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論勞動生產力增進的原因,并論勞動生產物自然分配給各階級人民的順序
第三章·勞動分工受市場大小的限制
1、分工的程度受到交換能力大小的限制,即要受到市場大小的限制。市場越大,分工程度越深。
第四章·貨幣的起源及其功用
1、交換共同媒介物的演變:牲畜—金屬—金銀—鑄幣—硬幣—貨幣
2、金屬因其易保存、不易腐蝕、可分割、可重新組合的特性成為一般等價物。
3、價值有兩個含義,一個是使用價值,即某一特殊實物的用途,另一個是交換價值,即實物所擁有的購買其他商品的能力。
第五章·商品的真實價格和名義價格或其勞動價格及貨幣價格
1、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
2、每一個東西的真實價格,就是每一個東西對于任何一個想獲得它的人,在獲得這件東西的時候所應付出的勞動及艱辛。
3、每樣東西的真實價值就是它可以為他節省多少勞動以及艱辛,可以為他利用多少別人的勞動以及艱辛。
4、勞動是我們最初買一切東西所付出的代價,也就是第一性價格。
5、勞動雖是所有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不過所有商品的價值,通常并非根據勞動量來估算的。
6、勞動是商品的真實價格,貨幣是商品的名義價格。
7、勞動者的生產資料,或說真實價格,在不一樣的場合是非常不一樣的。
8、勞動的貨幣價值,是和生活必需品的平均或者普通價格相適應的。
9、勞動是唯一通用的也是唯一準確的價值尺度。
10、在同一時間和同一地點,所有貨物的真實價格以及名義價格都是成正比的。
11、在同時同地,貨幣是所有商品的真實交換價值的標準尺度。
12、在不同金屬鑄幣的價值之間任何固定的比例在能夠維持不變的時間內,一直是最昂貴的金屬的價值,調節并規定著其他所有鑄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