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發了一個朋友圈:“出售本人,自己不想要自己了,活得太累。本人手續齊全,外表有點福氣、有點歲月剮蹭,心里有點傷,但生活能自理。有意者歡迎咨詢,包郵,自己上樓。”
我評論道:“來來來,寄到我家來,除了風花雪月,我這里有酒有肉。”
不一會兒,他就發了一張喪喪的自拍照,眼神渙散,愁眉苦臉,像個被摔壞了的洋娃娃。
一問才知道,他被部門的小伙伴們孤立了。每次討論問題,他說的話都會被其他人一致否定;節日聚會,幾乎沒有人會約他一起。更糟糕的是,他能在朋友圈里看到另外四個人發的聚餐照片。老胡是個出了名的“獨行俠”。從高中開始,他就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課,一個人自習,到了大學還是那樣。他走路的速度是正常人的兩倍,不是因為有什么著急的事情,而是為了盡可能地縮短在路上的時間,也因此避免遇見什么人。
我至今還記得他的個性簽名寫的是:“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著/歷代的星辰。”
他問我:“被孤立了該怎么辦?”
我回答說:“你高中和大學是怎么辦的,現在就繼續那么辦。畢竟你當前的生活不是你最后的歸宿。”
很多人都遭受過孤立。
有的人僅僅是因為被圈子里最受歡迎的那個人討厭了,其他人就跟風站隊,一起排擠某個人。
有的人是因為相貌、身材、出身等方面處于劣勢而遭到孤立,還有人是因為成績出色、能力出眾、氣質超群而被貼上“不合群”“孤僻”的標簽。
換句話說,很多人之所以被孤立,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什么。
你只是水流當中那塊比較大的石頭而已,別人越不過你,只好從你身邊繞行!
那么你呢?
剛到一個新環境的時候,因為擔心喊錯了別人的名字,所以你一直不敢跟對方說話,迫不得已要說話,開口就直接說“喂”。
排隊的時候,發現有陌生人打算站在你旁邊,而不是排在你后面時,你瞬間會被焦慮淹沒。
逛超市的時候,如果不買點什么出來,你就擔心被超市保安當成小偷。
在人多的地方你從來不會吃薯片,因為你擔心嘴里發出的聲音像建筑工地上施工的聲音。
…………
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特性,有人擅長交際,有人天性冷清;有人善解人意,有人后知后覺。可惜的是,總有一些人為了顯得合群,為了符合大眾的眼光,賣力地消除自己身上的怪癖,也因此毀掉了他們的天賦。
當一個人以“合群”為榮,評價進步不以成績和結果,而是以朋友圈的評論數、點贊數、合照數為標準,那么這個人必然會被社交拖垮。
你必須學會和自己做伴,而不是委曲求全地擠進某個圈子。
這么做的壞處是,你的朋友圈里點贊數很少,你的聚會很少,你收到的生日祝福很少;但好處是,你不必為了順從或討好別人而扭曲自己。我知道“做自己”很難,每個人身邊都有一群人想要改變你、教育你、糾正你,每次“做自己”都像是起義一樣,會輕易被他們嘲笑、被鎮壓、被孤立。
但是,你至少應該有所反抗,有所堅持,畢竟這是你的人生,就算真的要毀,那也要毀在自己手上。
別人說你不可愛,你馬上就裝得人畜無害的樣子來;別人說你素質低,你馬上就歇斯底里;別人說你傲慢無禮,你馬上就擺出一副臭臉。
你怎么就這么聽話呢?別人說你什么,你就馬上證明他是對的。
還是那句話,你是內向型性格,就要努力向內秀靠攏,而不是強行改變自己,弄出一身內傷!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高冷”這個詞有誤解。誤以為高冷的人不過是圈子太窄了,眼光太高了,又或者是性格有缺陷。直到我認識了曾姑娘。
曾姑娘是朋友圈里出了名的“高冷女神”,想要“融化”她的人前赴后繼,但她依然單著。有陌生人加她微信,她會耐心地聽完對方加她的目的,然后再決定是馬上刪掉,還是過幾天再刪。所以她的聯系人名單最多的時候也不超過五十人。
她偶爾參加聚會,但話一直很少。別人三三兩兩地聊得熱火朝天,她就安安靜靜地坐在一旁。她不會無聊地獨自玩手機,而是非常耐心地聽著,偶爾還會幫忙遞個零食。
閨密談戀愛了,別人都是一窩蜂地起哄,要求帶男友出來見見,她卻一聲不吭送精致的禮物給人家;閨密要是失戀了,別人都是說一堆寬心話,她卻是直接幫對方把前男友的聯系方式刪個精光。
有人追求她:“我會對你很好,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嗎?”她反問道:“你愿意和一個不喜歡你的人在一起嗎?”
