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的正面管教課程結束了,這本書又重讀了一遍,書里的內容比較容易理解,可是真正到應用發現還是有難度。書中說“正面管教的原理可以比作一幅由很多概念(拼板)組成的拼圖”,我的理解是正面管教是一種綜合應用的工具,在自己不多的實踐和練習之后決定記錄一下自己對于正面管教的部分理解,也許以后再看會有很多的收獲和進步。
核心理念:
1.和善而堅定:兩者是共生的關系,只有同時存在所有的工具和方法才起作用,在實踐中我發現,自己經常是要么只能做到和善,要么只能做到堅定,所以最后導致方法無效。和善而堅定就是尊重孩子、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所以我今后要加強的是學會積極暫停,及時撤出情緒,堅持自己應該做的。
2.劃清界限:這應該是我實踐中遇到的最大問題。記得圈媽講過阿德勒的課題,當時就覺得心中一亮,確實,我們經常沒有區分清楚到底是誰的問題區,如果不是自己的,我們又何必去干涉或者因此困擾。例如對自然后果的應用,本身屬于孩子的問題區域,應該由他自己負責并承擔后果。關于界限是我很感興趣的話題,所以準備今年好好讀一讀阿德勒的書。
3.鼓勵:鼓勵也是正面管教的焦點,幾乎所有的工具都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鼓勵。在這里,一定要與表揚有明確的區分。鼓勵并不僅僅言語上的肯定,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態度和做法給孩子帶來的感受如何,我們的目標指向是什么?如何做才能孩子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所以鼓勵包括了態度還有方法。除了書中介紹的關注優點、轉向積極、作出彌補、安排特殊時光等等,所有可以讓孩子感到被人理解、欣賞從而獲得勇氣,并感受到價值感和歸屬感的方法和行為,都是鼓勵。
必須記住的:
1. 決定自己要做什么——劃清界限:這一點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真的很難。我們這一代接受的教養方式里并沒有關于界限的教育,所以如果沒有清晰的認識,我們在教養孩子的時候就很容易犯同樣的問題。在判斷是“我”的還是“你”的問題的時候,還要清楚認識孩子目前的能力是能夠做到什么,這一點也很重要。還有就是要和善而堅定告訴孩子你要做什么,這種清晰的告知會讓孩子知道你的界限在哪里,在孩子試探的時候也要堅持說到做到。
2.閉上嘴:我們習慣說的多,但是很少用心去看,用腦子去說話。在事情發生的時候如果用眼睛去看,自然不會看到孩子行為背后的信息,用嘴巴去說,自然會被情緒控制,而不是理智。所以要閉上嘴,多觀察孩子,孩子行為不符合我們的標準和要求去體會孩子內心是怎樣的,他們的需要是什么?他們的行為目的是什么?反觀我們自己的問題在哪里?是不是我們的行為讓孩子有了這樣的選擇?想想我們自己對待孩子經常是說教,也是因為感覺沒有別的選擇,不知道該怎么做才會更好。孩子也是一樣,他們生氣、憤怒甚至摔東西、打人的時候,也是因為不知所措,因為需要愛和安全感,所以閉上嘴,少說多做。
3.錯誤是學習的機會。記得自己小時候犯錯了,媽媽總是說怎么能錯了?所以,到現在對于我來說犯錯誤的時候會很懊悔和內疚,很難原諒自己。像書中所說“當我們把錯誤看作一個學習機會而不是什么壞事時,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就變得容易多了。如果我們把犯錯誤看成一件壞事,我們會傾向于覺得自己無能,感到灰心,并且可能會為自己辯解、推托、輕下判斷或者好批評——既對別人又對自己。”而當我們意識到從錯誤中可以學到有意義的東西時,自我原諒就比較容易,有了跟自己的和解才 能專注于解決問題。所以不論我們自己還是孩子犯錯的時候,請對自己說“太好了,這是一個信號,告訴我們有哪些問題存在,我們從中能學到什么呢?這是多么好的一次學習機會啊”。
總結幾個我認為比較容易掌握的工具:
1.日常慣例:之前聽過關于兒童時間管理的微課,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個方法是用一張鐘表圖,劃分時間區間,在區間內標明應該做的事情,也就是日常慣例,這個圖畫形式的日常慣例對孩子來說是具體形象的,如果孩子能夠參與制作就更容易執行。
日常慣例能夠避免權力之爭和聯結斷裂,除此之外,讓孩子參與建立日常慣例能夠使他們讓體會自己有能力安排自己的生活,并自己負責任,從而獲得自信和力量感。
2.家庭會議:關于家庭會議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從表達感激開始,把家庭成員的注意力引向看到別人的優點,看到我們因為別人所做而得到的幫助,這樣能夠營造積極和諧的家庭氛圍。在這種氛圍之下,大家平等地共同關注一個問題,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愛、溫暖和被尊重。這也是我最希望他能夠在家庭生活中獲得的。
3.特別時光:之前我一直覺得只要把所有空余的時間都給孩子就是陪伴,后來意識到還要“專心”“高質量”陪伴,而通過正面管教我又收獲了一點,就是“特別時光”,跟孩子共同“安排計劃”“專屬”于我們的時間,即使很短,也可以讓孩子獲得歸屬感和安全感。
4.清單的應用:清單在生活中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日常慣例的清單、玩具的清單、零花錢的清單等等,就要看我們能不能想到,我覺得可以從自己做起,自己習慣列清單,自然會影響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不會忘記還有這么一個有用的方法。
關于生活態度取向我今后需要做出的調整:
根據簡單測試,我應該屬于控制型的生活態度取向,所以在今后我需要改善和加強的方面在于:啟發式提問:對提出開放性的問題,給孩子選擇的權力;花時間有耐心的培養和訓練孩子,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耐心陪伴孩子一點點的改善和進步。
以上是自己理解部分的零散記錄,因為沒有足夠的實踐,所以感覺還不夠深入,希望以后有機會還能重新寫一篇對比自己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