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是我的一個前同事,當時交往也就是一般的同事,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點個頭就算是打了招呼,自從我到了幼兒園成了孩子王,就沒有了聯系,昨天忽然加我微信,上來就是一個大問題,到底怎么樣管孩子啊?
怎么管孩子,還是容我思索三分鐘。
管孩子的確是我每天需要面對的問題,現在是講究個性發展的時代,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放在我們幼兒園老師身上就成了一個珠穆朗瑪峰一樣難以攻克的難題,可是不是有一句話,沒有金剛鉆攬不得瓷器活兒,作為孩子王當然要有鎮壓他們的法寶。
第一招,哄,當然你說夸也可以。不過在我看來,對于不足三歲的小朋友,哄和夸沒有太大的區別,小小的他真的區別不出哪些是哄他,哪些是夸他。
現在全網絡都轉發著一個教育理念,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只要夸法得當,你的寶寶就能長成你欣喜的樣子。
記得我們班上有一個小孩子,鬧得不得了。家人送來的時候和我說,這下我們可以安靜安靜了。
沖著這句話,我就知道這一定不是一個能安靜下來的孩子。
果不其然,早餐時就開始展示他的鬧人大法,自己碗里的不吃,伸出臟兮兮的小手專門拿鄰近小朋友的,惹得鄰近的小朋友一面用小手護著自己碗里的食一面淚眼婆娑地和我告狀。玩玩具的時間,他面前的玩具一動不動,專門回身抓其他小朋友的,氣得我真想抓著他的小手阻止他進行這項游戲。
之后的每天每天,我都面臨著他的困擾,還有孩子們的告狀:老師,他把椅子拿起來了,老師他站在椅子上了,老師他抓我衣服,老師……
我的頭被吵的山大。直到有一天吃完早餐,我擦桌子他又過來搗亂,我隨手把一個抹布遞到他的手里,告訴他幫老師擦桌子。他接過抹布看了看學著我的樣子一張張擦下來,他竟然真的擦下來了,而且擦完站到我身邊:“老師我擦的干不干凈?”“干凈,真能干!”我隨口而出,這也是干幼兒老師的口頭禪了。什么話說多了都沒有作用,口頭禪也一樣,一般我說完孩子們該怎么樣怎么樣,根本沒太大的效果,我也就隨口一說,誰知道他聽了之后馬上轉向其他的小朋友“老師說我真能干,老師夸我呢!”之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來,除了和同桌顯擺地重復了我剛才夸獎的話,沒搗亂。這與他是奇跡。
我也一下子驚醒,既然他他這樣好哄,我何嘗不哄著來。
講真,我真是奔著哄他的心思,人家吃早餐他出來搗亂,要夸他也真是閉著眼睛了。
講真,一個幼兒園老師最反感別人說她是哄孩子的,但是在他身上,我真的就一個信念,哄著他,讓他聽從指揮。
這個招數在他真有效果,上課前看他坐的端正的時候,我說xx小朋友坐得真端正,他便把小身子挺的直直,我說xx小朋友知道走路輕輕,他便輕抬小腳,我說xx小朋友真棒,吃飯都不掉飯粒,他的小桌子就干干凈凈。順便,我說的時候其他的小朋友都向他看齊,都像他一樣乖乖好好。有時候他們沒按我說得做,但是我說完大多數都會按我說的做,因為我后面都加一句,好孩子都這樣。
對,好孩子,都這樣這句話管用,因為每個小孩子都想做個好孩子。
這一招適合虛榮心強,喜歡被夸耀,又懂些事的小朋友,在他們的小世界里,已經初步能夠明辨是非。
第二招 ?做選擇題 這個做選擇題可不等同于趙麗蓉奶奶講得故事,再不聽話大灰狼吃你來了,再哭,妖怪抓你來了,這個選擇題帶著商量的口氣。
這不是我班孩子的故事,是一個親戚家孩子的故事。有一年他生病了,要打吊針,看見醫生拿的鹽水就開始哭,不是一般的不配合,可是那天他病情嚴重,必須打兩個吊瓶,可是,因為害怕他用不太熟練的思維和大人討價還價,只打一個。于是打兩個,打一個,打一個,打兩個成了他和他媽媽戰爭的臺詞,久久爭論不下,要命的是,這個孩子談不攏不過來,躲在墻角不肯出來。于是我出山了,問他,你是打兩個還是打三個!
倆個!
沒一秒,他就說出了他的答案,自然也是我們想要的答案。
結果可想而知,并且出人意料地順利,他乖乖滴走過來讓醫生叔叔打針,還伸著手指說打兩個,別打三個。
醫生叔叔問,“這回是你自己要求打兩個的,還哭不哭?”“不哭!”他聲音響亮地回答,“小孩子說話算數!”
是的,小孩子說話算數。一般的小孩子都是講理的,在他們的規則里,說話都要算數,但是前提是你講理!
