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 ? ? ? ? ? ? ? ? ? ? ——詩經
太陽自夏至后一路向南,到達黃經165度時,即陽歷的9月7日前后,遲鈍的人都能感覺到天氣的變化了。天氣轉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水珠。陰氣逐漸加重,清晨人們可以在地面草木間看到白色的露珠,這個農歷八月的節氣即為白露?!对铝钇呤蚣狻罚骸鞍嗽鹿潯帤鉂u重,露凝而白也?!?br>
白露是典型的秋天節氣,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白露的三候都與鳥有關,春分之際北飛的玄鳥,燕子此時回來了,而眾多的鳥感受到天地肅殺之氣,儲藏食物以備過冬。細心的人還發現,各類鳥兒在此時也開始養護增生它們的羽毛來御寒。南朝詩人鮑照說:“玄武藏木陰,丹鳥還養羞。勞農澤既周,役車時亦休。”
鴻雁民間俗稱大雁,在千百年的集體記憶中也有極豐富的意味。金秋白露,物華將盡,但看大雁以“一字陣”或“人字陣”布陣南征,又令人心胸開闊,精神振奮。在中國人心中,大雁是禽中之冠,是具足仁義禮智信的靈物,以至于秋天也稱雁天。中國北方的重要關隘,為首的就是“雁門關”“得雁門而得天下,失雁門而失中原”。在中國和印度的傳說中,大雁還是愿力的象征,所以藏佛經的塔稱為雁塔。大雁還象征著愛情、鄉愁、書信,歐陽修有詩:“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李清照有詩:“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杜甫有詩:“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贝笱愕囊鄤傄嗳帷灻赖淖藨B給人美的享受,曹植有詩:“翩若驚鴻,矯若游龍。”
民諺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里熱”“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即是提醒人們此時晝夜溫差大,要防止著涼?!鞍茁栋酌悦裕锓值拘泯R?!卑茁肚昂笕粲新?,則晚稻將有好收成。中國人還觀察到,如果白露節下雨就對農業不利,雨下在哪里,就會苦在哪里。農諺說,“白露前是雨,白露后見鬼”“白露下了雨,市上缺少米。”
到了白露,就意味著人們進入了一年辛苦后的收獲季節。人們在此季節里有了交換生活日用的資本,給王公大人進貢,王公大人也會回賜禮物。從責任義務的層面講,這是一個盡責盡義的時期。后來演變為社會交往的禮儀,上下之間要有規矩,要禮尚往來。這個節氣,因此也意味著熟習、學習權利義務的禮節的階段。
對成年人來說,白露不能露,夏天穿戴隨性,如光膀子一類的赤身露體,到了此時,自然天氣告誡不能露了,社會人情也告誡需要講究一些了,要注意自己的德行。
對孩子們來說,打架、游泳、摸魚兒、掏鳥兒等夏天自在狂野的日子結束了,即使硬著頭皮也要接受管教了。就是說,這是需要學習、啟蒙的時候。中國人觀象系辭說:“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君子尊尚德行,學習教化之事。“君子以果行育德。”君子以果敢堅毅的行動來培養自身的品德。
《禮記.王制》說,學童首先換上學服,拜筆,入泮池,跨壁橋,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學禮?!蹲x書郎》唱道:“小呀么小兒郎,背著那書包上學堂,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那風雨狂,只怕先生罵我懶哪,沒有學問啰無顏見爹娘?!睅捉浿苻D,現代中國的老師節(9月10日)在白露節期間。中國人見面,如果對方的孩子調皮搗蛋,常會問說,發蒙沒有,就是指是否開始上學了,如果家長回答還沒有,就是喜歡玩,多動,坐不下來,這時彼此都會嘆氣。
巧合的是,國際掃盲日(9月8日)也在白露節。國際掃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65年11月17日召開的第14屆代表大會上所設立的,日期為每年的9月8日,旨在動員世界各國以及相關的國際機構重視文盲現象,與文盲現象做斗爭,促進世界各國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初等教育的水平,使適齡兒童都能上學,達到能夠識字的目標。最終達到增進人際溝通,消除歧視,促進文化傳播和社會發展的目標。
白露節除了讓人們喚醒自己的品性,覺察自己的德性等意義外,還最明白地點出了季節的顏色屬性,即秋天的顏色。在中國人的觀察里,大千世界的每一物象都有其時間、空間屬性,不同的時間、空間都有其聲色觸味屬性。很多人以為夏天的味道是甘甜的,但中國人常說“苦夏”;很多人以為夏天是綠色的,秋天是金黃色的,但中國人以為,夏天的顏色是紅,秋天的顏色是白。對時空品性的觀察命名和結構化,可謂古典中國人的發明。因為白露節氣,有人以為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所以以白形容秋露。我們今天已經很難理解秋白是來源于白露,還是白露得名于秋之色白。
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干裂等癥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對普通大眾來說,簡單實用的藥膳、食療似乎更容易接受。
到了白露節氣,秋意漸濃。舊時南京人十分重視節氣的“來”和“去”,逐漸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節氣習俗。愛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時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買點白露茶。
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湖南一帶有在白露喝米酒的風俗。每年白露節,家家戶戶都以稱為“土酒”的白露米酒待客,甘甜溫熱,最適秋天。糯米酒能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還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對于高血脂、動脈硬化有一定功效。對于經絡不通的人來說,糯米酒還有通經活絡的作用。
福州有個傳統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民間的意思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龍眼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等很多種疾病。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