有人和她斷交:“以后我們是陌生人。”她回復道:“我們一直都不熟。”
原來,真正的高冷,是不過分熱情地討好,也不違背良心地諂媚;笑容可掬卻難以靠近,態度和藹但隱有殺氣;獨居斗室和浪跡天涯是一種心情,四下無人和熙熙攘攘是一種狀態。
反之,見誰都是一副苦瓜臉、言辭刻薄而且傲慢無禮的人,他們算不上高冷,而是社交無能!
就好比說挑食。挑食沒有問題,你有不喜歡某種食物的權利,沒有人有資格逼你。
但如果你不喜歡某道菜,然后在飯桌上擺出一副臭臉,翻翻這個盤子,又戳戳那個盤子,內心其實在咆哮:“怎么會有這么難吃的東西?”“這么惡心的東西你們怎么吃得下去呢?”這樣的你就會非常讓人討厭。
同樣,不喜歡自己所在的圈子也沒有問題,你有選擇的權利,別人也有不喜歡你的權利。如果你處在一個讓你非常痛苦的環境中,要么就學會忍耐,然后改變環境,要么就勇敢地離開它。
不要待在痛苦的地方自我糾結,今天失魂落魄,明天怨聲載道,這只會讓別人得出一個錯誤的結論,然后指責你、嘲笑你,并且加倍地孤立你。
有人可能會誤以為佯裝高冷就是“做自己”,但真正做自己的人都擅長處理好“羨慕嫉妒恨”這些容易讓人失控的情緒。
看著別人功成名就了就說“命運對自己不公平”,看著別人順風順水就說“生活待自己刻薄”,看到別人前擁后呼就說“人心薄涼而且勢利”……時時刻刻都在和旁人做比較,本質上還是想要成為別人,哪里是在做自己呢?
當你篤定地朝著目標努力的時候,別人過什么樣的日子,關你什么事?
真正在做自己的人,在心靈上一定是井然有序的狀態,對自己也是彬彬有禮的姿態!
所以,不要羨慕別人的滔滔不絕,也不用嫉妒別人的一呼百應。話多的人很有可能是在害怕著什么,話少的人常常是因為堅信著什么。
被問到“你為什么一直單身”,女神俞飛鴻的答案是:“因為我不覺得單身有問題!單身或者結婚,對我來說都不是什么難題,我覺得哪種選擇更舒服,我就待在哪種選擇里。”
被問到“一個人待著,你不會覺得寂寞嗎”,山本耀司反問道:“寂寞?還有什么能比孤獨更奢侈?”
被問到“結婚”的話題,林夕的回答是:“很多人結婚只是為了找個跟自己一起看電影的人,而不是能夠一起分享看電影心得的人。如果只是為了找個伴,我不愿結婚,我自己一個人就能去看電影。”
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做著“買櫝還珠”的蠢事,不是因為不識貨,而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個好玩的寓言。
小狗覺得大家不喜歡自己,就去找大狗訴苦。
大狗說:“你抱怨大家不理你,因為小貓在抓蝴蝶,小豬在唱歌,小雞在抓蟲子。可是,你有沒有陪小貓抓蝴蝶,陪小豬唱歌,陪小雞抓蟲子呢?”小狗說:“難道陪他們玩,我就不孤獨了嗎?”
大狗說:“不會,你陪他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間長了,你會更加孤獨。”
小狗又問:“那到底怎樣才能不孤獨呢?”
大狗說:“孤獨是必然的,反正我是沒有那種能夠完全避開孤獨的方法。但我想提醒你的是,不要把別人的冷漠當成自己孤獨的原因!”
