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位居廣東客、粵、閩三大民系的交會點,地理區位特色明顯,文化底蘊相當豐富,是東江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廣東東部文化一個代表性的區域;可以說“惠州文化”就是以客家文化要素為基礎而構成的,從這一意義上講,惠州民俗文化,就是客家民俗文化的一個縮影。
惠州民俗,在嶺南民俗中有它自身獨有的亮點:有以廣東三大菜系之一客家菜系為特色的東江飲食文化;有以客家麒麟、三大民歌、舞火狗、三大名拳為特色的游藝民俗;有以蘇東坡傳說、羅浮山神仙傳說為特色的東江民間文學;有以道教俗化為特色的民間宗教信仰;有以客家涼帽等為特色的客家服飾民俗等。以惠州為代表的東江流域雖屬于客家文化形態,但很明顯,相較于梅州河源這樣傳統的客家地區而言,這里的方言族群構成較復雜,單就惠州客家內部就有兩大體系,一是分布在東江兩岸包括惠州市中心區域、博羅羅陽古城等在內的人口很多、區域較廣,歷史悠久的“老客家”族群;二是人口相對集中,且數量眾多、地域廣泛的“新客家”族群,他們主要分布在遠離東江的惠陽、惠東、博羅以及龍門縣等地,是明清以來形成的大規模的“新客家”族群。除此外,還有不少散居于東江、西枝江兩岸以及東部海邊的“福佬族群”以及盤踞在惠廣之邊的“廣府族群”。這三種族群構成了明清以來惠州多種文化形態混雜的局面,因此,惠州民俗文化實際更是一種以客家文化為主包容四海的民俗文化。
惠州歷史悠久,遠古的文明在嶺南文化中占據了重要位置;隋代設“循州總管府”,與當時的廣州總管府鼎足,各領廣東的東、西兩域。循州所管轄的范圍包括了整個廣東的東部,其政治、經濟、文化地位相當重要。它所顯現出來的民俗文化,獨具一格、包容四海。歷史悠久的“客家族群”,他們自中原而來依東江兩岸居住,是東江流域一帶最早也是分布廣闊的一個族群,這個族群包容了來自各方的多種族群以及它們的文化,并以此開創了輝煌的東江客家文明,奠定了客家民俗文化的惠州地域基礎,成了惠州民俗文化一個代表性符號,是人們了解惠州民俗文化的一個最直接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