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身份性格迥異的人分別因不同的原因或目的來到了一座充滿神秘色彩的士兵島。來到島上后,主人卻遲遲不露面。
滿腹狐疑的客人們在享用了一頓豐盛的晚餐后,指控眾人有罪的冰冷聲音憑空響起。
法官瓦格雷夫被控公報私仇,謀害被告人。
家庭女教師被控謀害雇主家的孩子,故意讓孩子溺死。
上校隆巴德被控將自己的二十一名部下丟棄在森林被活活餓死。
清教徒布倫特被控將女傭逐出家門導致其自尋短見。
將軍麥克阿瑟被控謀害自己的部下。
醫生阿姆斯特朗被控謀害自己的病人。
警察布洛爾被控作偽證謀害犯罪嫌疑人。
管家羅杰斯夫婦被控為了遺產謀害自己的主人。
安東尼被控開快車撞死了兩個無辜的孩子。
罪行宣布完畢,與世隔絕的士兵島就成了被關閉了柵欄的監獄。他們所享用的晚餐恰恰成為了“最后的晚餐”。
這時,大家都想起了房間中有意裝裱在鏡框中的那首童年歌謠。歌謠唱的是十個小士兵逐一死去的故事。它既是預言,更是讖語,暗示著每個人在劫難逃的宿命。
于是,不斷開始有人死去,死亡方式恰如歌謠所唱的那般。當殺人事件和那首古老的童謠一一吻合,當別墅里玻璃托盤中的十個士兵小玩偶逐一離奇消失或打碎,恐懼開始像瘟疫般在孤島上瘋狂蔓延。
安東尼和羅杰斯夫人首先被害,島上的人開始懷疑兇手就藏匿在士兵島上,一番地毯式搜查無果后,將軍麥克阿瑟被殺。這時,剩余的七個人不得不開始懷疑,兇手就是他們七個人中的一個!
沒有誰足以證明自己不是兇手,亦沒有人可以有力指控別人是真兇。于是,這七個人就形成了既同舟共濟、相互依存又貌合神離、互相猜忌的微妙局面。死亡之劍明晃晃地懸掛在每個人的頭頂。死亡的方式已經清楚明了,而死亡的順序卻不得而知。對死亡的恐懼、對兇手的憤怒像海浪一般一遍遍沖擊著每個人的心理防線。可是,無論這七個人努力做到同進同出,還是無力阻止死神之手扼住一個又一個人的喉嚨。
我的心懸到了嗓子口。島上剩下最后的兩個人了!隆巴德上校和家庭教師維拉。
“兇手原來是你!”兩個人心中都有過這樣的閃念。
維拉使了個小伎倆奪過了隆巴德的手槍,一槍打死了巴德隆。
我呼出一口氣,以為兇手是維拉。然而,我看到維拉在海水和水草的幻象中懸梁自盡,恰恰應驗了童謠中的最后一句“落單孤零零,懸梁了此生。”
作者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才在尾聲中告訴你,沒錯,兇手就是這十個人中的其中一個。
兇手無疑是個最佳的演員,他使了一招“賊喊抓賊”,煞有其事地組織起大家尋找幕后的主使者,從而就冠冕堂皇地把自己置于嫌疑人之外。他更高明的地方是在于不動聲色地誘使別人成為了自己的幫兇,從而成功地“金蟬脫殼”,達到了殺人于無形的目標。當那首小士兵的歌謠逐一應驗在十個人身上,再心智強大之人也難免有心神不定,顧此失彼的時候。也許我們可以這么說,兇手正是抓住了人性的弱點、心理的弱點在殺人!
兇手為何要煞費苦心地謀劃這樣一個孤島殺人案?
耶穌曾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你們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那個通奸的女人。
是的,我們都有罪。可是兇手憤世嫉俗地說,不是所有的罪行都會得到應有的懲罰。有些罪行,我們只能徒然看著它們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
比如管家羅杰斯夫婦,有意坐視主人心臟病突發而死,從而得到了主人的一大筆遺產。
比如將軍麥克阿瑟,因為自己的妻子和部下有染,故意派遣部下到前線送死。
諸如此類。
這是一場末日審判。可是審判者不是上帝,而是一個自認為嫉惡如仇的凡夫俗子。
既然法律無法定你們的罪,那么讓我來宣判你們的罪名。
既然法律無法將你們送上絞刑架,那么讓我來結束你們的生命。
士兵島就是他私設的法庭,正義是他身披的法袍,道德是他手中的利劍。有人在他的劍下得到了解脫,比如深愛妻子的麥克阿瑟。有人至死仍心存不甘,比如玩世不恭的隆巴德。他精心策劃了這場天衣無縫的殺人事件,志滿意得得好像完成了一件無與倫比的藝術品。
故事終結,我心潮澎湃,掩卷嘆息。法律也許有漏洞,正義和邪惡之間也許有灰色空間,但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必然不是依靠個人意志來懲惡揚善的。兇手完全依賴個人的認識判定了其他九個人的罪行輕重,并依此決定他們的死亡順序。私設法庭里從來沒有正義的審判。那不是道德,而是更大的罪惡!那也不是公正,而是濫用私刑!那殺人的智慧背后明明是赤裸裸的自私、偏執和瘋狂。這個為了證明自己在謀殺上天賦異稟的兇手,他不是正義的化身,而是殘酷的劊子手。
讀到這里,你興許按捺不住了。兇手究竟是誰?
兇手的高明其實是作者的苦心經營,人性的復雜脆弱乃至偏執瘋狂都源于作者的悉心洞察。讀第一遍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和島上被困的人一般迷茫,只有回頭過來讀第二遍,你才會發現些許蛛絲馬跡。你將由衷感嘆作者老練冷靜的筆觸、縝密的邏輯思維和巧妙的情節設計,故事環環相扣且高潮迭起,峰回路轉而又合情合理。對于一個精彩的懸疑犯罪故事來說,一篇劇透了的讀后感背后往往不是一個稱職的讀者。
《無人生還》是英國著名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經典力作。也許你應該親自打開阿婆這本小說,去尋找這起連環殺人案的真兇,在體驗過孤島殺人驚魂后,方能體會到閱讀犯罪推理小說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