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all lost star, trying to light up the dark.”
今天推薦一部個人覺得電影插曲遠勝于電影劇情的電影,相信很多人看過,《Begin again》,初聽《Lost star》時候就感覺耳朵中了毒,剩下的就是單曲循環。
本身就是Maroon 5的粉絲,主唱Adam演繹的太迷人。當然,《payphone》,《just a feeling》,《wont go home without you》,《sugar》。。。一樣膾炙人口,完了停不下來了。
電影描述了格雷塔(凱拉·奈特莉飾)拋棄了一切,也是非常倔強又真實的女孩,跟隨著男友戴夫(亞當·李維飾)來到美國紐約實現他們的音樂和愛情夢想,男友一炮而紅變成了搖滾大明星,然后沒想到曾經幻想過的美好一切化作泡影。
戴夫在獲得了更好的簽約唱片機會后,哦,犯了一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愛上了別的女人,敏感的格雷塔從新的曲風中嗅到了別人的味道,一個人提著行李離開了屬于他們的家。
丹(我每次看到他都覺得綠巨人要上身,哎)(馬克·魯法洛飾)最近的生活也不好過,作為被時代淘汰的老一代音樂制作人,被公司炒了,同時他發現自己無法從思念前妻馬瑞安(凱瑟琳·基納飾)的感情中走出來,還有他的青春期的女兒維奧萊特(海莉·斯坦菲爾德飾)正處于一生中最叛逆的階段。
失戀的格蕾塔由室友帶著出來放松,酒吧輕吟一曲,失婚的丹窮困潦倒,來酒吧買醉。這突如其來的命運讓這2顆失落的靈魂于一間小小的酒吧里相遇,丹看到了她的希望,也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
丹百般挽留格蕾塔,以誠心打動這位有點孤傲有點文藝的女子,錄制屬于她特性的唱片,由于制作經費有限,丹也是煞費心思網羅了各路人馬。就這樣,這個自建的小樂隊在紐約的各個經典坐標里,留下了一首首令人忍不住跟著唱的歌曲。
有時候被感動的只有自己,好在曾經用盡全力。
凱拉奈特莉活生生的文藝女青年,為人簡單,灑脫自然,平胸有態度,卻充滿獨特的音樂氣息,《lost star》是她寫給戀人之間的甜言蜜語,買不起圣誕禮物沒關系,平凡的她為他打造了屬于他倆的小秘密,息訴衷腸。
很真實,分手后還會留言表示不滿,還會忍不住赴約分享音樂的感動,還會接受邀請去聽前任的演唱會,而面對前任用時尚搖滾的方式演繹,伴隨著眾人的歡呼雀躍后,她明白有些人天生屬于舞臺,選擇了離開。
歌還是那首歌,而人,已不再是那個人,就算戴夫在臺上忍住眼淚和無奈,格蕾塔也是頭也不回的騎著單車風中飛馳,也許分開是冥冥中注定的,價值觀不一致如何長久,在風里她終于能完全放下,釋放積壓很久的自我苛責和like a fool的委屈。
很多人猜測丹和格蕾塔在一系列的磨合與碰撞中終會產生愛情的火花,我不認同,事實也是他倆沒有在一起,正是因為他們的感情不屬于濃情蜜意,也沒達到非你不可,他倆之間,是共同感受過的物質窘迫,人情冷暖,被愛所傷,有的是對音樂的認同和默契,有的是對自我的追逐與堅持。
欣賞是好感的第一步,可是成年人的世界里不一定有好感就有故事發生。
喜歡和愛,在學生時代,也許還傻傻分不清楚,每天能看到對方的笑就心滿意足,以為牽起的一雙手就可以走完天涯海角;可是上了年紀才懂得,這完全是兩碼事,有時候你對一個人有好感,那好感就夠了,因為僅存的好感不足矣承載厚重的愛的重量,僅存的好感就能感受心電感應讀懂對方的只言片語。
最好的結局是戛然而止,留點念想,剩下的依舊可以互相問好,探討合作,亦或是記憶里揮別就好。盡力讓回憶變美,才不枉費這一場獨一無二的相遇。
而他倆的相遇太美,整個夏天在紐約大街小巷,天臺小巷,地鐵湖中央玩轉音樂,酷極了,留下那么多音符節奏,這是送給紐約,也是送給自己的情詩。就像歌里唱的:我們是銀河里的灰塵,我們是迷失的星星,只是想要點亮黑暗。
故事的最后,戴夫找回了昔日和他共同分享耳麥的前妻,格蕾塔沒有和任何人在一起,也沒有販賣夢想,她重新出發。
只要你開始勇敢找尋自己,永遠都不會太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