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單單白露兩個字,就美得讓人窒息,婉約、清新、撩人。再附贈像要燃燒起來的晚霞,讓我們對這個節氣充滿了期待。
露水是因為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開始,天氣就漸漸轉涼。白天,艷陽高照,還感覺不到冷,但到了晚上,胳膊腿就會感到冰涼。記得小時候,去學校,路過草地,露水打濕了鞋子,卻一點也不懊惱,反而對著這亮晶晶的露珠盯上半天,直到它害羞地藏到草叢里。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每到這個節日,總會想起這幾句詩來。眼前浮現一個生動的畫面:大片的蘆葦在風中舞動,清晨的露珠凝成了白霜,對岸的河邊,一個神情憂郁的小伙子,眺望遠方。可是,遠方只有沙漠,冷風,一片荒涼。
心情,有時也會隨節氣的變化而變化。白露前后,天氣一天天變涼,心底也會多出一點惆悵來。時間走得太急,要做的事情太多,好多的來不及,好多的不可追。曹丕感嘆: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杜甫開始思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在悲秋的思緒中,你想對誰說:天涼了,要多加衣服?
金秋白露,一切都變得平和溫潤起來。沒有了春的搔首弄姿,夏的躁動不安,冬的暮氣沉沉。我們感嘆時光流逝的時候,卻忍不住說一句:天涼好個秋。
在白露這一天,吃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讓這個節日更添幾分迷人的神韻。
福州有“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在他們眼里,這一天,吃龍眼,會對身體有大補的功效。
老南京人喜歡喝“白露茶”,在茶香彌漫的屋子里,感受白露的氣息。好像一杯茶入口,再大的委屈都可以咽下了。
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來招待客人。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
在浙江文成,舊時農家在白露節有吃番薯的習俗,人們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后,不會發胃酸,有助于消化。
白露開始,天高、云淡、山長、水遠。天氣變涼,浮躁的心也開始沉靜下來,變得豐盈剔透。懷著對節氣的感恩,我們走向秋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