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級的自律,是身體健魄
周國平曾說過:“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顆寧靜的靈魂,你就是快樂,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
小的時候,以為疾病,生老病死離與自己無關。
剛大學畢業的時候,以為死亡離自己還很遙遠。
直到后來,上班后備受失眠焦慮癥以及其對身體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后,才明白:
人這一生,沒有健康,一切都空談。
還記得,前段時間,劉德華出道40周年紀念日,在抖音開了一場直播,和粉絲聊天互動。
鏡頭中,年過花甲的劉德華,身材勻稱,神情飽滿,神采奕奕。
很難想象,這樣的身材與精神面貌是一個年過花甲之人。
但實際上,曾經的劉德華,是為了工作奮不顧身的“拼命三郎”。他工作起來完全枉顧自己的身體,直到有一次在拍攝過程中不慎墜馬,造成盆骨撕裂,休養了整整一年時間。
經歷那次的摔傷之后,他開始明白,沒有身體的健康,所有的拼命,最后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之后,他推掉了很多工作,開始積極鍛煉身體,早睡早起,關注自己的健康。
正是他長期自律的堅持,所以我們才能看到他相貌不老的模樣。
明星如此,而我們普通人何妨不是呢?
我們經常告訴自己要學會自律,要養成自律的習慣,但是高級的自律是讓體魄有質量,健康而輕盈。
經過年少之后,人到中年,需要保養好身體才能有精力去做自己的想做的事情。
其實人生下半場,拼的是誰比誰更健康,活得更長久。
現在開始,從每天按時吃飯,早睡早起,保持運動,不喝冷飲,少吃甜食,少看電子產品,多去戶外走走。
把身體照顧好,生活天天會有驚喜,人生處處會有奇跡。
02
高級的自律,需要不斷自我精進
早在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其實,這就說明了每個人對周圍世界和自我內心的了解都是有一個參悟的過程,從一開始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到慢慢學會透過表面看本質,最后真正看清了事物的本質。對宇宙自然的規律心存尊重和敬畏,對自我有準確的定位與判斷。
這一變化的過程,其實就是自我不斷精進的過程。
而自我精進最快的方式,便是讀書。
讀書是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最好的方法,在面對困難焦慮時,優秀的人往往選擇閱讀。
讀書能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能夠不斷提高我們的認知與水平,提高我們的心智模式。
讀書并不僅僅是學生時代的事情,讀書應該是貫穿一個人整個人生的。
但現在我們分割我們的時間和精力的事情太多了,比如上班,游戲,電視劇,短視頻等等,讀書往往被排到了最后,甚至最后也不一定排的上。
所以,想要靈魂更充盈,把讀書安排起來吧,如果沒有手捧紙質書籍的功夫或者環境,那么在手機上下載一個聽書APP,在繁雜的上下班路上,塞上耳機,置身于知識里,讓熱鬧嬉鬧與你無關。
我的讀書方式也是通過聽書完成,至今這個習慣保持了五年之久,每晚睡前準備后次要聽書內容,上下班通勤路上的時間去聽一本書,周末的時候會對聽過書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復盤。
聽書的種類從思維,理財,寫作,親密關系到育兒等等不斷的擴大,知識體系也越來越完善。
其實讀書學習就是一種習慣,一旦習慣養成,如果因故不能繼續就會產生知識恐慌,感覺心里不踏實。
這樣的習慣,自律自然輕而易舉。
03
高級的自律,懂得定期斷離舍
我今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房間柜子的衣物以及書房的書柜。
結果,我翻出來了一堆“古董”:超過三年沒有再穿的衣服,磨破了皮的包包,不配套的襪子,起球嚴重的毛衣,畢業后再也不會看的雜志書……
其實這些東西早就應該扔掉了,但之前就是舍不得,心理總在自我暗示,萬一哪天這些東西又用得上呢。
但實際上,這些東西現在讓我用,我也不可能再用了。
但它們就這樣穩穩的占據了我屋子很大的空間,每天面面相對,卻無從下手,最后自我安慰,不也就占個地方。
今天我突然意識到,必須來一點取舍了,因為曾經的舍不得,所以就毫無知覺的憑“無用”占據了時間和空間,屋子里塞滿了無用之物,人生還有個什么新鮮勁兒。
有句放手的雞湯話: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真的可以喝一喝的。
扔掉了那些沒有念想的東西,新的東西才能來。
回顧我曾經,如果周末不寫文,就一定是在商場,逛逛逛,買買買。
如今要扔掉的都是當時為了省錢,各式各樣的打折款,實際上,買的時候,興奮于眼花繚亂,但真穿起來,潰敗于一籌莫展。
那些淘來的便宜貨,無論如何搭配都不會穿出高級感,不會用得精致舒適。
實際上,那些真正獲得明白的人,家里一定不會雜物堆積成山,廉價物品一大堆的,因為擠壓越多,背負就會越多。
就像陽光,有了縫隙,才能照進來,人也一樣,有了空間,才能有新機會。
因為一個人,高級的自律,是身體健魄,靈魂充盈,精致生活的。
唯有這樣才會足夠舒坦,擁有足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