我在班上也常用這個辦法“對付”班上的小孩子,如他們大喊大叫,我說你們想做好孩子還是壞孩子!好孩子。孩子們回答,然后就是我期盼的樣子。
你們是想玩玩具還是學識字,你們是想看動畫片還是出去玩……孩子選擇之后我都會按照孩子的想法安排活動。
有人說,讓你告訴怎么管孩子,你這不是成了讓孩子牽著鼻子走了。先停停,如果我告訴你,孩子的答案都在我接受的范圍呢,是不是間接證明,孩子聽管了呢。
這里有一個點,問題的設定。選擇題是有選項的,一般孩子年齡小你可以把你想要的答案放在最后說,小孩子聽話聽音兒,前面聽完就忘了,記住打往往是后面那一個。瑞瑞小時候我用這個方法百試百靈。
孩子還會很開心,耶,媽媽聽我的嘍!孩子的自信心會怎么樣……
偏大的孩子,設計問題的時候就要更講究策略了。他長大了,思維能力強了,你讓他選擇的時候已經知道聆聽,可是畢竟是小孩子,聽得也是稀里糊涂,這個時候你首先說出的那個選項相反能直接鉆進他的耳朵,所以,設計問題時,把想要他做的放在前面說,孩子一般都會如我們所愿。
我說的是一般。一千個人筆下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孩子和孩子之間也是有差別的,其中不乏獨特的孩子,不在此列。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于懂些事兒,明白話,會稍稍做分析的孩子。
第三招 ? 最最頑皮的孩子,可以嘗試激將法。所謂激將法,就是利用孩子的小小虛榮心理,反彈琵琶,想讓他做什么就不讓他做什么,刺激他按你的方式做。
我就經歷過這樣一個小孩,頑皮得不得了,不讓他做什么偏偏去嘗試。有一天我突發奇想,自己可不可以換一種方式呢。
于是上課的時候,其他的小朋友都乖乖坐好了,只有他在那里鬧,我就說我們大家都是好孩子,xcx你不用和小朋友一樣哦,你鬧吧!他開始左看右看,看了一秒之后安靜下來坐好了。吃飯的時候我說xxx你把飯粒掉在桌子上給課桌吃了吧,他就很小心很小心地,不讓飯粒落在桌子上。
他媽媽接他的時候,看他守秩序的樣子疑惑地說這是我的寶寶嗎,他真的這樣好啊!我說是啊,他就是這樣好。
這句話是當著孩子面說得,讓孩子在媽媽的夸耀目光里榮耀。
其實,這個方法還是我從兒子身上得到的啟示。兒子小時候不愿意洗臉,每次讓他洗臉都抓豬一樣難受,有一天我生氣了,說,我知道了,你根本就是不會洗臉!
他聽了,小臉馬上不高興起來,緊繃著走到水池前,邊洗臉邊氣洶洶地說我讓你看看我會洗臉!
你會洗還不好。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于是以后遇到他不愿意干的事,我就說我知道了,你不會!
誰說得!他氣沖沖地去做事,那副架勢就像是告訴我我讓你看看再不敢小瞧我!
記住,小孩子小,也怕被別人小瞧!因為他也有自尊心。
第四招,也是壓箱底的大招 ? 講故事
這個應該很好理解了。故事自古就是幼教的啟蒙寶典,任何國家,任何文化,對于教小寶寶這件事,都青睞于故事。不然也不能留下那樣多的童話。
我對我們班的小朋友經常用這個辦法。不過我的故事多半是現場發揮臨時編的,孩子們搶小朋友玩具了,我編一個小猴子不被大家喜歡的故事,小朋友打人,我編一個小老虎欺負小動物的故事,小朋友搶座位,我編一個小松鼠謙讓的故事……
孩子們成長出現的問題在我這里都是素材,我用故事告訴他們是非。
大道理沒人喜歡聽,把它灌進雞湯里,就成了心靈雞湯,雖然現在都說雞湯喝多了,有些膩,可是誰又敢說自己沒被雞湯激勵過!同樣,大道理小孩子也不喜歡聽,一是不懂不理解,二是太枯燥,裝進故事里就不一樣了,孩子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
孩子除了愛聽好話外,都喜歡聽故事,所以這個辦法屢試屢爽。把你的規則編進故事里,讓孩子收獲另一類傳輸。
孩子到底怎么教,我真拿不出標準的答案,但是干了好久的教師,接觸過無數的孩子,我覺得,這幾點還是很管用的。
教孩子有一種方法最不管用,就是打罵侮辱孩子。除了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外沒有一丁點好處!
用心觀察孩子,多體會他的心,孩子是很容易教的。
我們園里的一個老師曾經和我說,奇怪。聽不見你吵孩子,罵孩子,孩子為什么那樣聽你的話?
是啊,為什么呢。想了很久我想到了答案,因為我想懂孩子,用我的心貼近他們的心,所以孩子聽我的。
孩子不難教,只要用心!