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骨科醫生,在我的患者中,頸腰不適的老年人居多。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特別能「省」。
做家務累得腰酸背痛,不讓家人知道,默默扶著腰,「省」的麻煩別人;
吃飯把大魚大肉讓給家人吃,自己最后挑著殘羹冷炙,「省」的浪費;
到了例行體檢的時候,他們卻有百般推脫,嘴上總說「省」點吧;
對于吃藥,他們也會抗拒,總覺得「是藥三分毒」,有癥狀才吃幾片意思一下,「省」事!
張奶奶就是這類患者中典型的「集大成者」,誰也沒想到,張奶奶認為的「小病」,和她「省著」不堅持吃藥,換來的結局竟然是搭上了自己的生命
作為大姐,張奶奶從小在農「省」慣了,后來跟隨子女搬到城市,本應享受天倫之樂的張奶奶,在絕經不久后卻患上了骨質疏松。張奶奶和我的一些患者一樣,不愛把身體的小病小痛當回事,不堅持吃藥,能「省」則「省」。她總說自己沒事,覺得自己身體還硬朗,想「省著點」吃藥,嘴上說著「是藥三分毒」,其實是不想成為子女們的負擔。可張奶奶并不知道,作為一個骨質疏松患者,看起來「節約」的藥錢,卻可能有更多的「負擔」(比如,后期可能不得不手術的高額費用),甚至會有更嚴重的「后果」。
有一年冬天,張奶奶在回來路上碰上大雪 ,一不小心滑了一跤,右邊髖部又疼又腫,無法站立,最后路人叫來救護車把她送去了醫院。本以為是個小意外,可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髖部骨折需要做手術,但張奶奶糖尿病、高血壓等各種慢性疾病一大堆,手術風險高,家人商量后決定放棄手術,讓她臥床靜養。然而,張奶奶因為骨質疏松癥比較嚴重,長期臥床靜養,骨折并沒有如預想那樣逐漸愈合,反而隨著臥床時間增加,張奶奶肌肉開始逐漸萎縮,胃口也不好,營養沒法充分補充,不光骨折愈合不起來,人的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差,泌尿道感染、褥瘡都接踵而至。
「節儉」了一輩子的張奶奶,最終竟是因為自己的「省」,讓自己離開了人世。這樣的情況并不是個案,事實上,老年髖部骨折后一年的病死率高達50%,真是名副其實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因此,對于骨質疏松癥的患者,應該注意定期篩查,確診后不能一定要積極治療,按時堅持吃藥,不可擅自「省著吃」。
「害死」了張奶奶的骨質疏松癥,是什么?
通俗來說,我們的骨密度會在 30 歲左右達到最大值,再往后,隨著年齡增長、運動量減少、激素水平降低,骨骼密度逐漸降低。這時候骨骼變得脆弱,輕微的碰撞和摔倒,就可能引起骨折,還常常會出現骨頭疼痛、身高縮短、駝背等問題。尤其是絕經后的婦女和 50 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骨量流失最快,應該特別注意自己骨骼的健康狀況是否發生變化。
骨質疏松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像上述案例中的張奶奶這樣的髖部骨折,一般發生骨折1年后,20%患者會死于各種并發癥,約50%患者致殘[1],而且骨質疏松癥及由此產生的骨折也要花費不小的人力和財力。
骨質疏松怎么治療?需要治療多久?
2.1 鈣和維生素D是基礎用藥
鈣劑和維生素D,就是維持骨健康的兩大支柱:鈣劑是保證骨骼強壯的原材料,維生素D是讓鈣進入骨骼的搬運工。
沒有維生素D,單純的鈣只能在血液里「游蕩」,進不了骨頭,無法起到加固骨質的作用;
沒有鈣劑,維生素D「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材料可以讓它們「搬運」去骨頭里。
除了“搬運”鈣,維生素D還能有效維持肌肉功能和平衡,增加肌肉力量!所以,缺乏維生素D將不同程度上導致人體肌肉力量不足;嚴重者甚至會失去站立和行走的能力[2]。
維生素 D 是唯一需要從出生補到老的營養元素。因為國內日常的膳食結構中普遍缺乏維D,再加上維生素D需要紫外線來「激活」,現代人由于天氣、生活方式等各種原因,普遍缺乏日照。所以目前超過 80% 的中國人都缺乏足夠具有活性的維生素D來促進鈣的吸收[3]。
2018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4],成人推薦維生素D攝入量為400IU;65歲及以上老年人因為缺乏日照、以及飲食攝入不足,推薦攝入量為600IU。
2.2 堅持個體化治療,吃藥至少吃一年
如果被確診骨質疏松癥,一定要在鈣和維生素D的基礎上,服用抗骨質疏松藥來對癥治療。
治療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在《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中,就重點強調抗骨質疏松藥物療程應全程跟蹤隨訪,每6-12個月就觀察一次骨密度的變化,來評價藥物的療效,并根據療效調整下一階段的用藥量,所有治療應至少堅持1年才有可能獲得理想的效果[1]:尤其是“維D加鈣”的基礎用藥組合。
維生素D對骨質疏松患者有多重要? 需要從小補到老!
3.1 維生素D的功能——強健骨骼肌肉、提升免疫力、降低其他疾病進展與風險
維生素 D的主要生理作用是確保鈣能夠被我們的人體所吸收,進而保證骨骼健康和神經肌肉功能正常[3]。除此之外,維生素D還可以通過增加免疫細胞活性來提升免疫力,尤其是降低病毒通過呼吸道造成感染的風險。另外,也有研究[3]表明,維生素D對抑制腫瘤細胞增殖、預防糖尿病以及保護心血管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3.2 具有活性的維生素D從哪來?
維生素D主要分成兩類,一類是普通型,另一類是具有活性的;其中活性維生素D又包含單羥和雙羥兩種。普通維生素需要在肝臟里經過一次羥化成為單羥的活性維生素D,但因為結構不夠穩定,需要在腎臟里再經過一次羥化才能成為雙羥從而更高效率地作用于人體 [5] 。而雙羥的活性維D則可以直接在腸道、腎臟和骨骼等器官組織中發揮生理作用。
3.3 活性雙羥VD 更適合中老年人
隨著年齡下降,中老年人群的代謝功能減弱,自身合成雙羥活性維D的能力也隨之下降,難以保證足夠的具有活性的雙羥維生素D來協助鈣的利用;具有活性的雙羥維生素D不需要經過肝腎代謝直接進入血液產生功能,因此也更加適合中老年人。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
查出骨質疏松癥,除了防跌倒,一定記得按時堅持吃抗骨質疏松藥,別「省著吃」!
本文作者:孫悅禮 中醫骨傷科學專業博士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參考文獻:
[1]、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 (2017)
[2]、馮飛,等.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 2017, 10(4):313-319
[3]、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臨床應用共識(2018)
[4]、WS/T 578.4—2018,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脂溶性維生素)
[5]、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 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臨床應用共識
圖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