你躲在角落里,既沒有吶喊,也沒有發光,憑什么得到這個世界的矚目?
你一聲不吭地藏在人海里,既沒有技壓群雄,也不算鶴立雞群,又憑什么責怪沒有人看到你?
敏感的人就像是拿著一個放大鏡看世界。得到一丁點的善意或者遭遇一丁點的惡意,他們都會銘記于心或者耿耿于懷。別人在朋友圈里發泄情緒,你都往自己身上扯:他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對自己有意見?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
別人當面夸你幾句,你就會反復掂量:他是不是隨口一說?他是不是在諷刺自己?他是不是有什么別的動機?
別人一句無心的點評,你的心臟就像是被人捅了幾刀:他都那樣說了,肯定是不太喜歡;他說得那么直接,肯定是自己做得不好。
別人突然不回信息了,你就會想,是不是自己剛剛說錯話了,是不是對方誤會自己什么了。
不會和別人發生正面沖突,因為你既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失態的樣子,也害怕沒有人會站在自己這邊。
不愿主動參與競爭,因為你怕自己爭不過別人,也怕自己是被放棄的那個選項。敢跟親近的人袒露心聲,即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知道你暗戀著誰,即便是你的媽媽也不知道你在為什么而難過。
總的來說就是,無論要做或者不做什么事情,你首要考慮的總是別人的看法。
因為你的身體里住著一個不喜歡自己的自己,所以你在自己周圍筑起了高墻,沒有人能真的進來,也盡量不放自己出去!
但我想說的是,人不可能全然不顧別人的看法,但也不必只活給別人看。
既然你選擇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何必去在乎別人以與眾不同的方式對待你?
亞里士多德說了:凡隔離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獸,那就是一位神祇。
即將畢業了,但初吻還在,這沒什么。一把年紀了,沒有幾個知根知底的朋友,這也沒什么。
怕就怕,你內心早就有了結論——“這種無聊的聚會我是真的不想去”,但又莫名其妙地心存期待——“好希望有人能邀請我去”。
成長最緊要的任務是給自己松綁。
他突然不理你了,就是他在忙,沒有別的原因;有人夸了你幾句,就是他覺得你在某個方面表現不錯,沒有什么陰謀;有人批評了你幾句,就是覺得你在這個地方還需努力,并沒有否定你全部的人生。
希望你能明白,很多讓你糾結的事情,并不是事情本身有問題,而僅僅只是你想多了。
微博上曾有一個問卷,問題是:“你最愛自己什么?說出來讓大家也喜歡一下。”
有個回答讓我看著心疼,他說:“我盯著問題發呆了半天,腦子里竟然空空如也,因為我突然意識到,對自己發自內心的那種愛,好像一點都沒有。”
在社交如此便捷的時代,我們的生活也變得前所未有地喧囂。我們一方面見識到了這個世界的美好,參與了越來越多的分享和交流,另一方面又會不自覺地陷入焦慮和自卑中。
因為網絡會營造出兩種錯覺:一種是讓人誤以為不用見面、不用花時間、不用很優秀、不用好看也能交到很多好朋友。
另一種是讓人覺得別人都活得很精彩,只有自己一無所知,一無所有,什么都做不好,很沒用!
為什么有的人不管多大年齡,角色永遠是“被生活騙了的人”?為什么有的人換了很多公司,角色永遠是受氣包?為什么有的人換了很多個男朋友,角色永遠是苦情女主角?
為什么倒霉蛋總是他?為什么懷才不遇的總是他?為什么遇人不淑的總是她?
事實上,當“出身不好、學歷不高、相貌不行、交際不好、環境不行”的念頭塞滿了你的腦子,你的人生就注定會永無寧日。
反之,當你認清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接受了這些不足,你就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認真做事、變得優秀上,這樣的你就無暇去赴孤獨的宴請。
無人問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罷,你要試著安靜下來,問問自己還可以做點什么,然后馬上著手去做。而不是讓煩躁、焦慮、嫉妒、不甘之類的壞情緒毀掉了你本就不多的熱情和定力。
如果你的內在一直在成長,那么你早晚會破土而出;但如果你只是謀求外在的熱鬧,那么你只會被埋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