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多卡因(富書專欄作者)
張歆藝曾經因為身材臃腫被網友嘲笑,如今因為半個月瘦20斤再一次上了熱搜。
很多人都直呼太厲害了,感慨女明星都是胖著玩玩,紛紛在微博上留言求介紹經驗。
對此,張歆藝這樣回應:
“我想說幾句,對自己狠一點當然是減肥的前提,碳水,糖,高熱量的東西能不碰就不碰,運動,好好睡覺生活規律也是必要的。”
是的,對自己狠一點,就是最高級的自律。
作為女明星,張歆藝一直是大家眼中的焦點。
從懷孕出席活動,大家說她胖到像換了個人,到產后因為母乳喂養不能減肥而被拍到身材臃腫,粉絲給了她胖歆的稱號。
當時,張歆藝選擇了家庭為重,她堅持要給孩子最好的愛,要親自母乳喂養,所以暫時的變胖也不在意。
隨著寶寶長大,張歆藝決定減肥。
最近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里,張歆藝和袁弘打賭半個月從65kg減到55kg。
而她做到了,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成功瘦身近20斤。
除了她在微博上公布的要科學飲食,背后更重要的是自身強大的意志力與自控能力,也就是自律。
我們總是看著別人耀眼的地方、別人的成就,很難用心去感受別人背后為之付出的努力,把注意力全放在了別人努力的結果上,對他人努力過程視而不見。
管住嘴,邁開腿,這個明明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
有多少人不是一邊羨慕別人的A4腰,人魚線,一邊窩在沙發上刷著手機吃著薯片。
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后都是高度自律。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美麗。
自律,幫你遇見更完美的自己
今年已經60歲的倪萍,曾是中國主持界數一數二的臺柱子。
1米73的身高,端莊大氣的長相,極具功力的主持,讓她成為了中央電視臺主持現場直播大型文藝晚會最多的節目主持人之一。
正如趙本山說的那樣,她是所有人的“夢中情人”。
然而她也曾為發福困擾過,體態臃腫、行動不便,160斤的身材讓觀眾大呼吃驚。
去年《聲臨其境》第二季,芒果臺邀請到了倪萍參演,殊不知瘦身后的她再次亮相,氣場全開,配音也贏得滿堂喝彩。
評委王剛直夸她漂亮,海濤更是稱贊她為“少女”。
倪萍回憶說:
我在懷著孩子的時候,家里人因為寵愛,給我大補一通,導致體重直線飆升到了160斤。
我以為生完孩子可以減肥成功,后來才知道自己太樂觀了。
生完孩子后好久了,別人見著我的肚子都說,你怎么還沒生?
然后蔡明說的一句點醒了她:“你要吃這碗飯,就別吃那碗飯。”
而超級自律的蔡明這輩子都沒發過胖。
于是倪萍放棄了自己最愛吃的包子、餃子、面條、烙餅…把冰箱全部清空。
在營養師的指導下,控制飲食,配合運動,用半年時間痩回原來那個大眾女神的樣子。
因為她對自己有要求,她知道當一個人吃了“公眾人物”這碗飯時,就要謹言慎行,修煉自身氣質,以專業的素養嚴格要求自己。
所以她愿意放棄胡吃海喝,去維持自己的公眾形象,從而再一次收獲觀眾掌聲。
正如我很喜歡的女作家嚴歌苓曾說過:“形象是女人的紀律。”
每天在讀書寫字上的自律,讓她擁有高貴的靈魂和氣質。
在運動上的自律,讓她維持了挺拔優雅的姿態。
因為自律,所以即便是60歲了,她依舊有著好看的外表,可以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始終都讓自己活在最美的狀態里。
這些自律的女人,美得很高級。
放縱很舒服,但自律很酷
世界上最小的蜥蜴,生活在澳洲內陸的沙漠中心,叫刺角魔蜥。
沙漠一年四季難得有水,唯一的水源只能是老天偶爾下的一點雨。
但更多更有保障性的則是夜里的露水,如何能收集到這些水是擺在刺角魔蜥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為了應對這一難題,每只小刺角魔蜥從一出生那天起,便會在父母的指導下,找到一塊堅硬的石頭或者幾顆大沙粒。
然后用它們不停地去磨自己尚未完全長成型的脊背,一直磨呀磨,直至它們的脊背上形成一條小“溝渠”。
這樣當沙漠下雨時,雨水便能順著脊背上的“溝渠”,流進刺角魔蜥的口中,讓它喝上水。
但這是一個痛苦的挑戰,因為整個磨蹭脊背的過程一般要持續好幾個月。
每次,刺角魔蜥都要忍著巨大的疼痛,讓石頭和沙粒把脊背磨蹭得血肉模糊,直到“溝渠”完全形成。
