量,溫腹無恒擬。未能守封植,何能固廉恥。
一經可人言,三冬徒戲爾。虛信蒼蒼色,未究冥冥理。
得彼既宜然,失之良有以。常言厭四壁,自覺輕千里。
日夕聊望遠,山川空信美。歸飛天際沒,云霧江邊起。
安邑乏主人,臨卬多客子。鄉(xiāng)鄉(xiāng)自風俗,處處皆城市。
所見無故人,含意終何已。
91、何遜《從主移西州寓直齋內霖雨不晴懷郡中游聚》
寓直慚虎賁,沉迷豈職事。祈祈寒枝動,蒙蒙秋雨駛。
不見眼中人,空想山南寺。雙桐傍櫩上,長楊夾門植。
夙昔構良游,接膝同歡志。東西忽為阻,向隅懷獨思。
颯颯履聲喧,擾擾羣分異。臥聞復雷響,坐視重扃秘。
欲寄一行書,何解三秋意。
92、何遜《學古贈丘永嘉征還》
龍馬魚腸劍,躞蹀起風塵。結客蔥河返,喧喧動尚鄰。
入墟猶憶舊,德卷復疑新。窺見應門出,遙識下機人。
相悲淚欲下,離別方自陳。
93、何遜《往晉陵聯(lián)句》
臨別我傷悲,送歸子自適。劉金不可散,卜蓋何由惜。
從來重分陰,未曾輕尺璧。故任情一異,于是望三益。
爾自高樓寢,予返東皋陌。寄語落毛人,非復平原客。
問舍且求田,音亂無可擇。勝門成好事,盤紆欲何索。
94、何遜《早朝車中聽望》
詰旦鐘聲罷,隱隱禁門通。蘧車響北闕,鄭履入南宮。
宿霧開馳道,初日照相風。胥徒紛絡驛,騶御或西東。
暫喧耳目外,還保性靈中。方驗游朝市,此說不為空。
95、何遜《日夕望江山贈魚司馬》
湓城帶湓水,湓水縈如帶。日夕望高城,耿耿青云外。
城中多宴賞,絲竹常繁會。管聲已流悅,玄聲復凄切。
歌黛慘如愁,舞腰凝欲絕。仲秋黃葉下,長風正騷屑。
早雁出云歸,故燕辭檐別。晝悲在異縣,夜夢還洛汭。
洛汭何悠悠,起望登西樓。的的帆向浦,團團月映洲。
誰能一羽化,輕舉逐飛浮。
96、何遜《入西塞示南府同僚》
露清曉風冷,天曙江晃爽。薄云巖際出,初月波中上。
黯黯連嶂陰,騷騷急沫響。回楂急礙浪,羣飛爭戲廣。
伊余本覊客,重暌復心賞。望鄉(xiāng)雖一路,懷歸成二想。
在昔愛名山,自知歡獨往。情游乃落魄,得性理隨怡養(yǎng)。
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蕩。方還讓夷路,誰知羨魚網。
97、何遜《春夕早泊和劉諮議落日望水》
旅人嗟倦游,結纜坐春洲。日暮江風靜,中川聞棹謳。
草光天際合,霞影水中浮。單艫時向浦,獨檝乍乘流。
孌童泣垂釣,妖姬哭蕩舟。客心自有緒,對此空復愁。
作者簡介
魏裕昌(1954.7.28-? ),筆名松雪比鄰,教授級高工,建設工程總承包A級項目經理,國際注冊高級項目管理師,省級綜合評標專家,省級政府招標采購評標專家,省級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方案評審專家,中國煤炭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現(xiàn)為全球魏世家第十四發(fā)展總會國際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世界李白研究總會國際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常規(guī)工程設計(山東)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代表,國家級出版社、國際刊物、網絡等出版發(fā)表過科技-文史-詩詞類文章1000余章篇。首先提出司馬遷《史記》畢姓魏世家、魏姓魏世家兩個不同概念,確立了畢侯萬、魏侯萬的歷史地位,糾正了《辭海》(第七版)等相關辭條和歷史年表錯誤。首先發(fā)現(xiàn)和證明了司馬遷《史記》年十七應年卅七屬印刷錯誤。首先提出李白不是生于長安-大足元年而是久視元年。首先提出和證明李白碎葉城4年、江油19年、居無定所3年、安陸9年、瑕丘28年。首先提出廣義李白故里概念,并證明了鹿邑、秦安、碎葉、江油、安陸、瑕丘、當涂、宣城分別為李白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故里的成立。首先提出李白四碑四序兩傳錯誤38余處其中范碑或正碑9余處。支持并高度點贊兗州李白學者武秀-王伯奇等糾錯王琦-詹锳-安旗等任城說錯誤。首先提出兗州雷禹劍詩四祖概念。首先提出李陽冰不是李白族叔應族高祖,并理清李白世系和李陽冰世系。證明11維空間的存在。規(guī)范了大小拗救規(guī)則。《七律 李白四碑四序兩傳一表錯誤38處》《七絕飛行起降十一維空間存在》《七律 兗州李白研究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等3件獲《世界李白》(年刊)特等獎。《七律 李白〈戲贈杜甫〉飯顆山疑似兗州石馬村甑山》《七律 兗州北齊沙丘城碑》《七律李白故里》《七律 李白故里八宣城》《七律 李白傳記》《五律 李白世系》《七古 兗州青蓮閣》《五古 兗州雷禹劍詩四祖》《七古 全唐詩李白25卷》《七絕 李白-川字詩》《七律 《史記-魏世家》譯文錯誤32處余》《七律 《四庫全書》韻書61部537卷》《七律 近體詩16表》《七律李白唐兗州田產在泗水龜山北》《五律 李白杜甫3次謀面互贈詩17篇》等15件獲《世界李白》(年刊)一等獎。《七古兗州興隆塔?回文詩》《七古 10個魏國》等兩件獲《世界李白》(年刊)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