正是靠著這種嚴格的自我磨礪、忍痛“磨身”,刺角魔蜥才將不可能化為可能,將丑陋化為奇跡,最終得以在干燥殘酷的沙漠里頑強地生存下來,傳承不息。
就像蕭伯納說:“自我控制,是強者的本能。”
自律,正是嚴格的自我控制。
去花時間磨練自己,忍受疼痛、苦難,跳出舒適圈,向更強大的目標邁進。
假如刺角魔蜥不能忍受痛苦,靠日復一日的自律去練出“溝渠”,他會被沙漠惡劣的環境淘汰。
人也一樣,如果不自律,放縱自己,則會永遠處在舒適區,人生軌跡慢慢向下走,越來越低,直到跌入谷底。
自律的人內心更強大
一個人是否自律,決定了他的階層。
CCL領導力調研機構,曾經發布過一組報告,《財富》500強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中找不到一個體重超標的人。
比如馬云、王健林、馬化騰、李彥宏、扎克伯格等,他們都身形勻稱而精力充沛。
你看,這世界上成功的大多數,都是自律到極致的人。
小到自己的身材管理,大到公司的產品運行,方方面面都對自己要求嚴格,掌控精準。
那些連體重都控制不了的人,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羅斯福曾說:“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一個人的自律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身材的改變或許只是一個表象,這背后隱藏的卻是改變整個人生的意志和決心,這正是內心強大的標志。
他們嚴格、專注、驕傲,甚至有點偏執,對自己狠得下心下得了手,在別人放縱的時候努力,可怕的是,這些堅持,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
最終用日復一日的堅持,變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有95%的行動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而大部分的無意識行動都是通過習慣產生的。
一旦我們的身體學會某種行動,將這種行為化為習慣,就可以在無意識中進行控制,就可以通過較少的勞動獲得較大的成果。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通過有針對性的自我要求和重復,改掉自己的壞習慣和陋習,幫助自己漸漸形成好習慣,從而取得成功。
所以,他們吃過你吃不下的苦,流過你不愿流的汗,換回了你想要的生活和模樣。
自律者,更卓越。
越自律,越優秀
很多時候,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
而一旦你變得優秀,成功之門也會為你打開。
就像不會有人注意到沙灘上的沙子,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欣賞,吸引別人目光,就要想辦法使自己変成一顆珍珠。
那些璀璨的珍珠,都是由一粒粒微小的沙子經過不斷地磨煉蛻化,由時間打磨而成的。
聚沙成塔、水滴石穿都是痛苦等待和磨練的過程。
山本耀司說:“我從來不相信什么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更廣闊的人生。”
一個人的自律中,藏著無限的可能性。
你哪怕對自己有一點小小的克制,就會變得比昨天更強大一些,最后當自律成為本能,你會享受到它的快樂,那些曾經期盼甚至想不到的人和事,都會慢慢來找你。
因為當你知道自己想要去哪兒并且全力以赴奔跑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當你管住了自己的嘴和腿,你收獲的是健康與美麗。
管住了自己的懶散與拖延,你收獲的是事業的成功。
管住自己的壞情緒、壞習慣,你收獲的是心靈的寧靜、生活的幸福。
我們選擇怎么花時間,時間就選擇怎么塑造我們。
雕塑自己的過程,必定伴隨著疼痛與辛苦,可那一錘一鑿的自我敲打,終究能讓我們收獲一個更好的自己。
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簡介:利多卡因,富書專欄作者,90后,畢業于211大學中文系專業,用文字療愈心靈,讓你擁有疲憊生活里的小確幸,和3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新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